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观察者──宋文郁:躺平或奋起的残酷二选一,有时就是会失控(破碎无关好坏,尚待观察)
撰文 張嘉真.攝影|林昶志.場地協力|浮光書店宋文郁到家後会先躺下滑手机休息。休息区铺着地毯,有一张小桌子,是一个舒适的陷阱。IG探索影片、Threads内嵌连结、脸书河道贴文。从狗狗影片到外遇搜查纪录,然後是各式陌生人的吵架与争议。如果那天过得不好,宋文郁的休息会演变成大休息。
「滑手机的三个小时过後,我觉得那天可以说都毁了,但是隔天到家我还是继续躺回原位,有时候就是会失控。」宋文郁用「有时候」来形容,听起来像是一场博弈,输掉自己的夜晚或是赢回时间的主控权全是机率问题。细究她所说,失控其实有迹可循。躺平或奋起,是打开手机必须不断面对的残酷二选一。
真空世界的反面
「我本来待在一个真空的快乐世界,但是打开社群看到大家在关注一些议题,就觉得我好像也应该要去。」宋文郁清楚,快乐是因为建立在真空的前提,如果她看的不是连续播放的短影片,那她看到的就会是朋友在参观无家者的展览、讨论白色恐怖议题的电影,面对不公不义的族群问题时召开记者会声明立场,或是集资租到一台宣传车停在中山北路提供参与游行的人短讲。
有时候宋文郁会感觉没有力气,却深怕错过。
最後她仍然去了。她站在宣传车底下,抬头仰望亲近的朋友在车上张罗。一、两年前的她可能也会站上台发表,现在她只想把一个空间可以充斥的声音额度,留给那些真正言之有物的人。生活的转速不只体现在每个影片结束接到下一个影片中间几乎不存在的停格,反面而言,冲动也老得那麽快。
唯一感觉自己可以休息的时刻,是滑到一个被戏称是社群尽头的短影片:一位中国大爷开着八〇年代风格的杂货店,有个小女孩会来找他买点心。帐号里的影片观看次数几乎都在两百万以上,空洞且带有奇观视角的美学,让每则贴文的热门留言总是非华语使用者略带戏谑地说:「每当滑到这个帐号,我就知道我不该再用手机,得上床睡觉了。」
那时候,她终於可以一面厌弃自己,一面安心按掉手机萤幕,停止选择。
被观看的她的观看
相比吃到饱式的接收资讯,宋文郁输出得谨慎。脸书有公开的倡议,仅限好友阅览的文章,还有一个专门用来转发好运葡萄、好运钞票、好运猫咪贴文的权限。
分类的起心动念是他人的眼光。
「有天我问了一个朋友,基督徒可以看这种『转发接好运』的文章吗?他说他是不在意,但比较虔诚的教徒可能会觉得这是有一点异端的东西。」接着宋文郁回忆起IG设置挚友分类的开始,是因为不想被人看见自己为了替朋友庆生去了中资餐厅。透过层层叠叠的印象整饰,她把自己希望呈现的社群人设描述成一个理性的女生。
宋文郁说得像是这一切是为了自己如何体面,其实话里隐藏的是她在意别人的感受。无论是迷信的集气或是一群人的聚会,明明都是只与自己相关的日常选择,她率先想到的却是看到的人会有什麽感觉。就像她日复一日盯着萤幕上的动态,感觉自己不够努力生活,或是感觉自己多巴胺成瘾。
她说,可是我真的有香港的朋友,我不希望对方感觉。没有把感觉如何说完,没有揣测,她安静地选择缩小自己。
以缓慢准备缓慢
对抗一切都被简化成结果的社群表达,宋文郁不只想要细致看待自己说出的话,还想多说一点。尽管那表示她必须同时负担自己对於多说多错的标准,更严格地审视自己。
但是她相信那些时刻,「你看着一个人的贴文,好像会突然觉得跟对方有所共鸣。」
她是一个会为十张不尽相关的照片合辑,写上一段真心话的IG使用者。她的帐号可能有一些在现实完全没有交集,因为创作而来的追踪者;也有上过同一堂课但没有实际讲过话的同学,他们是她无法掌握,也无法轻易开启对话的人群。可是她喜欢演算法随机推播一些漂亮的照片,如果照片底下有文章,就有机会被陌生人的文字触动。虽然用後台数据分析,「有人的照片加上一行文字」的触及率最高,但她依旧把备忘录中的阅读感想、电影心得,日常的恨与不舍写成文章。
坦露真心的文字之所以比定格照片让宋文郁更加自在,或许因为她是一个擅长用缓慢来准备缓慢的人。
像是读一本书。书里没有躺平带来的多巴胺,也没有多巴胺带来必须奋起的罪恶感。她不只是接收,在想去理解之前,她需要参与思考与组织。这是一段无法快转的过程。
阅读对她而言似乎是一种焦虑的解方,但是问起她都是在什麽时候决定看一本书?她笑着说,如果下周研究所的课堂要进行导读,那她得先看一个礼拜的课外书确定自己不会发疯才可以。
解决焦虑是为了面对新的焦虑。在焦虑的夹缝,宋文郁交出了一个令人心满意足的答案,没有永远的平静与安稳,我们只能接着看看下一本书。
宋文郁的选书推荐
《接近无限透明的蓝》
作者|村上龙
出版|大田
其实不只是它,喜欢村上龙的每本书。这是本可以一次看完的书,回到现实之後会感觉「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
《进烤箱的好日子》
作者|李佳颖
出版|自转星球
从短篇小说《不吠》、《小碎肉末》就很喜欢李佳颖,欣赏她写作的某种视角,这本则是既可爱又有些犀利的长篇。
《单行道》
作者|华特.班雅明
出版|方舟
很累的时候会拿起来看一两篇,可以调解身心,喜欢它有点讽刺性写当代的东西。看完会有种可以稍微变聪明的错觉。
About 宋文郁
2002年生於台中,毕业於台湾大学社会学系,现就读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着有散文集《礼物》。曾获台积电青年学生文学奖,作品散见於联合副刊。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大分心时代生存指南
Survival Guide for The Era of Dist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