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對優渥的薪水收入,但是卻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上班時間毫無成就感,這時你會跳脫舒適圈,選擇嘗試其他工作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困難且風險極高的抉擇,然而楊佳燊卻在三十歲那年毅然決然遞出辭呈,白手起家展開創業之旅。
書中除了提及他一路創業以來的心路歷程,更是說明與好友共同創業、與合作夥伴該如何溝通、分配工作,傳達就業、轉職、創業、生活都受用的處世智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圖片來源:楊佳燊_facebook}
▌白手起家的創業人生
楊佳燊三十歲踏出舒適圈,毅然決然遞出辭呈,開展自己的事業。
當中完整收入一路以來的工作經驗、創業心法,讓讀者窺探他的創業傳奇故事。
▊作者
楊佳燊(Jason Yang)
曾是TVBS電視台王牌業務員。三十歲時白手起家創業,投身網路廣告界,和無名小站一同打造從無到年收上億元的傳奇,見證並參與了台灣網路行銷產業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
2020年起主持Podcast「Jason好好聊」原創內容節目,邀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以輕鬆的方式分享他們在不同領域的觀點與經驗。
對工作的熱情與選擇
圖片來源:楊佳燊_facebook
「Jason,你要不要出書?你的經歷我認為可以出一本書。」當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對我提出這個邀請時,我不免有些受寵若驚。畢竟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我的故事,真的值得寫成一本書嗎?
但當我靜下心來思考何社的建議時,我想,如果能得到一位媒體出版界大前輩的肯定,那我又有什麼理由覺得自己做不到呢?
而真正讓我決定提筆寫這本書的動力,是發現自己剛過五十歲之後,心態上有了一些奇妙的自然轉變。這一路走來,我真的非常感恩,深知有今天的這一點小成績,絕對離不開一路上那些貴人和願意幫助我的人。
圖片來源:楊佳燊_facebook
創業二十多年來我獲得了許多,現在有能力,也想要對這個社會有貢獻,成為一個有價值、能利他,還能夠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人。
寫這本書的過程,讓我重新回顧過去近三十年的職涯與生活。我從一個電視台的助理,進入數位廣告領域創業並深耕至今。感恩的是,無論遇到多少挫折和不如意,我對這份工作的熱誠始終未曾熄滅。
我發現,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並持續投入,真的是一種幸運。這個熱情不僅成為我生活的動力,也讓我在面對挫折時,能夠重新站起來。然而,我也看到,很多人對工作的態度不太一樣,有些人只把工作視為賺錢工具,難以找到熱情所在;也有人雖然工作能力很強,但在人際關係的應對或與人相處上容易卡關,這些迷茫或對抗不僅耗費自己能量,還可能失去一些好的機會,我覺得很可惜。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常有年輕的朋友問我:「Jason哥,你是怎麼樣做到今天的成績?」坦白說,我真的不知道,也常常很直白地回答,就是感恩和幸運。或許這聽起來很籠統、像是官話,但這真的是我的體悟。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講,我想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老天爺會給我這麼多,或許是因為不管面對什麼情況,我始終願意選擇做一個善良、誠懇並願意感恩的人。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這也是我想分享這些故事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說教,與其說是職場經驗談,不如說是我一路走來,在面對人和各種狀況時做人處事的心得體悟——我從一個職場菜鳥、廣告AE,到創業後與不同朋友、前輩、同業的相遇與啟發。
這些小故事,看似平凡,卻記錄了我在各種情況下如何選擇面對,如何慢慢走出自己的路。這一路的選擇和成長,就是我的故事。
如果這些故事能帶給你一些共鳴,一些感動,或幫助你跨越生活或工作中的類似挑戰,那麼它就有了值得分享的意義,對我來說,就是再開心不過跟滿足的事了。
▌看更多創業家的實用建言
離開穩定工作,追尋更高成就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創業,市場上到處都是孵化器、加速器、各種募資平台,但在二○○○年代初,那時剛經歷了網路泡沫破滅,經濟還在慢慢復甦,離開穩定的工作白手起家,可真說是場大冒險!
三十歲那年,我突然意識到,雖然薪水穩定、工作熟悉到幾乎閉著眼都能完成,但如果再不跳出TVBS這個舒適圈,隨著時間越來越久,未來可能就更難以離開了。
當時,我常笑稱自己像條「很會賺錢的狗」。因為運氣好,剛入行就負責唱片業務,每月業績穩定在三千萬台幣,最輝煌時甚至做到了四千六百萬;即使到了二○○○年初,MP3盜版盛行、唱片銷量下滑,年薪三百萬元的光景不再,但底薪加獎金每個月還有十五萬元左右,生活還算優渥。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問題是,賺再多錢,我的自我價值感不但沒有任何提升,反而逐漸失去對工作的熱情,過去那種加班拚業績的衝勁消失了,對工作也越來越提不起勁。
真正讓我下定決心的,是我在TVBS從業務助理做到業務員,雖然待了整整九年,卻始終停留在同一個位置,職涯已經沒有更多發展空間了。
我知道自己心中的藍圖遠不止於此,我渴望突破,也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說白了,我不僅想成長,更想學習領導和決策的能力,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真正的主管。
與好友共同創業的建議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這場創業的起點,原本只是我和兩位朋友閒聊時的想法,沒想到隨著討論越來越具體,最後真的開始運作一家公司。大約一年後,隨著公司逐漸步上正軌,我們開始吸引外界的關注,甚至引來了投資者的興趣。
其中就包括我們的重要合作夥伴——無名小站。做為他們的廣告獨家代理商,彼此已經密切合作一段時間,當他們提出想投資49%股份的想法時,這既是難得的機會,也是重大的挑戰。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我心裡很清楚,如果要把公司做大,光靠我一個人是不夠的,必須所有人都全力投入,才有辦法一起往前走。而且,無名小站如果要成為股東,公司現有架構和運營細節就必須清楚透明,不能有模糊的地方。
當時另外兩位股東各自都還有自己的工作,並不像我一樣全職在公司。所以我提出了一個想法:「既然現在公司已經步上軌道,要不要大家都全心投入?如果決定要專注在傑思,我們可以稀釋一半的股份給無名小站,讓他們加入,一起把公司做大。」
最後,另外兩位夥伴經考慮後,表示更想專注在自己本業的發展,選擇繼續留在原本的工作。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而傑思本來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和無名小站合夥,繼續全力發展公司。和兩位夥伴也清楚結算了當時的利潤,結束創業初期的合作關係。他們後來在各自的領域也發展得很好,我也一直都為他們的成就祝福。
創業的路上總是充滿選擇,每個決定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有年輕朋友問過我:「如果想跟朋友一起創業,有什麼建議嗎?」
圖片來源:《Start-Up》_tvN
我會說:創業初期,夥伴之間不分你我一條心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話說清楚。像大家的分工、每個人投入公司的程度和角色要先明確,制度和股權分配也要透明,這樣才能避免未來出現誤會或分工不均的問題。
同時,還要提前約定好,如果有人想退出或轉型的時候,該怎麼處理。不要覺得聊這些現實的問題很尷尬,因為越透明,未來的合作才會越穩定。狀況越清楚,就越能幫助每個人為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只有彼此坦誠,大家一起努力,事業才有成功的可能。
✦
▌更多【商周出版】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