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在猎奇与除魅之间摇摆不定
撰文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橘貓)观看 Netflix 纪实影集《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的过程是一个让我焦躁的经验。这部全长 219 分钟的影集把焦点放在发生於 2013 年的「蓝可儿死亡事件」,还有其事发地点──现已歇业的美国洛杉矶赛西尔酒店(Cecil Hotel)的历史。这出影集试图采纳各方说法,还原蓝可儿事件的始末,并且为背後的网路侦探狂热现象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留下纪录。它或多或少触及有趣的问题,但路上经过太多弯路曲折。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酿电影(原标题:《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在猎奇与除魅之间摇摆不定)}
▲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_Netflix
本出影集之导演暨执行制作乔.布林杰(Joe Berlinger)实是享富盛名的纪录片作者,其曾以十五年时间跟拍「西孟斐斯三人帮」案,并以第三部系列纪录片《失乐园III : 炼狱》(Paradise Lost 3: Purgatory)获得 2012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该套纪录片曾在 2012 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TIDF)进行三部特别放映。乔.布林杰对犯罪的关注行之有年,不论是纪录片电影或叙事剧情长片,如其执导之查克.艾弗隆主演的《极恶人魔》(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2019)就是改编自恶名昭彰的连续杀人魔泰德.邦迪的故事。
▲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_Netflix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还有一系列 Netflix 推出的纪实影集,都可能被列入犯罪纪实(True crime,或译真实犯罪)片型的作品,亦即透过重新梳理一个刑事案件,探究骇人听闻的细节,带给观众一种猎奇的快感。从访谈资料得见,乔.布林杰本人对於犯罪纪实这一片型可能产生的娱乐性有所疑虑,他更意图还原一些「真实」的状况。我们或许也可以注意到他在本出影集中试图采纳平衡表述,并且在结尾消去这种猎奇感。但大多时候,这部作品徘回在试图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与消去它之间的矛盾区域。
▲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_Netflix
影集共有四集,从华裔加拿大籍留学生蓝可儿於 2013 年 2 月在美国洛杉矶神秘失踪开始,追溯她在赛西尔酒店出现的最後影像,推断她身在何方、遭遇甚麽的过程。导演访谈了酒店时任经理、警探、住客、法医、当时被网友公审之嫌疑犯,还有许多从四面八方涌来,意图找出真相的网路侦探(web sleuths)。故事最大的魔障,是在叙事中把事件焦点放在赛西尔酒店的黑暗历史,它身处的位置、它的历史如何受洛杉矶都市发展变迁影响,恐怖的事件、游民与犯罪人口、连续杀人犯入住,牵扯不清的命案等,导演并没有参与叙述,但他让这些充满窥奇口吻的旁观者去说,而这些叙述对於厘清这起悲剧产生误导。
▲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_Netflix
▲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_Netflix
当然,我们可以用善意的方式理解,就是这 219 分钟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次对「大家如何讨论蓝可儿事件」的重现,导演意图让观众也进入网路侦探们寻觅真相、疑云重重的过程,任何可能的猜测,对赛西尔酒店的黑暗想像、各种乌烟瘴气的阴谋论,「酒店召唤了她」、「结核病疫情在附近散布」等等,然後到了最後,再让这些网路侦探承认他们也必须接受事实,也就是蓝可儿事件真正指向的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却饱受精神疾病所苦的年轻女子如何悲剧性地发生意外,过程中没有神秘撒旦力量,没有政府或警界的黑手,只有发生在我们周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更加被正视。透过这个过程,达成对这起事件的除魅,这是一种理解方式。
然而,在这个过程,它还是走了太多弯路。那些刻意加入的奇幻、悬疑配乐,还有那些将事件与阴谋论影做出的连结,其中甚至包括比较事件本身与清水崇恐怖电影《鬼水怪谈》(仄暗い水の底から,2002)之好莱坞翻拍版《鬼水》(Dark Water,2005)的相似性,都一再提醒我这种猎奇叙事带来的不快:一起社会事件,在加油添醋之後,变成一次并不精致的廉价鬼屋体验,所有刻意曲折的弯路与机关都碍於其真实性缺乏包装,仅能变成某种观光客经过「网路票选十大鬼屋」时的窃窃私语,然後再换来一些当地人的冷眼瞪视,而在脑中沾沾自喜、浮想联翩。
▲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_Netflix
当然,影集架构有意反覆提醒观众应该注重蓝可儿的精神状况,这个指向定位出一个重新审视这起事件的价值。当纪录片导演带着我们跟随如无头苍蝇般的乡民、去重新解释他们当时发现的各种花边解读,这些团团转的茫然与煞有其事的陈述,最後要回到这个核心去被重新认识。
「我认为民众真心希望凶手存在,或是阴谋论会成真,因为现实让人更加伤心。」在影集的最後十五分钟,导演将目光聚焦在网路狂热的集体自省,拆开其魅影重重的包装。
这是我对於这部影集感到的困惑:它具有一个清楚的意识,关於网路侦探们自发性的热情可以带来的正面力量,还有它可能走向的误导与风险;甚至选择在片名就做一个极大的讽刺──影集虽然名为「犯罪现场」(Crime Scene),但故事却指向这里没有任何犯罪发生,只有身边再平凡不过的悲剧──但它仍然选择用神秘兮兮的口吻带我们回顾那些无趣的阴谋论。
▲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Hotel_Netflix
蓝可儿生前以一个非常特别的方式被酒店的监视器记录下来,这段影像因此成为对她命运一个难以动摇的注解。尽管我们可以想像她有更多面向,但那个被视觉化的片刻,最终只有不断被反覆观看的数十秒电梯画面。所以,当乔.布林杰运用时间去重现蓝可儿自己在房间中使用社群网站的画面时,这或许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去动摇以往我们直觉的讨论方式,但同样地,我们很难评估自己现在身处的相对位置离「真实」是更近或更远。
行文至此,我感受到所谓的犯罪纪实电影给予人的压迫感,不论怎麽去谈论它、用多少素材去尝试理解,我们终究与所谓的真实隔着一扇门。我想到大卫.芬奇杰出的叙事电影《索命黄道带》(Zodiac,2007)中,以一个参与凶案的狂热「侦探」来当主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的刻划。或许当我们靠近一点看,我们有机会从那些偏执与狂热中看到更不一样的东西,但当镜头拉远,这些人只是一些 YouTuber 影片的资料画面,它就只是反映出整个事件中最速食、最缺乏力量的面向。而这或许是观看《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最让人感到焦躁之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酿电影(原标题:《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在猎奇与除魅之间摇摆不定)}
▌看更多 #阅读Netflix影剧
剧荒请进!一不小心就通宵追完的3部推荐日剧
《智能社会:进退两难》:对立中的舒适圈,进步退步取决於人性
《出走布鲁克林》带着历史伤痕,找寻自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