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是一个很奇怪但很适合我的朋友。」——刘子新×《金阁寺》
撰文 汪倩妤.攝影|安比.場地協力|本然生活 Nisarga Cafe於是好奇,约莫去年同一时间,刘子新进入台师大国文系,成为大一新生,面对众人的关注,她将如何介绍自己?刘子新幽默答道,所以自己迅速成为「系边」,不太参加活动,也就不需要自我介绍。

刘子新从小就喜欢写作,动辄能写一两万字。高中开始投文学奖,刘子新笑说是为了钱。
「我会去查奖金猎人,将一整年的文学奖排程,按时程一个一个投。听起来很功利,但我喜欢写,写的过程很开心,刚好又能赚钱。我会想说,我在做喜欢的事,又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逃逸路径之一:写作
细读刘子新的作品,「逃避」却是最常出现的主题,像是她在小说〈三月的潮与热〉,写了高中生翘课去看海,在另一篇散文〈天鹅踩破湖水〉,写她一边和父母登山健行,一边看没有讯号而断断续续的偶像直播。
「这几篇好像写得很叛逆,但其实我超乖。我心里想这麽做,却从来没做过。」即使是乖孩子如刘子新,还是有想逃跑的时候,写作便是逃跑的路径之一。「如果要定义高中这段时间,应该就是『逃避』。对我来说,写文学奖文章是一种逃避现实。」
然而,刘子新的写作不只是为了逃跑。「虽然我逃避了这些事情,但我写文章的动机都是,这些事怎麽会这麽奇怪,或是它不符合我对生活的期待。」
刘子新进一步剖析,「很多时候我觉得很烦,很多事情不想面对,就会写文章。写完的时候,我会觉得心情好很多。就算不是在写我感到压力的事,可能在写别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平静下来。」
就如〈三月的潮与热〉的结尾,看完海,最後还是要回家。逃跑也是为了再度回到现实。

被问到, 曾做过影响最深的决定子新回忆道,在过去每天被推着跑的日子,真要选一个,是在高一就决定,不要将全部时间用於读课内书。
逃逸路径之二:阅读
阅读,则是刘子新的另一种逃跑路径。「我看的书并不算是非常多,但我喜欢的书,我会一直重复去翻,可能会翻到知道下一句话是什麽,
或是我想看哪一个片段,一翻就可以翻到的程度。」
就如她从小最喜欢的《格林童话》,长大後还是会一直拿出来看,「因为里面的人物情节很不符合常理,但我觉得很自由。很像阿嬷哄你睡时,随便编一个片段,讲一讲睡着就好,我很喜欢那种自由。」
刘子新总是在睡前看书,什麽类型的书都看,无论是纯文学、言情小说,只要是听到有兴趣的书,就会找来看。「书就像是我的朋友,你会遇到哪些朋友,在你的人生中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也没有说真的交到哪一个朋友会对你人生比较有帮助。」
而在高中阶段,刘子新读到最贴近自己的书,是三岛由纪夫《金阁寺》。「这本是我高三读的。有些书读完会改变自己,但这本书没有改变我,反而很像某一小部分的我。例如我也会钻牛角尖,但我没有偏激到想放火烧那间寺,另外里面有一段是主角从寺里逃跑,搭很久的火车去海边,很像我写的小说情节,但我写的时候,还没看过这本书。」
即使是年代与自己相距如此久远的书,但刘子新仍在其中获得共鸣,「它对很多东西的形容,有一种漂亮的尖锐,像是一个很奇怪但很适合我的朋友。」

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升上大学後,从嘉义带上台北的两个行李箱,其中一箱装的全是书。在这箱书中,刘子新选了一本在人生新阶段陪伴自己的书,是王尔德的《格雷的画像》。
「我会把它带着的原因是,世界上就是会有很多可以突破别人、让人变坏的话,这些话乍听都很值得相信,但我如果能够记得自己原本是什麽样的人,至少不会做坏事。」刘子新说。
那麽,去除外界给的「文坛怪物新人」标签,刘子新认为自己是什麽样的人呢?
这次刘子新没有逃避,飞快地回答,「我是一个喜欢写文章、喜欢看书的普通人,每天面对很普通的烦恼,这样而已。」

主题讲座
文学女子的不文学养成之道

时间|3/2(日)14:00-15:00
地点|诚品书店 松菸 3F FORUM
对谈|刘芷妤、刘子新
中文系才没有都读古文,从奇幻到言情小说,两个文学女子的杂食读书乐,不分年代、跨越时间,青春就是勇敢拥抱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免费参加,立即前往ACCUPASS 活动通报名!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