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公主》—— 探究幽灵的不同面貌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我们所熟知的香港译名《幽灵公主》也许无法十分准确地将电影原文标题《もののけ姫》中的前缀「もののけ」的意义表现出来。每当提起幽灵这两个字,也许你第一时间想起的会是现代流行文化里人过世後化身身披白布、两眼空洞、悬浮於半空中、整日被复仇和怨恨所驱动的灵体的经典形象。然而,日本文化里的「もののけ」所指的并不完全是被负面情绪所支配的怨灵,而是指向更空泛,潜伏於当时人类眼里神秘莫测而又凶险的大自然里肉眼不可见的能量或是力量。由於大自然喜怒无常,人们不知何时会遭其所害而对其心存畏惧。不过,她同时又会带来馈赠,所以人们对「もののけ」和大自然敬畏并存,而非单纯将其视为负面的东西。
不过翻译「もののけ」所包含的意思和内涵很难让不熟悉日本文化的人理解,而译名这回事毕竟需考量到翻译後对新的语言群体是否容易理解,而作为商业产品的电影更要考虑翻译後的名字能否抓住人们的注意进而吸引他们入场观看。现在回看《幽灵公主》这个电影标题不仅琅琅上口,也充分地将女主角珊珊和整套动画的空灵感表现出来。

宫崎骏,もののけ姫,1997
Photo IMDb
在理解了原文标题中的前缀的含义之後,电影中出现的种种「幽灵」的形象变得更为丰满和有深度。在戏中一开始出现,被怨恨所诅咒而袭击男主角飞鸟的村庄的山猪神灵身上布满着无以名状的条状寄生物,或许就如人类眼中随时想要将任何贸然进入森林的人吞噬的怨灵的具象化後的模样。同样也是山猪神灵的乙事主在戏中大部分时候却展现出充满历练和领导气质的模样,就算是在率领一众山猪和人类对抗时也并未化身成被诅咒的模样,只有在临终前才被怨恨和不忿所吞噬。同样是山猪神灵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的两者代表了大自然在日本文化文化中的一体两面性,她既可以是看似毫无理性可言,只执着於伤害人类的存在,但是她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只是坚守自己一方土壤的无形力量。

宫崎骏,もののけ姫,1997
Photo IMDb
除了山猪神灵以外,我们也可以在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中看到这种有关大自然的多面性的描述。就比如戏中不时出现注视着男女主角行动的森林里的小树精除了小巧可爱之外,还可以被理解为大自然不断观测着在其之中正在发生什麽的代理人。这对(或是多对)眼睛并非带着恶意或是好意去看森林里发生的事,他可以单纯是一个中立的观测者,也可以是当森林里某些更上位的灵体想要执行某些事时的执行人。这样看的话,小树精们除了是观测者之外,也许也担任着将森林里的原始力量的角色,就彷如现代社会中的电力一般,默默驱动着一切的运作。

宫崎骏,もののけ姫,1997
Photo IMDb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电影标题所指的珊珊在电影内和外的不同面貌。「幽灵公主」/「もののけ姫」这个称号既是达达拉城里的群众为她取的,亦是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最後决定赋予她的名号。珊珊对想要进入森林进行破坏性采矿的村民们常常进行诸多阻拦,而村民在一开始没有意图也没有渠道去了解珊珊的情况下,在村民眼里她就是一个麻烦,为她取这个称号一开始想必也是带着畏惧和负面含义的。她和大自然中各种不受控制的灵体和生物深厚的关系更加加深了这种印象,毕竟人们都是恐惧未知的。可是,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在电影标题也同样决定以这个称号去称呼珊珊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决定了。这代表「もののけ姫」这个字对故事中的角色和坐在观众席观看的我们代表的应该是不一样的事物。故事中达达拉城的人们生计受到珊珊阻挠,无法意识到自己对森林的破坏而对珊珊感到不快是无可奈何的,同样也预示着人类想要驾驭大自然的进程是无可避免的。
我们应该理解到的是想要驾驭不可控的大自然是会受到反噬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与错,大自然和人类都只不过是想要在地球的夹缝中生存的两股生命力量。通过珊珊身为人却被大自然和白狼神所养育的经历,和她的称号「幽灵公主」中幽灵和公主两字分别代表大自然和人一样,也许携手前进,而非想要将对方践踏於脚下,大自然和人类才可以达到真正互相理解的共生关系。
延伸閲读

吉卜力即故事力
作者|李努海
出版|好优文化

吉卜力电影完全指南(诚品独家精装版)
作者|麦可.里德/ 杰克.康宁汉
出版|黑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