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其實是生病了?從現代醫學揭密《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
撰文 譚健鍬圖片來源:《思美人》_KKTV
圖片來源:《思美人》_MyVideo
憂鬱本是尋常的情緒反應,但這樣的情緒長久無法自我紓解,就可能罹患憂鬱症。從屈原的詩作中不難發現他長期多愁善感,深陷悲傷情緒,像是走入死胡同,無法自拔。患有憂鬱症的病人,往往會無法專注,精神恍惚,這點從他「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可以看出端倪。
回到現實生活中,有以下個性的人確實易患有憂鬱症,而屈原也恰恰符合這些性格:
1. 性格孤僻
3. 情感過於豐富細膩
圖片來源:《思美人》_MyVideo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願沐浴彭咸的遺輝。……哦,那鳳鳥怎麼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來本就這樣涇渭分明。)──〈離騷〉
從上句可以看出屈原性格清高孤傲,認為世人庸俗不堪,自己格格不入,不願為伍,將一切與自己不同的東西視作異物,並且行為上處處異於常人,封閉在個人的精神世界裡,沉浸在自我哀吟的虛幻世界中。
.
【如果屈原活在現代,醫生會建議……】
圖片來源:《思美人》_KKTV
• 擴大交往:與朋友分享煩惱,有效宣洩壓力,若朋友風趣、幽默、健談,對避免和醫治孤獨感和離異感、減輕憂鬱症狀更有效果。
• 尋找樂趣:閒暇找一些能獲得快樂和增強自信的事來做,如整理房間、聽音樂、逛街、看電影、讀書等。
• 正確應對:學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挫折,並保持溝通意願和自我表達模式、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培養溫和樸實的生活態度、進行適當的休閒運動、有意識停止不良情緒的思考模式、充實自我,對未來保有一顆期待的心等方面加強心理素質:。
• 堅持運動:運動能加強人體的新陳代謝,宣洩負面心理能量,有效防止憂鬱症發作;有助於增強體質,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能較快提高情緒。
• 營造快樂童年:童年不幸遭遇對憂鬱症的發生有明顯的影響,父母應關愛子女,關注其成長,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家,避免子女在童年期遭受精神創傷。
患者二號:被「痔瘡」折磨的張居正
圖片來源:《萬曆首輔張居正》_愛奇藝
圖片來源:《山河月明》_Netflix
先不論張居正生前是否真的沉迷女色,從他與好友的信件得知,自萬曆九年夏天他就開始覺得萎靡不振、飲食不思、精疲力竭,之後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漸漸力不從心,屢屢向萬曆帝請假調養,甚至告老還鄉。隨病情不斷加重,五十多歲年紀,就已經呈現疲憊衰老的神態。
來自張居正故鄉的趙裕醫師,診斷出他有「痔」之病,並用手術根除,但看來不是非常成功,甚至可能出血不少,造成元氣大傷,只能繼續臥床靜養。而他的信件透露了這一情況:「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貴府醫官趙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書牘十四〈答上師相徐存齋三十四〉
圖片來源:《山河月明》_Netflix
手術效果確實沒有預期的好,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於是,張居正曾在「書牘十三〈寄山東巡撫楊本庵〉」中暗自抱怨:「殘恙一向不以痔治,遷延十有餘年,故病日深。近訪得一明醫,仰蒙聖恩,賜假治療,乃得拔去病根。今病雖除,而血氣虧損已甚,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寸步難移,按之生理,尚屬艱難。」
圖片來源:《山河月明》_Netflix
張居正活在十六世紀,距今已很遙遠了,儘管沒有人知道他的具體生活習慣和喜好,也不知道他的其他慢性病史,但有一點可做合理推測,就是他是標準的文官,而且身居高位十年餘,平素身體素質很一般,基本的運動又極少,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久坐辦公,而長期坐著不動就是容易造成痔瘡併發的關鍵原因。
一般來說,痔本身不致命,但它引起的合併症就沒那麼好對付了。比如,痔瘡出血如果持續超過十天,就會出現貧血,而這情況一旦出現,輕則單靠自身恢復也需數月時間,重則連服藥進補都無濟於事。重度貧血時,如果不從靜脈輸入濃縮紅血球(俗稱輸血),病情將有惡化的可能,拖延下去隨時有生命危險。
很不幸,張居正就是這樣的病患,他無法補充大量損失的紅血球,再加上長年累月的慢性出血、同鄉醫師莽撞的手術切除,引發急劇大出血。雖然他可以享有當時最高級、奢侈的醫療服務,但不外乎名醫之湯藥調攝而已,無法替代立竿見影的輸血治療法。
.
張居正對痔的治療太操切,加上性格中的果決、務實和斬草除根意識,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西醫的外科手術。不過,以當時的技術條件需要冒極大風險。因此,術前本就嚴重貧血的他,術中更是鮮血淋漓,術後「補血」又無以為繼,性命怎不堪憂呢?若以現今的醫術來看,有以下5種方式能幫助張居正遠離痔瘡的痛苦:
• 避免久坐、久站、久行:大便時不要看書、滑手機,不要久蹲不起或過分用力;起床後喝杯涼開水有助於預防便祕。
患者三號:承受「消化性潰瘍症」的諸葛亮
圖片來源:《赤壁》_IMDb
諸葛亮之所以被後世的統治者極力推崇、被黎民百姓景仰緬懷,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擁有盡瘁國事、忠心耿耿與清正廉明的性格。這些人格操守和高風亮節,把無法神機妙算且軍事指揮缺乏靈活機動的諸葛亮,逐漸神化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
圖片來源:《赤壁》_IMDb
急怒攻心、吐血而亡是小說和戲劇中經常出現的情節,不過作家和導演們未必知道吐血也可以分門別類的,其中消化道出血經口腔吐出,就稱為「嘔血」。嘔血的病因雖多,但主要的三大原因按發生率高低依次是: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出血。其他如胃癌、食管癌、食道炎、食道黏膜撕裂症等則相對少見。
儘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導致的嘔血比較多見,但這種疾病通常都和肝硬化有關,而肝硬化又是肝炎或肝癌的最後歸宿。此外,經常酗酒也會引起肝硬化,但我們從史書上無從得知諸葛亮曾患有肝病,而且他一生作風嚴謹、工作至上,且經常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應該沒興趣也沒時間和美酒打交道。急性胃黏膜出血的凶險程度又不及消化性潰瘍,其他疾病的依據尚缺乏。
綜合來看,消化性潰瘍導致諸葛亮嘔血而死的可能性最大。這是一種現代人耳熟能詳又一知半解的疾病,今天的發病率仍相當高,而諸葛亮恰恰和現代人(尤其是職場上辛苦打拚的白領們)有著類似的困擾和易發因素。
諸葛亮盡忠職守的性格,導致他的死因可能是長期的消化性潰瘍病症,其引發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試想一下,作為國家一把手,任何小事,都需要他使命必達,那些事關成敗存亡的大政方針已把他逼迫得難以喘息了,再加上這些本來可以完全委任他人的瑣事,堆積形成一片吞沒的海洋,淹沒諸葛亮。
.
.
【如果諸葛亮活在現代,醫生會建議……】
圖片來源:《赤壁》_IMDb
由於性格和當代的傳統觀念因素影響,讓諸葛亮在壓抑、壓力和忙碌中,不斷惡性循環,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造成他一生的悲劇。回過頭來,假如他出生在現代社會,有以下4點可以避免消化性潰瘍症惡化:
• 生活上要注意:消化性潰瘍屬於典型的心身疾病範疇,心理——社會因素對發病產生重要作用,因此保持樂觀的情緒、規律生活,避免過度緊張與勞累,均十分重要。
圖片來源:《赤壁》_IMDb
深入探究這些才子的死亡原因,除去當時的醫療資源不發達外,大多皆是憂國憂民所引起的壓力。
▌深入剖析古人的生與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