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麽要长大?——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 Infantile Age
撰文 張惠菁(作家,鏡文學文學開發部執行總編輯)苏珊.奈门(Susan Neiman)是一位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哲学学者。她曾在耶鲁大学教授哲学,现在长居德国,是德国爱因斯坦论坛的主席。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Infantile Age 书名中所谓「婴儿时代」(InfantileAge )指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时代。这个时代赞扬青春、崇尚天真,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许多人似乎隐约把彼得潘这样不会老去的童话角色当成英雄,而长大则意味着失去梦想和希望。
虽然时间会带来变化,让人在生理上从儿童变为成人,但是「长大」却未必同时发生。人也有可能只是消极、被动地发生这些变化,却不曾积极、主动地长大。苏珊.奈门这本书,可以说是想重新唤醒读者的注意:「长大」值得被更深刻、更认真地思考。
回到根本。无论愿不愿意,人迟早都会经历到与世界之间的分歧。婴儿不懂自己和世界有什麽不同,饿了就哭。但孩子会开始学会,我要的、我认为应该发生的,未必会发生。我眼中世界应该是的样子,与世界实际的样子之间,存在着距离。长大意味着理解到这个距离,并且活出人生。其实长大本意没有变得庸俗、无趣的意思。问题在於,我们的文化,是否能给予成年人足够空间,让「长大」看起来是一个好选择?而不只是仅讴歌青春、鼓励消费,养出巨婴?
苏珊.奈门认为,一个时代的婴儿化,并不只是个人的缘故,还有许多社会机制,会把人往依赖权威、不为自己做决定的方向推。这些看不见的不自由的枷锁,每个时代都存在。在我们的时代,可能是社群媒体、演算法;在康德的时代,可能是父权的统治者等等。「长大」意味着要更敏锐,学会如何判断,长大也就是「启蒙」。
这就是为什麽,苏珊.奈门说,康德认为长大需要的是勇气,而不只是知识,因为就算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也取代不了敢於为自己做判断的勇气。
苏珊.奈门从彼得潘,也从康德、卢梭谈起,更从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童年、对成长的概念谈起。整本书非常博学、好看,充满思辨,但绝不艰涩。因为,最终苏珊.奈门还是带领我们回到自己:长大,是一场永远的革命。它需要勇气,只有我们能为自己找到这份勇气。
▌总编选书

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 Infantile Age
作者|Susan Neiman
出版|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更多总编特选
为什麽大规模街头运动,没有带来渴望的变革?——If We Burn:The Mass ProtestDecade and the Missing Revolution
东亚大竞逐:朝鲜半岛的大博弈历史——The Other Great Game
用一生找寻答案——《令和元年の人生ゲーム》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