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鑼灣店職人自策展|【與靈對話】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舞

📖《遊觀:作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修訂版)》
作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出版|中央研究院
中國古代傳統文人一向習於從人文關懷探究身心安頓的問題,本書特別選擇了關鍵的中古時期,揭舉兩個關鍵詞:「遊」和「觀」,收錄論文既涉及個己對自我內在的體認,並對外在的生存處境有所的因應;也關注如何透過身體技藝的精進,表現其對空間、時間變化的感知,以此認識自我與世界的關係;討論對象涉及傳統的經學、子書,特別是興盛一時的佛、道二教,以及當時諸般藝文,使文學的審美經驗藉由遊、觀,而密切呼應這一時期的宗教、思想脈絡。
咒

📖《異教語言學》
作者|亞曼達.蒙泰爾
出版|行人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聽說一些「邪教」的故事,比如1995年在東京地鐵放出沙林毒氣的奧姆真理教、1978年在南美洲瓊斯鎮,逼迫近千人自殺的「人民聖殿」,近期《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也引起大眾忿忿不平的情緒。我們一方面氣憤這些組織的所作所為,另一方面又有點好奇——他們如何吸引這麼多「信眾」?
亞曼達.蒙泰爾(Amanda Montell)將「cult」這個有時被翻譯成「異教」,有時被翻成「邪典」的詞彙視為社會普遍現象。「cult」不只在宗教領域,有時候人們會沉迷於特定品牌、被說服加入直銷公司,甚至是運動,都可能有著「cult」成份。
這些宗教與非宗教事件的「異教」都有許多共同點,這本書將著墨於其中語言的運用。例如建立新詞彙,讓「信徒」可以區分人/我。一旦理解這些語言,你會發現身邊充滿語言陷阱,處處都是召喚你入「教」的呼號。
作者亞曼達.蒙泰爾擁有語言學背景,並且長年在時尚雜誌工作。從她豐富的生活經驗與實際訪談出發,以語言為切點,幽默又深入討論各種不同程度的「異教」。
歌

📖《與神對話》
作者|WALSCH, NEALE DONALD
出版|方智
一個結過五次婚、有九個小孩的男人,在他個人事業最不順遂時,神來之筆,「寫」出了這本「驚世之作」。在這本書裡,神透過作者「直接的」和你一起討論你所有生命與生活中各個層面上的問題:「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是否永遠也不會有足夠的錢?」「我到底做過什麼事,活該要有如此不斷掙扎的一生?」「如果真有萬能的神,這世界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的災難?」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問過這類的問題,但是卻往往無解。現在,所有這些問題都將一一的得到回應了。
在這些對話中,神還對這地球提出了有關社會的、教育的、政治的、經濟的和神學等各方面的革命性建議,是我們所未見過甚至極少想過的。這些對話,既迷人又騷亂,既具挑戰性又有提昇力。
迷人是因為這些話的深度與廣度令人喘息;騷亂是因為它們向我們顯示了自己和全人類的面目;有挑戰性是因為它們激勵我們,要我們比以前更成長,激勵我們成為一個新世界的淵源;提升則是因為神認為這一切都是有希望的,可以做到的。
即使我們不相信這些資料是真的自「神」而來,然而誠如作者所說的:「我無意說服,你信不信,我都無所謂。我只不過在分享而己。」所以重要的是這份資料的價值性,是它所帶給我們的洞見,對我們的喚醒力,讓我們重新點燃了新的生命欲望,對我們在此地球上的生活,產生更有效的推動和改革。
祭

📖《巫者的世界》
作者|林富士
出版|三民書局
咒法祭儀、占卜吉凶──古代巫者肩負溝通天、地、人、鬼的職責,以「神靈代言人」的身分接近政治權力核心,甚至能為人們消災解厄、醫病除疾。然而,隨著時代進展,巫者卻因技能奇巧、神秘難測,漸被貶斥為怪力亂神,還遭到宋代官方嚴令禁止,成為社會邊緣人。為何巫者的地位與角色會歷經如此翻天覆地的轉變?是政治因素或社會變遷造成?還是巫者的本質已然扭曲?
本書由巫者的政治、社會地位與其形象切入,分析巫者自傳說時代到隋唐盛世,地位曾歷經四次重大轉捩點,中間雖有起伏,但其重要性逐漸減弱,及至宋代甚至全面禁巫,最終由遠古時期的政治核心,轉變為社會邊緣人物。作者以豐富的文獻、嚴謹的學術考證與多元角度,從政治、社會地位、形象、信仰特色與地位變遷等方面,為相關研究主題另闢蹊徑,深度刻畫巫覡信仰在漫漫歷史中的起落無常。
位置|銅鑼灣店 9F Hallway
展期|10.16 THU.- 11.13 T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