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城市风情,「看板建筑」承载一幕幕老东京记忆
撰文 FLiPER(云 ʕ•͡-•ʔฅ)「看板建筑」是由建筑师兼建筑史学家的藤森照信先生等人命名,指的是一种商店建筑形式。
看板建筑大量兴起於大正至昭和时期,那时看来极为常见,几乎所有看板建筑都是一般民众会前来光顾的普通商店,只不过当初的日常街景,如今已成宝贵的文化资产。
历经汰换,岁月究竟带走了多少世代痕迹?
现存的看板建筑,仍在狭缝中努力展现生命力。
本为关东大地震後的临时产物,由许多建筑家与艺术家共同打造,充满设计感且装饰性强烈,作为当时应急的住宅与店家,灾後重建时,考量预算资金的不足,在无法采用钢筋水泥之际,发展出不少「看板建筑」。
特别的是这些看板建筑,多半由屋主和土木工师傅自行设计,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巧思,尽展现在一个个正面的招牌之上。
在屋主即为经营者的时代,立面样貌时常融入主人对生意的期许与宣传意图,像是包装在贩售商品外的华服,反映特定时代的工艺技术与社会品味。
台湾清代街屋沿街虽已有设置亭子脚(骑楼),但外观并无「立面」的概念,而以屋檐做为临街表情,店招做为布条或木牌,宣传广告效果纯朴简单,从屋顶上的雨水倾泄於街道则容易影响环境卫生。
大正初年由官方从台北以风灾改建为契机,开始推行市区改正,示范西洋风格的街屋风貌,并由台湾匠师学习模仿扩散至全台各地;和後来来自全日本的工匠因在东京累积震灾後重建经验,将看板建筑带回家乡扩散至全日本的传播情形相似。
本书从建筑工法、形式、细节等带领读者认识看板建筑,收录大量珍贵的看板建筑照片及相关资料,并且采访了现存 10 间看板建筑商店,透过店主们所分享的过往故事,一起重返旧时东京人的日常生活样貌。
INFO:《看板建筑:东京昭和生活文化散策》
作者│萩野正和
译者│邱香凝
出版│日出出版
文献参考与书讯提供:大雁文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FLiPER(重返旧时东京人的日常!保留城镇记忆、座落街边的「看板建筑」)}
▌只有东京人才懂得日常之旅
逐渐消失在东京街头的「看板建筑」,曾经是昭和时代东京甚至全日本的商店日常,对我们也是似曾相识的台湾街头风景。
收录超过130间看板建筑,以及10间看板建筑商店屋主访谈,走一趟充满怀旧庶民气氛的建筑与文化巡礼。
看板建筑: 东京昭和生活文化散策
▌延伸阅读
不经意才能发现的城市彩蛋——艺术家 Vanyu Krastev 为损坏街景另起趣味灵魂
生活即是摄影,一个快门就能触及的美好——森爸的街头摄影
骑楼、窗花、老屋颜:被你忽略的台湾街景,都是生活的艺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