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莊 第二次尾椎復原記──《提案》11月號「完美身體求生記」
撰文 何曼莊作家的身體觀察,是顯微鏡下的細胞運動,細微的爆炸、宇宙的收縮。
下一秒,他們一樣脆弱、再長出新的,每個人無異。
接到約稿時,我的身體就只是在求生而已,「完美」個屁(名副其實),我想。
不久之前,去照X光,醫生低頭從老花眼鏡上方盯著我問:「玩什麼摔倒了?」
我也想像海明威那樣,在時尚雜誌上(Esquire)鉅細靡遺地描述自己(第二次)用獵槍射到自己大腿的事情,但我只是(第二次)滑冰/輪摔傷尾椎而已,還是在練習場上很得意地快速倒滑時,沒看到地上異物狠摔的。
那之後的三週之間,我都像海象一樣左右對稱地用手撐著身體移動,打噴嚏的時候特別痛,不過幸好骨頭沒事。我的同輩中年朋友們聽聞,各自都有尾椎經驗談,有的是生產後骨盆像散架了一樣,坐了donut seat(顧名思義,中間有一個洞的那種坐墊)六個月、有的是尾椎裂了但是打不了石膏只能等他自己好、還有一位讓我看到了他脊椎斷裂時期拍的X光片。
但我還是拿出專業素養來請教編輯:「完美身體求生記」到底什麼意思。
編輯認真的回覆中,有這樣的一句:「完美是默默植入的時代審美」。
對「完美身體」的追求,不是一個生理議題,是百分之百的心理問題。比完美這個詞更暴力的,是預設所有人的目標都是追求完美,然而「完美」甚至不是一種追得到的東西,只是一種資本的、虛幻的、會吃人的概念。
我想到美籍亞裔喜劇演員Jimmy O-Yang在節目裡說:亞裔父母隨時都能馬上說出你這張臉有哪裡不對勁,台下觀眾爆笑得有點悲傷。我小時候感受過這種文化壓力,任何路人都肩負著讓我更接近完美的社會責任,時不時有大人劈頭問我:「你什麼都好就是皮膚黑」、「你怎麼可以長痘痘(一顆)」、「你太瘦了不好看」,云云。然而,多年之後,我發現就算沒曬黑、不長痘、長胖了,我這副身體,似乎還有幾百個其他問題可以批評,不過我已經長成一個堅強的大人了,對這種「關懷」已經免疫了。
從堅強大人的角度,我觀察到現在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承受了多少壓力,剛見面他們就會這樣對我說:「你應該去做model」、「你怎麼保養」、「你為什麼不當網紅」。受到年輕人喜歡的我當然可喜可賀,但比起敷衍地說啊哪有啊謝謝,我總是盡可能誠懇地回答:就算長得比較好看,也可以不去當model或網紅,老實說靠臉賺錢非常辛苦,再其實,沒有什麼錢是好賺的。
不過,告訴年輕人一個好消息,單純努力生活也可以過得幸福,在求生跟完美之間,有無數個選項,一定有一個或兩個適合你,Surprise。
努力生活的我,終於尾椎不痛了,紐約大淹水後兩天,一個微風徐徐的晴天,我的好友先我幾個月過了四十五歲生日,我們就像平時一樣約在布魯克林大橋下,吃披薩、喝啤酒、互相報告自己身上又有哪裡哪裡痛,看手機時同時脫下眼鏡(向年輕朋友解釋一下,這是老花眼)。
「我回家還得寫那篇什麼完美身體的東西。」
「這世上哪有什麼是完美的啊。」她說。
我們走在剛入夜的東河畔往地鐵站移動,隨意地挑了一張看得見曼哈頓天際線的長椅坐下。
就在那一刻,正面的那艘船突然放起了豪華的煙火,不是一、兩朵金花,而是各形各色國慶等級的煙火,足足放了二十五分鐘,照亮了曼哈頓下城每一棟摩天樓的臉。
「看來完美的東西還是有的,」我跟她說,「比如說Timing。」
-
何曼莊
台北人,著有《大動物園》、《有時跳舞 New York》等書,現居美國紐約市。
文章首圖插畫/Phoebe chen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 完美身體求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