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聚場|大稻埕戲苑:粉與墨的嶄新涂妝 戲曲身體在現代時空的創意延伸
撰文 撰文者:楊涵硯 攝影師:張景堯▲大稻埕戲苑前身為活動中心,座落在全台知名的永樂市場建築中,有鑑於大稻埕一帶與戲曲之歷史因緣,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便於此設置大稻埕戲苑,達到戲曲、偶劇推廣目的。
從清朝到日治時期因活絡的商業活動,大稻埕碼頭周邊有著多元移民風格,沿淡水河岸豐饒的廟會慶典,帶動大量戲劇、歌曲崛起,使大稻埕成為密度極高的商業劇場所在地, 1920 年代高峰期,大型華麗的淡水戲館、永樂座等戲院皆位在大稻埕一帶,使其享負「戲窟」盛名,影響力不僅限於台北城西,更由此擴散至全台灣。
▲大稻埕戲苑劇場負責人葉玫汝認為,台灣的青年演員需要更多表演機會,倡導以當代意識融入傳統戲曲,實現戲曲以貼近現代生活的方式進行轉型。
▲分佈在淡水河一帶的戲院,前後最多甚至將逾 20 家,顯示戲劇、歌曲在台灣的重要性。
「大稻埕最令在地人自豪的特色在於,我們擁有傳統與創新並存的力量;而大稻埕戲苑的作為就是要為傳統戲曲注入新式題材,達到貼近人們生活的目的。」葉玫汝劇場汝負責人一語道出當代戲曲轉型的重點。大稻埕戲苑透過人才媒合、多元演藝嘗試甚或跨界合作。以 2019 年青年藝術節為例,其「舊典新詮」主題將經典文字典籍立體化,並以戲曲轉化詮釋,包含以歌仔戲詮釋《聊齋誌異》、將芥川龍之介《地獄變》以京劇唱腔表現、以蘇軾《江城子》的文本講述同性愛戀……,戲曲身體的唱腔身段結合現代劇場燈光、音效等表現手法,碰撞出出乎意料的結果。
▲大稻埕戲苑設有迴廊常設展,當中囊括三大偶戲:「布袋戲」、「皮影戲」及「傀儡戲」,配合文化局與教育局辦理的「育藝深遠計劃」,為全台北市的小學二年級生開啟接觸傳統戲曲的窗口。
葉玫汝認為,現在的戲曲市場斷層較大,同時青年演員面臨缺乏舞台的問題,培養青年團員、協助劇團媒合創作者,是大稻埕戲苑最大的工作項目與成就感來源。「我期待大稻埕戲苑能落實推廣與傳承的生活化,同時顧及創新與現代觀眾的喜好。」葉玫汝期許,除了劇種平衡,人戲、偶戲市場也能均衡發展,保存既有觀眾並拓展全新客群。邁入第 6 年的青藝節,大稻埕戲苑也與誠品合作,成功達到品牌形象經營並落實創新概念,是異業結合的有趣例證,透過藝術與文創的滾動,從戲苑走向商圈、走出大稻埕,用嶄新的行銷模式,讓戲曲如百年前般在藝文界產生莫大影響。
▲人偶身上的戲服設計相當精妙,由國寶級操偶師陳錫煌老師製作,材料則取自樓下永樂市場的布料,與在地連結相當緊密。
▲9 樓的劇場是歌仔戲、京劇、崑曲等人戲專屬,8 樓的曲藝場則是偶戲演出的劇場,更包含專業排練室與多功能教室。
大稻埕戲苑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8-9F
電話:02-2556-9101
服務時段:周二-周日9:00-18:00/周一休館
詳細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dadaochen2011/
誠品生活南西代表著「跨時代與文化的生活聚落」,由故事的集會、選物的寓所與人情的窗景構築而成,由此翻開一落融合豐富故事、多元文化的扉頁,在一幢傳遞生活想法、品味風格的所在裡上演一齣有你、我和他演繹的生活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