
我想要的家|詹朴:在各地移動,能對接工作的地方就是家
撰文 《提案》編輯室.照片提供|詹朴
女裝時裝品牌APUJAN 創意總監。從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畢業後,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攻讀女裝設計系碩士,自此旅居英國、台灣,以布料說故事。

現階段的自己,已經擁有「 想要的家」了嗎?
應該算有。我長期旅居英國跟台灣,長時間移動,密集時可能一、兩個月就換城市生活,滿習慣有不只一個家的感覺。反而不會覺得在哪邊不像家,而是每個地方都像家,即便在英國住了很多年,仍然是個旅遊者的狀態。也因此只要能很快速對接當地生活,有基本的用品、儲備好的食材,或是有一些書、衣物可以減少旅行攜帶的物件,就是一個家了。
構成「想要的家」不可或缺的三個元素?
我的生活重心以創作為主,家和工作幾乎密不可分。不論如何,希望每個地方都可以立刻接軌工作,必要組成元素也很務實:筆電、筆跟書。聽起來很相近,但是代表三個面向——不只工作,電腦是生活的重心,從生活雜事到跟朋友聯繫都要仰賴它。筆則是為了做筆記、畫設計圖, 比較偏創作面。如果可以囤積一些書,就會更有家的感覺。

擁有一個「家」的重要性?
回到務實層面,如果在異地有個自己的空間,生活起來會比較自在,可以更專心在旅途跟工作上。它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功能,排除一些繁瑣的問題——有囤好的民生物資、書、網路暢通,可以立刻切換到當地的工作(創作)模式,就會比較放鬆自在,不用所有事都要從頭開始。這跟純粹短期旅遊的心態其實不太一樣,不是住朋友家或住旅館,而像是回到另一個家。
生活在「想要的家」的一天?
待在英國的時候,在家做的事情很單純,除了家務,都是以工作為主。因為有大量工作需要獨自處理,常會有大量時間在視訊,尤其時差的關係,起床就需要快速回覆台灣的訊息。工作與個人的切換,經常是很零碎的時間, 包含一個人住在異地的生活瑣事,買菜、囤醬料、洗衣服,休閒時看書、看串流、看球賽。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我想要的家
My Safe Ha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