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藝術家呢?用畫筆描繪風景與人物、剪紙拼貼、雕刻、行動藝術……這些都算是藝術家嗎?繪本《我是藝術家》帶領讀者探索不同的藝術型態,展現創意的多元性,看見藝術領域的擴展性,不再侷限固定範圍。
用自己的方式了解藝術,作為一個啟蒙點,表達對於藝術的魅力與熱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小典藏出版社,首圖由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藝術家並非只有侷限在繪畫的領域,很多不同的媒介都是藝術的一環,本書透過不同型態的藝術工作者,探索藝術的多面向,了解創意的無限可能。
只要發掘藝術的樂趣,人人都可以揮灑創意,展現獨一無二的天賦。
藝術家的多元樣貌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Art藝術」一詞,最早可以追溯的拉丁文字源是「Artem」,意思是「技術」,從十八世紀末開始,「Artist藝術家」專門用來稱呼在繪畫、素描、雕塑擁有高度技術與技藝精湛的人,但是隨著思維的開拓,「藝術家」一詞也不再被束縛於某種框架之內。
「什麼人可以算是藝術家?」
來看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對於藝術家的定義吧!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任何人若自認為其藝術創作是其生命根本,同時已經被認定為藝術家,或是希望被認為是藝術家者。」所以,只要擁有創意、想像力、開放的心胸,能夠透過媒材來表達,同時熱愛藝術,任何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因為時代演進與科技發展,當代的藝術創作不侷限於單一主題、媒材、表現形式,藝術家也就不再只有「一種」樣貌。
▌看更多趣味繪本清單
深入探索不同領域的藝術家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翻開《我是藝術家》第一頁,是由三個童言童語的提問揭開序幕,作者運用探究式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的引導方式,讓孩子的思考具體可見,再跟著書中導覽員—維拉和基特的帶領之下,一起尋找問題解答。
首先從連成人都覺得神祕的地方——藝術家的工作室開始,因為藝術家的小秘密全都藏在這個特殊空間中,當孩子觀看書中呈現的藝術家工作室時,更能認識藝術創作的型態,也更能接近不同藝術家的核心特質。
孩子能從圖像中找線索,在攝影家的工作室裡,發現從來沒有看過的照片沖洗設備;能在錄像藝術家的工作室中,知道原來影片拍攝需要佈置場景;能在木作藝術家的工作室中,找到與測量工具同等重要的急救箱。
書中文字則採用每個藝術家對自己的侃侃而談,彷彿真人活靈活現的在眼前一般,介紹媒材、技法、設備,同時還提到最關鍵的「藝術家核心」。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肖像畫家用畫筆訴說一個人的故事;插畫家仔細觀察眼前的東西,並發現它的美;攝影家捕捉特別的瞬間;雕塑家喜歡任何一種色彩的形體;錄像藝術家對移動的影像充滿熱情;社會行動藝術家表達自己的理念。
木作藝術家把熟悉的元素賦予新生命;玻璃藝術家喜歡化學反應的驚喜;拼布藝術家珍視傳統與社區;環境藝術家對大自然著迷;塗鴉藝術家想讓城市變得更美麗,文字藝術家愛用文字和思想;抽象畫家不遵守既定規則……等。
孩子在認識不同藝術家的過程時會發現,原來世間一切萬物都能變成藝術,不同的想法與各式各樣的材料可以被混合,到處都能找到創作靈感,藝術創作是享受製作作品的過程,作品是藝術家的情感表現與觀念傳達。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家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我是藝術家》書中最獨一無二,也是最令我喜愛的特點,是它呈現出藝術工作者的工作狀態,以及社群藝術(Community Art)的概念。
書中描繪的建築物裡並列著藝術家工作室,可視為是藝術村(Artist Village)的呈現。藝術家們可以在藝術村中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入駐,他們一起生活、工作、創作,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激發新的創作能量。
閱讀時能發現,用不同形式創作的藝術家,工作狀態迥然不同,有些可以自己一人進行創作,有些則需要團隊一起進行,甚至團隊還有大小之分。這使孩子瞭解藝術家不是孤單的個體,他也需要與不同的人溝通,需要和社群連結並集體合作,甚至連身為書中導覽員的維拉和基特也能參與其中。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他們和拼布藝術家一起縫紉,成為錄像藝術家的演員,最後藝術家們還邀請維拉和基特下次再一起創作。一如社群藝術所強調的「透過藝術創作的參與,社群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創造者,無論他是不是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
圖片來源:小典藏出版社提供
闔上書本後,腦海中想要創作的念頭一定會讓你和孩子的心鼓鼓的,帶著孩子拍一張照片,排列地上的落葉,敘述一個想法吧!任何經由創造力產生的作品都是藝術,也讓書中最開始的提問,找到完美的解答:
「你是藝術家,我也是藝術家,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藝術家!」
▌欣賞不同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