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三體》】黑洞捕手陳明堂,領讀星雲獎重磅科幻|2023 SUMMER READING『科幻好浩瀚 』主題企畫(下)
活動期間 2023/06/30 - 2025/10/30
三體人的天文和演化這麼環境,如此惡劣,卻如此雄心勃勃,征服地球,究竟憑甚麼?甚麼樣的技術和本事,讓三體人有本事飛向4光年外的地球?
科技|對基礎科研大方點!
或許三體人真的是天賦異稟,所以能夠發展出比我們強大的科技。他們可以建造太空艦隊,能夠利用空間曲率,做近光速的移動,能夠操控不同維度的空間,跨越4光年的量子通訊技術就比地球上 5G 的頻寬不知快幾萬倍,能夠製作超級堅硬的核強力武器,甚至製作發射引力波和微中子天線。他們就只派了兩個戰略武器,幾乎就讓我們束手就擒,毫無招架能力。
其中一個厲害的武器:智能質子。小說裏面花了非常大的篇幅形容。也讓學物理的我特別有親切感。這是一個具有多維空間展開的人造質子。三體人以它們的科技優勢,將一個九維層面的質子在二維層面展開。展開以後,就像作芯片一樣,在上面進行電路蝕刻,讓質子變成一個超級計算機。完成以後再把質子還原成9維,成為智能質子。
智能質子成對的,擁有量子的感應陣列。一個留在三體世界,一個送往地球,這樣三體人將其中一個以接近光速飛行送到地球之後,不僅可以監視地球人的一舉一動,而且還能夠擾亂我們所有的基礎科學實驗結果,進而影響我們在基礎科學的進展。
在沒有基礎科學的新發現,地球的科技就無法有突破性的技術發展。如此一來,我們就只有挨打的份。故事看到這裡,覺得作者似乎在替我們這些做基礎科研的說話:「你看,跟你們說過基礎科研多麼的重要。每次跟國科會要錢,不是不給,就是東扣西摳的不當一回事。好啦,現在外星人要入侵地球了,第一個要遭殃的就是我們這些搞基礎科研的。」有時候想想,這實在太令人哭笑不得了。
哲學思考|從演化到競爭
地球上大概是 35 億年前出現最早的生命體。這些早期的生命結構非常簡單,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到了 5 億年前地球上,才開始有比較複雜的生物出現。哺乳類動物是 5 、6 千萬年前才出現的。科學家相信如果不是那一個幹掉所有恐龍的彗星,哺乳類是不可能出現的。沒有哺乳類動物就不會有人的出現。而這整個過程,我們必須要慶幸太陽是一個非常溫和的恆星,不會隨便就來個電波爆,還是伽馬爆之類的事件。更大的尺度,太陽位在銀河系的一個孤零零的角落,附近沒有什麼黑洞、伴星、還是星雲之類的星體,跟太陽產生牽絲扳籐的關係。所以生命可以在地球上穩定性的發展、演化,而竟然就出現像我們這類具有一些智慧能力的生命體。整個過程有一些必然的原因,但是卻有著更多的偶然。
以目前我們對生命現象的了解,只要環境適合,有水,有氧氣,和足夠的生命元素,加上溫度適中和穩定的的行星系統,和充分的時間,生命應該會出現的。但是有生命存在不代表就會有智慧生物的出現。如果沒有 6 千 5 百萬年前的彗星撞地球,恐龍一族有可能會繼續是地球上的生命霸主,那麼它們是否演變而有產生有智慧的物種嗎?難以想像。
換個位子思考,要是擁有三體人的光速探測技術,我們絕對會對太陽周圍幾十光年內的行星系做徹底的探索,不用等著鄰居來按門鈴的。我們有機會發現像地球這樣子有水有氧氣,溫度適合的行星系統。假如因此發現另一個有智慧文明,我們會怎麼辦呢?如果他們的科技不如我們,我們會如何行動呢?如果他們是如三體人有著比我們跟高等的技術,我們可能跟他們宣戰嗎?科幻小說除了有著光怪陸離的未來科技,本質上是將世界擺在一個不同的場景,讓讀者脫離當下的舒適圈,以探索人性的反應。這是科幻小說的文學價值。劉慈欣運用他對科學的超人一等的想像力,創造出宇宙中超級科技世界之間,為了確保有限的資源,互相的猜疑,無差別打擊毀滅任何可能的對手。這種情節好像是將極權社會中的權力鬥爭的那一套,拓展成整個宇宙的大尺度中。宇宙眾生世界,難道一定會走向封閉式的大亂鬥,或許就是《三體》這部小說不經意點出的靈魂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