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色臉孔》中,一無所有的人生,或許才是自己最富裕的狀態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10幾歲的時候,會對於世界充滿企圖心,渴望自己也能成為什麼、或改變什麼,作家就像是個販售夢想與能量的職業,但它們多數初期時難以僅靠這份工作養活自己;更甚至有個出版業的笑話:一對情侶到書店,吃義大利麵兩百五,很便宜,書一本兩百塊,太貴,不買。背後盡是些心酸。
而這本《黃色臉孔》便是描述著作家、出版業、媒體評論中呈現給多數人與揭露實際存在的樣貌。Yellowface也隱喻者在西方影視中,白人將臉塗黃扮演亞洲人,刻意將眼睛瞇小與怪腔怪調,透過書寫這類型的文化爭議帶入文學中討論。
.
.
圖|Rebecca Kuang IG
《黃色臉孔》主要描述一名資質普通的白人作家茱恩,在剽竊離世好友的創作後,將自己包裝成「亞裔作家」瞬間成為火紅的暢銷作家。但名利雙收的她,隨之面臨各種負面指控與白人文化挪用到剽竊疑雲,更要面對如何超越「自己上一本作品」的焦慮。
作者匡靈秀以出版業界為背景撰寫《黃色臉孔》一書,卻充斥驚悚與諷刺,她自述:「《黃色臉孔》累積了我接觸出版領域以來所有的挫敗感、尖銳辯證與一再苦思的無解問題。」這部新作同樣創下暢銷佳績,也在全球最大的閱讀社群Goodreads網站拿下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的冠軍。
#滿足社會期待是自我認同
我們總想成為一個特別的人,獲得眾人的目光、成為外界注目的焦點,滿足內心的自我認同,越是受到他人注意就越是成功。身為敗組就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想起每年過年時,一群親戚會互相比較自己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而那些在比較過程中輸了的人,就真的是失敗組嗎?那些造成的焦慮失語情緒,宛如惡靈般纏繞自身,對於茱恩便是如此。在《黃色臉孔》中的茱恩在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後,卻也將自己對自己的愛、渴望證明自己的可能性推得更遠,越是投射出想像美好、美化過的理想自己、就越是反映了茱恩對於自己的恨鐵不成鋼,也才會在開頭時狠虧一群新人作家互蹭的過程。
圖|Rebecca Kuang IG
身上仍深深刻畫著身為敗組的焦慮不安,因剽竊朋友作品本就心虛,無時無刻關注網路惡言,但社群媒體上便是一個充滿陰暗面與人性惡意的地帶,沒有尺度的網路言論,宛如漩渦般地外擴,更也影響到自己的身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該嘗試褪去過多的武裝與壓抑,從自我接受地徘徊中上岸,試著明白有些事情後悔也沒用、也別妄想背負著整個人生的重量去壓在只為受到他人認同的可能性中。
#社會給予榮譽,卻也能同時讓你摔落至谷底
現今有多少的刺激與驚喜都是社群媒體為了流量與曝光所捏造出來。為了讓這場活動看起來有趣、為了讓這本書宣傳上更有話題性,放大那些看似還不錯的特點與話題,然後造出「話題暢銷書」。常在社群出沒的人、跟隨流行風潮的人,當大家都在討論某本書時,自己自然也會跟上,參與話題。
圖|Rebecca Kuang IG
但這些話題與討論又是真的嗎?
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感覺起來總像是世界末日,但其實不然。社群媒體只是個渺小又孤立隔絕的空間而已,只要妳關上螢幕,他媽才沒人在乎個屌,而妳也不該在乎的,好嗎?
當書中推進到推特開始有人提出對於茱恩的剽竊疑慮時,出版編輯布雷特對於媒體輿論的討論採用冷處理的方式,或許內心也暗自產生在社群中越有話題、越能為書籍帶來銷售與曝光的可能性;而心虛的茱恩對於可能在推特上事跡敗露,更加以自虐的形式沉浸在社群媒體上,宛如著魔般地看著那些嗜血與貪婪的文字推理,放大每個微小的失敗與被人否定的跡象。深刻點出社群能造就一本書、更也能毀掉一本書。
#一無所有的人生,或許才是自己最富裕的狀態
匡靈秀書中文字的描述,以極其細膩又深富寫實的角度刻劃出「作家」在尚未知名前的困境。《黃色臉孔》的茱恩在還未成名前,寫書的同時也到處去打工,因為被評估作品不會大賣,所以提供的行銷資源就非常少,而在這行中能力與天賦也顯得現實,即便是夢想、但寫不出好作品與題材,也仍然不會走紅,但她仍然築夢而行,即便早已知道會失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證明自己的創作有任何價值。」
你知道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而當把寫作的過程變成個人的成敗後,就再也無法與其他人分享,更也會淪入不停比較與批評的日常中。更尤其在比較中,忍不住會產生嫉妒的情緒,而不同於多數人對於嫉妒模樣會是尖銳、酸苦的模樣,但在作家的嫉妒更像是恐懼,害怕自己在與作家激烈競爭中落後、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
.
.
失去自我的人生,更加難以從中得到滿足,只能不停地追求慾望與快樂;倘若你的生活始終找不到目標,先別急著自亂陣腳,赤誠面對內心的慾望與不快樂,嘗試平淡此刻的自己,並沒有錯。
>>一窺《黃色臉孔》文化挪移、剽竊的出版故事(誠品獨家版)
✦
{文章內容部分截自匡靈秀著作《黃色臉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你,也可以讀讀這些...
☞初戀的景深很淺很淺。__鄧九雲聊《正常人》:鹿與狗
☞ 自我才是最孤獨的荒野—誠品書店選讀《沼澤女孩》
☞ 4部張西的作品,獻給擁有「存在焦慮」的我們,都有渴望被人理解的矛盾
☞ 從未有完整的我,我就是一直在形成著 ── 專訪作家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