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棵樹的枝葉,劃開天空的方式是相同的:《像樹那樣生活》
撰文 遠流出版《像樹那樣生活》主編
總是痴迷於觀看每棵樹,枝葉的伸展姿態。
沒有一棵樹的枝葉,劃開天空的方式是相同的。
雖然很無奈地,樹木一出生就注定得在原地待上一輩子,但它們卻極具個性,安靜地在妥協中長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在人們的身旁,就算是生活在都市中,也隨處可見樹木這極具藝術性的個體,足以作為人們的生活模範,只是我們往往對其視而不見。
《像樹那樣生活》內頁
我想問:你有多久沒抬頭看看樹了?
十年前我住在新北投山上,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故意找了個遠離塵囂味的地方居住。
十幾坪的小房子,有著一個大陽台,正對著一間日式建築老房舍,包圍這間老房舍的,是一棵棵枝葉茂密的大樹。
這些樹應該已屹立在此數十年,甚至百年之久。
每棵樹上都掛著市政府給它們的身分牌,告訴人們,它們的名字。
那時,會有小蝙蝠的四肢巴在我租屋陽台的紗門上,會有巨大的蝴蝶飛入屋內。
若颱風到來,最震耳的聲響不是呼嘯風聲,而是群樹的枝葉被狂風吹拂一整夜的沙——沙——聲。
然而,從都市移居郊區,自然界毫無遮攔的狂風暴雨帶給我的震撼並非最巨大,最震撼的經驗來自於社區門口那棵大樹。
在某個秋日清晨,它的綠葉,一夜轉為金黃色。它在告訴我,秋日已至,冬天即將到來。
又過了不久,它便抖落全身的金黃葉子,準備休息過冬。
到了春天,新綠葉子某一天從它身上悄然炸開,此時,櫻花樹也落盡葉子,綻放桃紅色的花朵。
這些情景,成為我的山居歲月最深刻的記憶——原來最能精準提醒人們四季變換的,不是電視台的氣象預報,也不是掛在牆上的月曆,而是靜靜生活在我們周遭的樹木。
樹木,靜中有動。《像樹那樣生活》作者、樹醫師禹鍾英這麼說道:「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不做,只是站著,但樹木卻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忙碌(⋯)走近一看,我彷彿能聽到樹木粗獷的喘息聲。」
但那是活得十分起勁的喘息聲,與「人們身上的一股燒焦的氣味,也就是機器過度運轉時散發出的難聞氣味不同」。
我折服於樹醫師禹鍾英的細膩觀察與形容。
《像樹那樣生活》內頁
我們這些每日過度運轉、渾身燒焦味,無法散發怡人氣息的人類,如何能活得自在、活得快樂?向樹木學習生活之道,或許是最佳提案。
只需要在每一天的忙碌中,給自己一段小小的休止符,從手機螢幕移開、抬頭看看樹木就好。
你會發現,樹木在你不注意時長出新枝葉,在天空上篩出千變萬化的幾何光暈。
仔細看樹蔭下的小草地,裡頭躲著一朵朵淡雅的小花。
樹皮粗糙的紋路上,有幾隻螞蟻或小蟲子賣力地往上爬。
仰望最高處的樹枝,正有一、兩隻鳥兒正在樹梢迎風擺盪、歇腳休息。
陽光穿透鳥兒的翅膀,灑在樹葉上,折射出燦燦金光⋯⋯
給自己一段小小的觀察時間,你會發現,在專注觀看著的同時,腦子裡雜七雜八的思想不知不覺消失了,只剩下你自己與樹木之間的景框,在這個景框中,你獲得真正的休息,並補足繼續向前行的能量。
《像樹那樣生活》內頁
曾一度灰心喪志,想要放棄生命的禹鍾英,被樹所拯救,之後他也為樹木奉獻了一生。
他說,他從樹木身上學到何謂人生,並在《像樹那樣生活》書中,透過市井小民、修道者、脫北者、以及自己切身的故事,向讀者訴說樹木的生存之道。
看著書中的每段故事或描述,都讓我遁入一段觀想之中,生動的畫面在我眼前展開,深深地刻入腦海,有時候,給我心中帶來一陣陣暖意。
我已許久沒有這般閱讀體驗。
《像樹那樣生活》內頁
新北投山上的大樹,曾經為我展現了順應自然生存,活得既帥氣又自信的樣貌。
十年後的此時回想,曾幾何時,我忘了自己也有像樹那樣活得理直氣壯、活得堅強獨特、活得捨我其誰的能力。
重新拾回當年的震懾與感動,心想,就從現在開始找回適切的生活步伐,應該為時不晚吧。
✦
{本內容由撰文者及遠流出版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遠流出版】精采內容
☞與植物相遇,透過各種植物圖鑑,找回內在的安定感
☞只有喜歡是不夠的, 聆聽植物一如理解人心
☞測你的生活狀態!【植物與生活的占卜學】藉自然反照內心世界
☞帶一束巴黎左岸回家|韓國首席花藝師教你紮出特色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