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去當一個願意創造,也有能力給予愛的人
撰文 柯采岑「就算這世界輕待你,也不要落荒而逃。練習,在兵荒馬亂之中,鍛鍊一顆悠哉之心。」
—— 柯采岑 Audrey Ko
本文為「悅知文化」合作轉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文節錄自《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
做內容很長一段時間,三十歲一直是常熱主題,為著是,人人都可能即將三十歲,人人都想像過三十歲,人人都擁有過三十歲。人總會長大,而下一代,也會即將三十。
三十歲主題翻身轉世,推陳出新,像書店暢銷排行榜,經典歷久不衰,諸如《祕密》一類,有百刷本事,人人都需要,像順路拜佛,必須求個安慰。昔有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談初老,洋洋灑灑寫下五十條初老症狀,從小腹多出一攤肉,再到對完美起疑,對不完美深信不疑;今有中劇《三十而已》,開場即是,三個即將三十歲的女人迎來各自一天——其中有對三十而立的抵抗,誰說三十必須而立,不過是三十而已。
《三十而已》劇照/八大電視台
於是我驚覺,《我可能不會愛你》已是將近十年前的電視劇,現在的三十不再是女子的初老焦慮,兼且要被毛茸茸的怪物追趕在後(現在回頭看,那怪物不很明擺著影射婚姻嗎),而是而立的重新想像——我要立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我可能不會愛你》劇照/八大電視台
三十歲,不需要再努力向誰證明
理解這一點以後,我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視角已然不同。
回想二十幾歲,剛做編輯,寫過許多揣測三十歲的文章,當年雖無經驗,起碼還能訪談周遭友人,好險想像人設也並不困難。我發現三十普遍追求的,實與二十幾歲無太大差異,不過是要到更進階的東西——說實話,已過了願意將就,或是甘願普通的年紀,無論生活、交友、關係、事業、家庭,總之就是要好,還要更好一點,並且理解,自己已有能力做到。
曾浪漫想過,要在三十歲到來之前,給自己寫封文情並茂的信,畢竟人一生只有一次三十。信是沒寫成,三十就匆匆報到。
怎麼說,這倒是也很三十歲。
當時想寫下的東西,更接近儀式性的祝禱吧——三十歲以後,無論如何,去做理想中的大人。不再害怕長大,並且明白長大的意義,其實不過是更有意願去承擔,去解難題。Problem-solving,不再只是數學算式,而有其生活意義。
總之是,事事奮力而為,但也要越來越尊重並接納自己的狀態,理解自己在乎什麼,什麼會讓自己真正快樂。身體的狀態能負荷到哪裡,什麼東西要,什麼東西不要,辨別什麼是「挑戰」,而什麼叫做「受傷」。全心全意地,去把自己給照顧好。在每個關於自己的節點之上,都更細緻處理,再往下鑽得更深一些。
而在往後的每一天裡,試圖去過如常可愛的一天。這是心願,也是實踐——在看似平凡的每一天,每一個當下,告訴自己,我想要,也能夠創造我真正喜歡的日子。
凡事奮力,在奮力中理解與觀照自己,去養成一種對事物理解的清明,去當一個願意創造,也有能力給予愛的人。
把每一天活出可愛,我要當成是給三十歲的祝福與啟示。
三十歲,能算上一句老了吧
年老色衰、老氣橫秋、老態龍鐘、老驥伏櫪、老調重彈、老之將至、倚老賣老、老大無成。
有次我無聊,查閱與老相關成語,整排點開,所有都指涉著同樣的,經過淡淡粉飾的,殘酷結果——青年的不再、舞臺的遺失、內在的離散。老,是失去與不再擁有,是歲月在身上不願停留。至少,我們是被這樣告訴的。
老,好老。
「老」,也是這樣。當褐髮冒出細細白線,緩慢增生直至白雪整片;當肌膚出現內凹褶邊,褶內還有無數皺褶爬上滿臉;要用更多時間換一次安詳睡眠,更多金錢追求青春重現。老是無從議價的交換,我真以為過,有那樣詛咒,名為變老。
於是,當後浪滾向前浪,九零後從初出社會爛草莓,成為職場中堅分子;同儕話題從租屋好難變成哪個地段買房划算;我於是意識到,我也已經要是,即將變老的那一群。
我正在變老,正要長得超過,能夠想像得了的歲數。一個人若無法想像,是有辦法成為的嗎?
可奇妙的,更多時候,除了我們亟欲逃離的變老與成熟的框架——諸如,成家立業、早生貴子、大富大貴等照樣造句的成語之外,更多時候,我感覺到的是變老有祝福。
無論是外在樣態或內在肌理,我是從未想過,三十歲後的生活能這樣的好。這是認真實話,二十幾歲時,大概讀過太多三十歲以後的恐嚇——新陳代謝下降、賀爾蒙劇烈變化、易胖再也難瘦、色衰愛弛、列入大齡之列。內外夾攻,雙管齊下的寓言。
我沒想過我變老以後,感受到更多的是經歷過時間的僥倖——清楚自己是誰或是想成為誰,清楚自己要的與不要的是什麼,於是選擇變得比較容易,自己願意與不願追求或忍受的是什麼,也知道怎麼從內在驅動,從這裡的A點去到那個B點。
若沒有二十歲的磕絆,大抵沒有三十歲的灑脫自在。或許我也可以,將老,寫成一個中氣十足的大字。
尤其,三十歲以後,我常感覺「創造」這個詞對我的意義深重。創造是找到一個方法,一種角度,由自己起始,去學習、去理解、去給予、去參與,每一刻未來的積極發生——如果你想要的並不存在,那麼就去創造。創造是件讓人感到幸福,也特別扎實的一件事。
三十歲,再歷經一次青春期
二十幾歲的我,有許多逞強的時候。多數時候悶頭努力,對自己多有責難,也對很多自己其實在乎的事情不夠上心,有時候甚至也懶得理會自己的心情。
而我在這陣子回頭看,越發感覺我是個非常幸運的孩子。二十多歲的我,雖有許多不成熟與磨難,但幸運是千真萬確,是有這麼多人的愛與祝福,那麼多人的支持與照顧,我才得以穩穩地走到今天。
謝謝有這麼多人,參與我這三十年的生命。
人說三十而立,我認為那意思其實是,三十歲是另一次的出生。你把自己拉出來看一看,你真的看到,過去你的每一步,都有人支持與照看著你,你是一個被愛的孩子;接著你要站起來了,你為自己負責,你為自己決定要往哪走去,同時你也要去支持其他人,把路走得自在遼闊,把世界變得如你希冀。
也有三十歲,生日的真人真事一則。
當作故事讀,而某種程度,我認為適合總結三十歲後的多數發生——務虛也務實,出手大氣,敢拿敢要,已經沒什麼好抱歉或糾結的了,有意願,就去出力,不再猶豫愛情與麵包的選擇,不是的,我想要兩個都要,我可以兩個都要。
是這樣的。
這幾年生日,多是颱風,我是夏日正午生,常感覺自己未免風暴降生,而今年三十歲的生日夜晚,晚風吹來,身體涼爽,難得風平浪靜。
晚餐吃海產火鍋,我心裡暗自決定要連續慶生三天,接著突然很想吃麵包,而且是預約明日早餐的那種——麵包、牛奶、蛋、太陽光。我對G說,「欸我們去買陳耀訓麵包埠。」搬來中山國中附近,常常想買,每一次都錯過,快快查了Google map,依然明日請早。
想吃麵包的心意很堅定,於是想,那買善菓屋,九點打烊,還有十五分鐘,騎車去松江南京。一路飆車,抵達關鍵的交叉路口,八點五十三分,等紅燈,要五十秒,開始開玩笑,說還是我在這邊跳車,跑過兩個十字路口,奔跑過去。兩個人亂笑一陣,定格五秒。我說,欸我真的要跳車,我真的覺得一定要買到麵包。
放下安全帽,開始奔跑,跑百米姿勢,連跑兩個紅綠燈,壓線衝進麵包店,八點五十五分——我想買的法國奶油卷已經賣完了。於是帶一包吐司、兩個卡士達,又被店員推坑買了芒果捲捲。「很好吃哦,這個可以放冰箱,芒果捲捲。」好,我要,而且名字聽起來很可愛,熱血的少女容易勸敗。
買完麵包,一邊想剛剛好青春啊。G說,他坐在摩托車上看我奔跑時,開始想些無聊的文案,比方說:「三十歲,放下羞恥,為愛而跑。」
我說好爛,而且買麵包有什麼好羞恥,應該是放下無謂矜持吧。三十歲,放下矜持,也放下頭髮,用跑的也要買到麵包。我說你的文案不夠詩意,只能印在早餐飲料杯緣,或像靜思文體。
然後繼續亂想,「Run for thirty」,副標「30 is the new 20」,還是「running is the new sexy」,是不是很適合辦成年馬拉松大賽?壓線的時候人人有麵包,帶回家當隔日早餐。意思是說,喂,除了有獎牌的精神鼓舞以外,也請給我真材實料的實際獎品。
如果拍成微電影,慢動作播放,大標大字放好放滿,三十歲,還有心跳,為自己找一個奔跑的理由。女子再也不是為了失戀在街頭狂奔,而是為了要買麵包。對,買麵包,給明天,給後天,以及給未來的自己,豈不是很激勵人心,希望麵包店都可以來找我下廣告。
或許曾經有一度,人們想像,所有讓女孩子困擾的全是愛情,於是畫面裡,女子哭笑均是為情愛糾纏,愛情是有可煩惱也有可愛之處。不過更多時間,我想我們花心思的,是怎麼樣輕輕扯開旁人包裝精美的期待,從盒裝的美好,或甚至量身訂製的精良人生規畫簿裡,掙脫出來,真正地去處理——自己的生活想要怎麼過。
總要有一次,邁開腳步,奔跑著,去追求自己。
////////
◎作者|柯采岑 Audrey Ko
有貓之人。夏日出生,臺中養成。臺灣大學外文系畢,里昂遊歷,懂點法文,嗜甜愛吃。
任女人迷主編五年,從內容到市場,都想認真開發、盡興玩過一趟。深信本質即是內容,皆為創造。
▌寫20-30世代的生活、工作、戀愛,都會女子百分百共鳴之作
☞ 柯采岑首部散文《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
✦
▌延伸閱讀
☞ 每個人身上,都鬧著前任的鬼!——《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 山田孝之電影《何者》刻劃寫實求職心境:「為何我們總是想成為別人?」
☞ 雖然世界一團亂,我們還活著、愛著,思考著:法國全齡哲學繪本「輕讀哲學」系列
☞「接受自己的人設,就可以活得很快樂。」—專訪散文《再見少女》作者柯佳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