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板上的超龄斗志——冲浪少年刘明让
撰文 梁雯晶.照片|劉明讓少年成长飞快,如今的刘明让, 已与四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不仅身形拉长,历经大小赛事的磨练,获奖无数,去年刚拿下「2023 ISA 世界青少年冲浪锦标赛」U18组二十五名,创下台湾冲浪队史上最佳的成绩,被视为台湾最具潜力的冲浪选手之一。
因为父母热爱冲浪,刘明让三岁就开始抱着扒板冲白浪花,十二岁时,因为崇拜当时世界冲浪冠军John John Florence充满张力的冲浪风格,立志成为世界顶尖冲浪选手,加入国巨冲浪队,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职业冲浪选手。年纪最轻,志气却不输给成人,刘明让从小就习惯超龄比赛,与高他好几个头的大人同场竞技,「我觉得不可以只跟同龄人比,这样会让自己局限在某个水准中,我想要突破自己。」
在国巨冲浪队,刘明进步飞快,这归功於亦师亦友的「咕咕教练」郭恒良,「他不像一般教练上对下命令的态度,而是像朋友一样跟我们沟通讨论。」十三岁那场因为害怕而输掉的比赛,郭恒良看直播就知道刘明让的状态,「别人或许看不出来,但教练从小指导我到大,一看就知道我在假滑水,不敢下浪。」
赛後,他立刻接到教练的越洋对话。电话里,郭恒良严肃地问:「你代表台湾出来比赛,现在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你的想法是怎样?」这个质问,自此留在刘明让的心上。「现在遇到再大的浪,觉得害怕还是要去面对,不能逃避,让台湾漏气。」
冲浪是一种极限运动,不仅危险性高,要求体能与技巧,亦相当讲究选手对於海洋知识的熟稔,以及当下的策略判断。刘明让解释,比赛开始後,选手会同时下浪,要先「挑浪」,想策略去卡对手的位置,抢到最好的浪,後续掌握浪的「崩溃点」,组合出最适合的连续动作,才能取得评审高分。「冲浪满需要动脑的。」在比赛风格上,刘明让虽欣赏做「飞」(Air)动作具有张力及帅气的选手,但他本身并不是属於比拚「大招」类型的人,「我喜欢像叠金字塔一样,先拿下有把握的分数,再去做难度比较高的动作,慢慢把分数叠上去。」他腼腆地笑说。
刘明让的冲浪风格属於稳扎稳打的策略类型,「冲浪没有什麽诀窍,就是花很多时间去观察、调整,累积判断经验。」他在比赛前,会花时间观察前几场比赛的选手,思考同样的浪他会如何应对;并在赛後反覆观看自己的影片,将要改正的地方记在手机备忘录中,不断练习修正。
随着技巧越来越纯熟,在世界冲浪联盟(WSL)排名积分也逐步稳定上升,并取得二〇二四巴黎奥运冲浪资格赛的门票。但他却没有参加,知道自己离奥运的门槛还有一段距离,刘明让选择放弃资格赛,投入出国移地训练,持续锻链技术,「未来会想要拚拚看奥运,但短期目标希望取得二〇二六名古屋亚运的参赛资格。」
站在冲浪板上,刘明让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稳重;上了岸,他只是个十六岁的大孩子,内敛害羞,受访过程中不时紧张地嚷着:「休息一下、休息一下,CPU快炸掉了!」而从小在垦丁长大的他,至今也仍是个享受冲浪的大男孩,「冲浪一直是一件可以让我开心快乐的事情。」
冲浪 Surfing
选手在海浪上进行表演,完成技术动作。5 位裁判会根据动作难度、类型以及多样性评分。冲浪选手的力量、速度、以及动作流畅度(不同动作的衔接方式)也都作为裁判的评分标准。
▊延伸推荐
Surf Craft:Design and the Culture of Board Riding
作者|Richard Kenvin
出版|MIT PRESS
冲浪板最早是用木头手工制造,既有娱乐用途,又有文化价值。今天,大部分的冲浪板都用玻璃纤维还有各类石化材料大规模制造,让运动员还有自家品牌可以乘风破浪,商业价值大於文化价值。这本Surf Craft 记叙了这中间的变革,用150 帧彩色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分析冲浪板的设计以及技艺。
Barbarian Days:A Surfing Life
作者|William Finnegan
出版|PENGUIN GROUP (USA) INC.
2016 年普立兹奖传记类得主作家William Finnegan,也是冲浪爱好者。这是一本与冲浪紧紧交织的人生冒险故事。作者记录求学时代的挫折、从冲浪中寻求的心灵慰藉、因为冲浪而发展出的友谊、1960 年代天翻地覆的生活,以及他走遍世界各地的冒险故事,从南太平洋、澳洲、亚洲到非洲,带领读者走进不甚熟悉的世界,纪录异国风情, 以及种族与文化的交会。
《冲浪板上的哲学家》
作者|亚伦.詹姆斯
译者|邱振训
出版|立绪
作者亚伦.詹姆斯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哲学教授,平日爱好冲浪,他结合了自身冲浪的经验和精神,探索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同时说明何谓「休闲资本主义」,试图为忙碌的现代人寻找内心的平静。这是一本哲学之书,阐释逐浪而活的冲浪客,何以能掌握关於岁月、知识、自由、控制、流变、快乐、社会、自然,还有人生意义等奥秘;它同时也是一本冲浪之书,揭示人类在经历二次世界大战及经济萧条之後,「休闲革命」仍应持续下去,人类顺应世界潮流,享受更悠闲、更像冲浪客般的「休闲资本主义」,让大家都有工作做,却可以做得更少,让工作不再是我们存在的主要理由。
《并非故意与众不同》
作者|威廉.菲尼根
译者|易思婷(小Po)
出版|红树林
故事从1960年代菲尼根惨淡的转学生活说起:中学时,他随父母移居夏威夷,迎来种族冲击,校内霸凌频仍,幸好10岁时迷上的冲浪拯救了他。火奴鲁鲁梦幻般的冲浪圣地成为精神上的避难所。完成学业後,他与好友展开全球寻浪之旅,足迹遍及南太平洋、澳洲、亚洲与非洲。他细细描述着名大浪的细微复杂,以及面对恐惧、学习驾驭巨浪的过程,语带幽默地回顾疯狂年少岁月。冲浪自始至终都是本书的核心,不仅是心灵的寄托,更是作者终生探问自身极限和生命理想的两面刃。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竞技新时代:玩成之最
Extrem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