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由時報文化提供;僅反應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赤壁2》劇照 }
說到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就讓我想到一件有趣的事。
當時是2005年,青澀的我才剛進入歷史系,試著在浩瀚的書海裡找到一塊喘息之地。而那一年,任教於耶魯大學的漢學巨擘史景遷前來台北辦簽書會。就在我以為現場會是一片文史哲大人物齊聚一堂的景象時,一位特殊的來賓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是的,那就是歌手伍佰。
圖片來源:鏡周刊
一位是唱出〈挪威的森林〉的搖滾巨星,另一位是寫出《婦人王氏之死》的漢學家。兩個人的世界乍看風馬牛不相及,但卻在這個簽書會中奇妙的相遇。當伍佰開心的指著史景遷的書,說「這些書我都有」的時候,一方面讓人欽佩伍佰的勤奮好學,但另一方面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史景遷勾勒歷史細節的細緻深刻,讓他甚至能夠穿透文史界的小圈子,來到了更加寬廣的外界。
事實上,只要一翻開史景遷的書,你的確就有一種不知不覺被吸進去的感覺。作為耶魯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史景遷並沒有一味的堆砌史料。相反,根據史景遷在學生們回憶,他最擅長就是用一個大時代裡小人物的故事,一點一滴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在史景遷的那間小小研究室裡,學生們跟隨著皇帝、耶穌會傳教士、哲學家、畫家的腳步,就彷彿親身經歷了他們的故事一般。
圖片來源:《赤壁2》劇照
除了他的課堂引人入勝以外,他的書也往往會從一個歷史上的小人物出發,透過那個小人物的視角來看待那個時代的興衰與無奈。他的代表作《婦人王氏之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整本書的開頭,極為生動的描述了1668年的那場大地震:
「……市區裡的建築物開始搖晃……震垮了大片的城牆、垛口、官衙、廟宇和數以千計的民房。寬廣的裂縫穿過馬路和房屋下方。」
「有些人掉入裂縫中……有些人的房子被震成兩半。有些人只能無助地看著家人一一死去。」
接著整本書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又一幅的時代圖像。作為只是老百姓的婦人王氏,一生雖短,卻經歷了白蓮教、蝗災、官吏的欺壓與盜匪的猖獗。最後,婦人王氏為自己的命運做出了一次賭注——她離開了丈夫與情人私奔。然而這次的賭注是第一次,卻也是最後一次。
圖片來源:《赤壁2》劇照
她被情人拋棄,只能回到夫家,最後被丈夫掐死。書末,史景遷以豐富的想像力,想像王氏死前做的夢:
「冬天,綠色的湖水上,蓮花盛開……她看到冬天的山上開滿了花,房間亮得耀眼,一條白色的石頭路通向大門,紅色的花瓣散落在白石上……」
這就是史景遷的魅力。它是史學,卻也是浪漫的文學。人們好奇:究竟這樣的筆法是從何而來的?也許從他的《中國縱橫》中,我們可以略窺一二。在這本書的引言中,他講述了一位他的典範:葡萄牙傳教士達克魯斯(Gaspar da Cruz)的故事。
這位傳教士來到了中國,目的是向中國人傳教。雖然傳教的效果不彰,但他卻將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寫出來,成為西方第一本專門談論中國標準長度的書籍。這本書裡,體現出一個對異文化始終抱持寬大胸懷的傳教士,對他所看見的一切始終堅持要兼顧精確和廣博。
然而在這樣精確的描述中,卻也不失浪漫——傳教士描述了在某天夜裡,中國人在月光下彈奏著樂曲、還有他夜鶯的鳴唱。
也許正是這樣的寬大與浪漫,成為了史景遷終身想要企及的目標。整本《中國縱橫》裡,描述了許多與中國有關外國人的故事,或許這些人都曾是史景遷仰望的對象。
圖片來源:《赤壁2》劇照
但當他仰望著那些人物的同時,不曉得史景遷有沒有發現,原來曾幾何時,自己也成為無數莘莘學子,當然,也包括我——仰望的對象呢?
▌縱橫寫實與浪漫,探索中國歷史與文化
覺得史實紀錄過於艱澀,遙不可及嗎?
▊作者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英國,是國際知名的中國近現代史專家,自一九六五年於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任教,二○○八年退休。著作極豐,包括《曹寅與康熙》、《改變中國》、《康熙》、《婦人王氏之死》、《天安門》、《利瑪竇的記憶宮殿》、《胡若望的疑問》、《追尋現代中國》、《太平天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前朝夢憶》。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