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敦南诚品|专访卢建彰与林予曦:「身为爱书人,我们要想办法支持它,不要让书死、不要让书店消失。」
撰文 EVERYDAY OBJECT CHIANUNG・攝影|Shih Yu Chen(本文授权转载自 EVERYDAY OBJECT,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EO:请问敦南诚品在你生活中或生命历程中,扮演什麽样的角色呢?
予曦:对我来说,敦南诚品像个让我躲雨的栖身之处,不管是真的躲雨还是心里开始下雨,这里时时刻刻都提供给我一个安静角落。而且诚品是个属於「很大人」的地方,大人的相反就是小孩,小孩的状态就是可以用直球的方式对世界表达自我。而当我的心像大人一样,处在复杂的情绪状态时,我就喜欢躲进诚品看一本书,或是拿起一本转换心情的刊物,总是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説是我的避风港也不为过。
卢导:刚刚予曦讲到「小孩」的时候有转过来看我,所以在你眼里其实我是一个很像小孩的存在吗?
予曦:因为我觉得你懂。
卢导:敦南诚品对於不同年纪的我有不同的存在意义。像我刚入行时,常常要翻很多广告年监,在当时的敦南诚品,有最多设计、艺术、摄影等书籍,不过这类书通常动辄三四千元,对菜鸟时期的我来说简直是天价般存在,不过我还是必须看,因为看了才是知道全世界最出色的作品长什麽样子。最穷的时候要花最多钱,所以没钱的时候,还是得找没钱的方法来学。
我的本行是其实是文案,文案有一招是很初阶的工作方法是藉由阅读他人的书找灵感,不过当火烧屁股、没有时间一本一本看时,我发明「看书名」来发想,因为书名一定是编辑与作者百里挑一的最终创意结晶,不过当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从中去找寻自己文字的可能。之於我而言,敦南诚品最初就像是一位在工作中陪我成长的哥哥姐姐,到後来逛诚品就变成我生活中的固定习惯。现在有了小钱,经过书店就进去买书走,「用钞票投下赞成票」是我给自己的小小要求,也是小小回馈滋养我的书店们。
EO:什麽时间点,会让你想走进诚品?
予曦:我跟朋友约会间的空档会独自来诚品,然後朋友都会放心迟到。确实来这里看书不会有在等人的感觉,可以花一个完整的下午泡在诚品,在忙碌间突然多出的偷闲时光更显可贵。或是在深夜时段刚下夜戏,在人很多的地方抽身,也会想来这里收心;或是很晚了,却想起一本突然想看的书、一份要送的礼物,也会来到这边寻宝。
比较特别的经验是,去年自己出摄影集的时候,我带着兴奋的心情,特地从一楼拾级而上,一步一步慢慢接近二楼书店,看着我的书被成堆的摆放在诚品里,心想:「所有人走上阶梯也会看到。」实在太兴奋了!我还去留念拍照,而且不断上下楼梯好多回。
EO:身为作者,当书被陈列在敦南诚品的感觉会特别不一样吗?
予曦:特别是敦南诚品,那是难以复制或取代的殿堂感。
卢导:跟我一模一样!出第一本书时,会来偷看有没有人在翻它,或是被乱放会再特别把它摆好。我真的觉得敦南诚品的地位很有意思,这种殿堂感不只存在於台湾人或是台北人心中,它应该是存在泛华人世界心中「书店的殿堂」,当你的作品被摆在诚品,可以比拟球员打进大联盟或是 NBA。我的认真、我的努力跟幸运,让我的书可以在敦南诚品贩售,与自己喜欢的作者、喜欢的刊物放在同一个地方卖,是一种被肯定的感觉。
我的香港朋友,每次来台都一定会到敦南诚品走走,五天观光里有三天会来,连同早晚体验台湾书店不同的氛围。这件事情已经变成游客心里的一种仪式,敦南诚品是种代表性符号,连不住在这里的人都会来朝圣。即便外国人看不懂中文书,也来拍照留念,因为在欧美 24 小时营业的书店几乎不可能。在我和国外友人的对话间,也发现他们对於敦南诚品要关门了有很多惋惜,属於我们时代的精神指标就这样消失了。
而且我会来这里看朋友的讲座与签书会,那对我来说不只是捧场或参加一场盛会,而是看到台下的读者来排队、签名、发问,那些问题是读过书後的发言,是有深度的,会让我觉得我们并不孤单,原来还有人在看书、原来还有人进书店、原来我的书会引起共鸣,反而会从中重新得到力量。
EO:曾在敦南诚品发生过什麽让你难忘的事吗?
予曦:在出道没多久时,有次我跟很欣赏敬重的前辈一起来逛诚品,经过电梯发现我的巨幅海报贴在门上,看到自己的近照大剌剌地出现在书店里,让我整个人很不自在,简直想立刻钻进地洞。不过前辈说:「你的海报被贴在这里,是一种成就。」他便帮我和「自己」合影。每次经过那座电梯都会想起这件事,印象深刻。
卢导:在诚品发生的许多事都令我难忘,甚至有几个重要的会议,让我觉得渺小的我,居然有机会参与一个时代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足以撼动世界的。
书店之於我的世代,有难以言喻的重量。去年知道敦南诚品要关时(那时还很保密),我丢了很多想法,一起传承敦南诚品的时代意义。比起年轻人,我认为我这代人的幸运是可以参与敦南诚品的始末,也经历过敦南诚品在我们心里头的力量与份量。这种感觉好比我看过 Michael Jordan、Kobe Bryant,见证一个世代。敦南诚品对我说也是一种 Last dance,是很有姿态的一间书店、不只是安静伫在那里。(编按:《The Last Dance》 是 Michael Jordan 的纪录片)
还有没说完的故事,听他们继续说
(本文授权转载自 EVERYDAY OBJECT,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典藏敦南纪实图文志24/24
跟着 EVERYDAY OBJECT 来敦南复刻一场老派约会
▌延伸阅读
#EVERYDAY OBJECT 创办人Eric 总编辑专栏
Eric 的独家唱片收藏 – 非「拥有」不可的理由
#理想办公室
藏身大同公司厂房的时尚品牌 – 台湾风格选品店 plain-me 总部
改造大稻埕透天厝,Bito 在台北实现了纽约 loft 工作室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