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長大?——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 Infantile Age
撰文 張惠菁(作家,鏡文學文學開發部執行總編輯)蘇珊.奈門(Susan Neiman)是一位出生在美國南方的哲學學者。她曾在耶魯大學教授哲學,現在長居德國,是德國愛因斯坦論壇的主席。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Infantile Age 書名中所謂「嬰兒時代」(InfantileAge )指的當然就是我們的時代。這個時代讚揚青春、崇尚天真,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許多人似乎隱約把彼得潘這樣不會老去的童話角色當成英雄,而長大則意味著失去夢想和希望。
雖然時間會帶來變化,讓人在生理上從兒童變為成人,但是「長大」卻未必同時發生。人也有可能只是消極、被動地發生這些變化,卻不曾積極、主動地長大。蘇珊.奈門這本書,可以說是想重新喚醒讀者的注意:「長大」值得被更深刻、更認真地思考。
回到根本。無論願不願意,人遲早都會經歷到與世界之間的分歧。嬰兒不懂自己和世界有什麼不同,餓了就哭。但孩子會開始學會,我要的、我認為應該發生的,未必會發生。我眼中世界應該是的樣子,與世界實際的樣子之間,存在著距離。長大意味著理解到這個距離,並且活出人生。其實長大本意沒有變得庸俗、無趣的意思。問題在於,我們的文化,是否能給予成年人足夠空間,讓「長大」看起來是一個好選擇?而不只是僅謳歌青春、鼓勵消費,養出巨嬰?
蘇珊.奈門認為,一個時代的嬰兒化,並不只是個人的緣故,還有許多社會機制,會把人往依賴權威、不為自己做決定的方向推。這些看不見的不自由的枷鎖,每個時代都存在。在我們的時代,可能是社群媒體、演算法;在康德的時代,可能是父權的統治者等等。「長大」意味著要更敏銳,學會如何判斷,長大也就是「啟蒙」。
這就是為什麼,蘇珊.奈門說,康德認為長大需要的是勇氣,而不只是知識,因為就算擁有全世界的知識,也取代不了敢於為自己做判斷的勇氣。
蘇珊.奈門從彼得潘,也從康德、盧梭談起,更從不同文化和時代對童年、對成長的概念談起。整本書非常博學、好看,充滿思辨,但絕不艱澀。因為,最終蘇珊.奈門還是帶領我們回到自己:長大,是一場永遠的革命。它需要勇氣,只有我們能為自己找到這份勇氣。
▌總編選書

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 Infantile Age
作者|Susan Neiman
出版|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更多總編特選
☞為什麼大規模街頭運動,沒有帶來渴望的變革?——If We Burn:The Mass ProtestDecade and the Missing Revolution
☞東亞大競逐:朝鮮半島的大博弈歷史——The Other Great Game
☞用一生找尋答案——《令和元年の人生ゲーム》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