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父職研究 ,準爸爸必讀之作──父親養成指南: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父性是天生內建,還是後天習得?
從「我」到「我們」,男人如何調適成為父親的過程?
爸爸也可能罹患「產後憂鬱症」?
如果你對「父親」身分感到好奇,
或面臨以下情境,
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什麼都我在做!」——哀嘆自家沒有神隊友的媽媽
◆「我顧不來,孩子也只要媽媽……」——也想晉升老婆心目中神隊友的爸爸
◆「我們的生活不再只是兩個人了!」——即將展開育兒旅程的家庭
◆「到底該如何理解『父親』角色?」——想了解最新「父職」研究者
「為人父母」是許多人經歷最深刻改變生命的經驗之一。然而,相較於母親,父親在這段過程中遭遇的衝擊和困境,卻往往遭到低估,甚至被忽略。事實上,父性與母性的概念同樣深刻,對孩子的成長、家庭運作與社會穩定皆影響深遠。
媽媽懷孕時,爸爸會藉由想像孩子的模樣、未來與孩子的互動關係,進而思考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父親。這段過程中,爸爸的賀爾蒙也會因此發生類似媽媽的變化,令男人逐漸進入「父親」這個新角色。
現代雙親共同擔任教養者的現象逐漸成為主流,雙薪家庭、小家庭的比例提升,加上更認知到父親角色對孩童發展的關鍵影響,促使男性對親職參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但這批新時代的爸爸不免面臨各種疑問:
.怎樣才算得上是稱職的好父親?
.初為人父的焦慮該如何排解?
.父職會帶來何種心理與生理上的改變?
而這些爸爸的另一半,也可能會受這些煩惱所苦:
.為什麼伴侶沒辦法立刻進入父親的身分,擔負起顧家及育兒義務?
.我該如何理解並支持他走過扛起父職的過渡期?
作者安娜.麥菁博士是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演化人類學家,專注父職研究將近十年。在本書中,她從五十萬年前的父親如何確保人類種族的存續,又與今日父職經驗有何種關聯說起,探討家庭中的「父親角色」與「父職經驗」。
《父親養成指南》不是一本教人成為完美父親的教戰手冊,而是讓爸爸們暢所欲言,從全新觀點來帶領讀者思考父親本質,檢視「身為父親」的科學、社會、文化意義,協助新手爸爸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踏上「為人父」這趟富有挑戰性的旅程!
銷售單位 誠品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