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品請你看|《左撇子女孩》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誠品積分兌好禮
🎥電影簡介
🎁誠品積分兌好禮
即日起至12月1日,誠品會員可於【eslite HK】APP憑3,600積分兌換《左撇子女孩》電影贈券1套2張🎫*
* 贈券只限高先電影院觀看
* 贈券只限銅鑼灣店、太古店兌換
* 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 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並依現場公告為準
* 香港誠品文化有限公司保留隨時修改、變更及終止活動之權利
\\\\\🔍兌換程序/////
開啟APP首頁>>於APP上方選擇兌券門市(誠品銅鑼灣店、太古店)>>開啟兌換頁面>>按券兌換>>門市領券
🎥電影簡介
旅美台灣導演鄒時擎歷時20年載,從童年被矯正左撇子的記憶出發,創造出首部導演作品《左撇子女孩》。電影並由鄒時擎多年最佳拍檔、《阿諾拉》奧斯卡四項大獎得主辛貝克兼任擔任剪接、聯合編劇和聯合監製,搭配蔡淑臻、馬士媛、葉子綺、黃鐙輝、陳慕義亮眼演員陣容,以極具台灣特色的夜市為背景,透過幽默又動人的電影語言,描繪左撇子女孩宜靜、姐姐宜安、媽媽淑芬幾代女性在社會中的跌碰與成長。《左撇子女孩》不僅在康城影展大放異彩,更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9項大獎提名,並獲選代表台灣角逐202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
五歲的小女孩宜靜跟著媽媽淑芬、姊姊宜安從鄉下搬回台北,在熱鬧夜市擺攤討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夢幻樂園中,三人各自各設法努力適應,直到傳統的阿公禁止小孫女宜靜使用被他斥為「魔鬼手」的左手,家族埋藏多年的秘密與心結也悄然浮現。
🚩 上映日期 | 11月20日(Thu.)
🚩 導演 | 鄒時擎
🎥導演簡介
鄒時擎
生於台灣,畢業於紐約新學院媒體研究所。2004年與辛貝克(Sean Baker)共同編導製作《外賣》,於獨立製片圈嶄露頭角並奠定長久合作基石,其後陸續參與如《跨性有話兒》Tangerine、《歡迎光臨夢幻樂園》The Florida Project 等多部由辛貝克執導的知名作品,在剪接、選角、編劇均有豐富經驗。
2025年推出首部獨立執導作《左撇子女孩》,不單入選康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在台灣當地亦大獲好評。繼獲選代表台灣角逐202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又再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9項大獎提名。
🎥導演的話
「我在台灣長大,夜市是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人們透過食物建立連結,在五彩繽紛的夜市裡消磨閒暇時光。《左撇子女孩》正是發生在台北夜市裡的家族故事,夜市裡人聲鼎沸,喇叭裡播放著喧鬧的快拍音樂。
記得高中某一天,祖父看到我用左手拿菜刀,立刻嚴厲地斥責:『左手是魔鬼之手!』多年後我才知曉這左撇子禁忌的由來。對祖父母輩而言,左手象徵邪惡與厄運,無論東西方文化皆視左手為普遍禁忌。
《左撇子女孩》聚焦當代台灣數代女性,細膩揭示父權文化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生活中的種種障礙。儘管台灣在性別平等方面有所進展,女性至今仍面臨諸多挑戰。當法律宣揚性別平等時,習俗卻幾乎未變,例如兒子繼承家產與姓氏仍是常態,女兒卻往往一無所有。
在《左撇子女孩》中,我們探討社會價值觀如何影響家庭關係,這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人物研究。令人著迷的是,小女孩如何將左手禁忌的負面能量轉化為奇蹟。當禁忌遇上非傳統家庭,究竟會使他們分崩離析,抑或更加緊密相繫?每個人都有秘密、遺憾與自認的委屈,若任其滋長便足以毒害一生。《左撇子女孩》則帶領觀眾見證一個家庭如何學會與過往和解、重拾當下,並重新定義未來。」
⭐關於電影的幕後特輯
1 / 左手=魔鬼的手?電影靈感來自導演鄒時擎童年記憶
《左撇子女孩》的故事主線,源自5歲的小女孩宜靜隨媽媽和姐姐從鄉下搬回台北,並跟著到阿公家裡吃飯。面對陌生又嚴肅的阿公,原本正為新環境雀躍的宜靜頓時不敢妄動。在用餐時,宜靜自然而然地用左手夾菜,卻立刻遭到阿公的嚴厲斥責,說道左手是「魔鬼的手」,用左手就是替魔鬼行事。他強硬地要求宜靜改掉左撇子的習慣,讓這個年幼的小女孩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並觸發了一連串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故事,靈感來自於導演鄒時擎童年關於左撇子被糾正的親身經歷。她回憶道:「小時候家人不准我用左手,有一次高中時用左手拿菜刀,立刻被祖父嚴怒斥喝,稱左手是魔鬼之手。那種被否定的感受一直深藏在心底。」在祖輩的傳統觀念中,左撇子具備禁忌、不正常之意。這些源於迷信的觀點一代連一代,最終像雪球一樣滾成了難以動搖的「家庭傳統」。
鄒時擎將這段記憶轉化為《左撇子女孩》的創作動力,藉由左撇子的矯正隱喻社會對遵從的期待,在富有人情味的夜市巷弄中融入家庭束縛與社會無形規範等元素,用作品反思自由與自我認同,緩緩道出對「被迫改變」的溫柔抗衡。
2/ 《阿諾拉》奧斯卡四項大獎得主 辛貝克Sean Baker 兼任監製 X 編劇 X 剪接
成長於台北的導演鄒時擎,在畢業於輔仁大學後前往美國深造,期間與美國導演辛貝克結識,開啟了兩人長達超過20年的緊密合作。早在2004年,他們便以僅3000美元(約港幣2萬元)的超低製作預算在紐約完成首部合作長片《外賣》(Take Out),憑藉真實且寫實的風格引發關注。隨後,他們聯手創作了多部作品,包括2015年用iPhone拍攝、突破影像美學的《跨性有話兒》(Tangerine),以及2017年入選康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的《歡迎光臨夢幻樂園》(The Florida Project),均獲得國際上的高度肯定。他們不僅是一對志同道合的好友,更是合作無間的黃金組合。
到了2025年,辛貝克憑藉新作《阿諾拉》(Anora)橫掃奧斯卡大獎,勇奪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及最佳剪輯四項殊榮。他此次除了為《左撇子女孩》擔任監製,也參與編劇及剪輯工作,可見其對該片投注了極大的心力。
鄒時擎透露,辛貝克於2024年5月以《阿諾拉》拿下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後,便立即投入為《左撇子女孩》進行細緻的剪輯工作。鄒時擎回憶:「那段期間,他出席各地的映後座談之後,晚上回到酒店便開始剪輯,所以《左撇子女孩》已經跟著他繞地球一圈,前後耗時約7、8個月。」
3/ 醞釀二十年 鄒時擎首部獨立執導作品
回溯《左撇子女孩》的誕生之路,不得不回到25年前。早在2000年,鄒時擎就與好友辛貝克(Sean Baker)分享了「一個女孩被糾正左撇子」的故事構思。2001年,他們一起來台灣蒐集素材,拍攝了檳榔攤、夜市等畫面,剪成一支預告片。然而,當時兩人尚未成名,難以籌資開拍,計劃被迫擱置。
2004年,鄒時擎與辛貝克合作執導《外賣》,在獨立製片圈嶄露頭角,也開啟了長久的合作關係。完成《外賣》後,兩人建立經驗與聲望,時隔9年,於2010年再次來台取材,撥出一個月的時間探訪不同夜市,像拍紀錄片般做田野調查,蒐集生命故事,終於完成《左撇子女孩》的第一版劇本。然而,資金始終未到位。
10年過去,兩人陸續合作出《小明星》、《跨性有話兒》、《歡迎光臨夢幻樂園》、《火紅大箭男》。當兩人電影歷練越發茁壯,終於得到投資者賞識,成了第一個支持者。這部籌備多年的作品,一路走來20年,《左撇子女孩》終於開拍!
在漫長的等待中,鄒時擎不斷修改劇本,融入自身經歷與夜市文化,使故事更貼近現實。歷經20年才完成,她在香港亞洲電影節映後鼓勵創作者:「創作者要保護自己的故事,不要被別人左右,只要故事對自己有意義,拍出來就會有共鳴,並且要跟隨自己的心和觀眾的心情。」醞釀二十年,鄒時擎首部獨立執導作品終於誕生。
4/ 採用iPhone拍攝 代入小女孩視角 走入五光十色夜市樂園
在《左撇子女孩》中,導演鄒時擎選擇全片以iPhone拍攝,這看似簡單的決定,卻成功捕捉出最真摯且充滿靈魂的影像。由金馬獎得主陳克勤與攝影師高子皓共同操刀,他們運用手機鏡頭的靈活性,為影片帶來了一種近乎即興的真實感。畫面時而搖晃、時而貼近角色,令觀眾彷彿置身其中,在夜市的霓虹與煙霧中隨之穿梭。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台北的夜市,一位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離開鄉下生活,重返熟悉卻又陌生的台北,在夜市裡擺攤謀生。對母親而言,夜市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生存戰場;對大女兒來說,這裡是讓她感到尷尬丟臉的地方;而對小女兒,這片喧鬧的空間則如同她眼中的繽紛迷宮。影片以精心設計的鏡頭語言與調度,不僅真實呈現出夜市多元的日常百態,更構築了一個生機盎然、充滿魔幻色彩的世界。
這份誠懇與樸實的視覺語言,延續了鄒時擎與辛貝克多年合作所得出的美學理念,摒棄過多的修飾與矯飾,全然擁抱生活的本質。在自然光映襯下的人物膚色、攤位燈光的閃耀、以及人群流動的節奏,都被完美地融入到畫面之中,讓觀者幾乎忘記自己正在看一部電影,而是深陷於真切的情境。
正因這樣的真實與親近,《左撇子女孩》成功入圍最佳攝影及最佳剪輯,成為手機電影創作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5/ 融入台北角落捕捉最真實面貌 完美展現夜市生機
鄒時擎深諳小型團隊的優勢,同時了解如何以最具娛樂性的方式展現最原始的生活氣息。使用iPhone拍電影並非追求噱頭,而是為了利用其靈活性捕捉最真實的氛圍。「這是必要的。我們是在真實的空間拍攝──擁擠的公寓、狹窄的小巷、實際營業的麵攤。我不希望我們的存在破壞那些地方的自然能量。
整部影片的拍攝僅用了大約35天,其中不少場景都發生在夜市。然而,夜市人潮湧動,拍攝難度不小。當地業界人士建議,在夜市拍攝可能會因人多而阻礙進行,若是為清空場地封街又需大量臨演。但鄒時擎回憶道,她當年拍攝《外賣》時,片中餐廳依然正常營業,客人絡繹不絕,員工也在忙碌穿梭,但拍攝仍然順利完成。於是,她決定保有自己的風格和理念,在夜市挑戰自我。
鄒時擎最初籌組了一支約20人的拍攝團隊,但開工第一天就面臨挫折。眾多穿著黑色T恤的工作人員坐在麵攤對面,明顯吸引了路人的注意。大家紛紛駐足觀看,不僅無法順利拍攝,畫面還充滿了干擾。隔天,她立刻調整策略,僅保留五至六名工作人員,也不穿黑衣服,還要求收音組躲在陰暗處,隱身在人群中,現場全程以手機拍攝,捕捉最真實的氛圍。
果不其然,自第二天起,夜市的民眾都沒注意到劇組人員,且現代人普遍使用手機拍照的情況成為劇組很好的偽裝。鄒時擎笑說:「我們融入得太自然,竟有人走來跟蔡淑臻小姐點麵,挺有趣的。有幾次我們乾脆讓她煮了幾碗。」
6/ 蔡淑臻 X 馬士媛 X 葉子綺 真摯演繹多代女性堅韌故事
《左撇子女孩》透過幾代女性的視角,描繪出女性在社會中的壓迫與掙扎。小女兒的左撇子被強制矯正,象徵對身體的規訓;大女兒宜安在檳榔攤的工作和與已婚老闆的情感糾葛,展現了社會對女性的消費;母親淑芬作為單親、無產者,背負著結構性壓迫的女性困境。在這些故事中,台北夜市不只是背景,而是活生生的角色,承載著「勞動」、「貧窮」、「生活」與「夢想」的微妙張力。
不同世代女性的故事交織,讓我們看到她們在家庭與社會中不同的面貌:母親承載傳統期待,大女兒在責任與夢想間掙扎,小女兒則在自我認同的迷惘中成長。她們的無奈與夢想,都在電影中被放大、被傾聽。在蔡淑臻、馬士媛與葉子綺的真摯演繹下,這三位女性無一不在現實與自我中經歷考驗,但始終選擇迎難而上。
7/ 勇奪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九項大獎提名 四大主演全體入圍
《左撇子女孩》在本屆金馬獎大放異彩,一舉拿下九項提名,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兩位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以及最佳剪輯,展現創作、技術與表演的全方位實力。
金馬評審特別讚賞演員群的整體表現,蔡淑臻、馬士媛與葉子綺三人之間的化學反應成為全片最動人的亮點。蔡淑臻透過內斂而克制的演出,細膩展現母親的矛盾與堅韌;葉子綺憑藉自然童真的表情與眼神,成為本屆金馬最年輕入圍者,甚至連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也特別點出「左撇子女孩宜靜」魅力十足,她的一舉一動總能引領我們時而擔憂、時而會心一笑;首次入圍的馬士媛則在多場對手戲中展現驚人的自然流暢度,讓人印象深刻。此外,黃鐙輝飾演的夜市鄰攤老闆,是電影中少見的溫柔男性角色,他沒有傳統的英雄氣概,但以真誠與體諒巧妙平衡了片中的情感張力。
這些細膩又生活化的電影語言,讓《左撇子女孩》在創作、技術與表演和方面都綻放光彩,成為本屆金馬獎的亮點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