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靈公主》—— 探究幽靈的不同面貌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我們所熟知的香港譯名《幽靈公主》也許無法十分準確地將電影原文標題《もののけ姫》中的前綴「もののけ」的意義表現出來。每當提起幽靈這兩個字,也許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會是現代流行文化裏人過世後化身身披白布、兩眼空洞、懸浮於半空中、整日被復仇和怨恨所驅動的靈體的經典形象。然而,日本文化裡的「もののけ」所指的並不完全是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的怨靈,而是指向更空泛,潛伏於當時人類眼裡神秘莫測而又凶險的大自然裡肉眼不可見的能量或是力量。由於大自然喜怒無常,人們不知何時會遭其所害而對其心存畏懼。不過,她同時又會帶來饋贈,所以人們對「もののけ」和大自然敬畏並存,而非單純將其視為負面的東西。
不過翻譯「もののけ」所包含的意思和內涵很難讓不熟悉日本文化的人理解,而譯名這回事畢竟需考量到翻譯後對新的語言群體是否容易理解,而作為商業產品的電影更要考慮翻譯後的名字能否抓住人們的注意進而吸引他們入場觀看。現在回看《幽靈公主》這個電影標題不僅琅琅上口,也充分地將女主角珊珊和整套動畫的空靈感表現出來。

宮崎駿,もののけ姫,1997
Photo © IMDb
在理解了原文標題中的前綴的含義之後,電影中出現的種種「幽靈」的形象變得更為豐滿和有深度。在戲中一開始出現,被怨恨所詛咒而襲擊男主角飛鳥的村莊的山豬神靈身上佈滿著無以名狀的條狀寄生物,或許就如人類眼中隨時想要將任何貿然進入森林的人吞噬的怨靈的具象化後的模樣。同樣也是山豬神靈的乙事主在戲中大部分時候卻展現出充滿歷練和領導氣質的模樣,就算是在率領一眾山豬和人類對抗時也並未化身成被詛咒的模樣,只有在臨終前才被怨恨和不忿所吞噬。同樣是山豬神靈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的兩者代表了大自然在日本文化文化中的一體兩面性,她既可以是看似毫無理性可言,只執著於傷害人類的存在,但是她同時也可以是一個充滿著智慧,只是堅守自己一方土壤的無形力量。

宮崎駿,もののけ姫,1997
Photo © IMDb
除了山豬神靈以外,我們也可以在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中看到這種有關大自然的多面性的描述。就比如戲中不時出現注視著男女主角行動的森林裡的小樹精除了小巧可愛之外,還可以被理解為大自然不斷觀測著在其之中正在發生什麼的代理人。這對(或是多對)眼睛並非帶著惡意或是好意去看森林裡發生的事,他可以單純是一個中立的觀測者,也可以是當森林裡某些更上位的靈體想要執行某些事時的執行人。這樣看的話,小樹精們除了是觀測者之外,也許也擔任著將森林裡的原始力量的角色,就彷如現代社會中的電力一般,默默驅動著一切的運作。

宮崎駿,もののけ姫,1997
Photo © IMDb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電影標題所指的珊珊在電影內和外的不同面貌。「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姫」這個稱號既是達達拉城裡的群眾為她取的,亦是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最後決定賦予她的名號。珊珊對想要進入森林進行破壞性採礦的村民們常常進行諸多阻攔,而村民在一開始沒有意圖也沒有渠道去了解珊珊的情況下,在村民眼裡她就是一個麻煩,為她取這個稱號一開始想必也是帶著畏懼和負面含義的。她和大自然中各種不受控制的靈體和生物深厚的關係更加加深了這種印象,畢竟人們都是恐懼未知的。可是,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在電影標題也同樣決定以這個稱號去稱呼珊珊就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決定了。這代表「もののけ姫」這個字對故事中的角色和坐在觀眾席觀看的我們代表的應該是不一樣的事物。故事中達達拉城的人們生計受到珊珊阻撓,無法意識到自己對森林的破壞而對珊珊感到不快是無可奈何的,同樣也預示著人類想要駕馭大自然的進程是無可避免的。
我們應該理解到的是想要駕馭不可控的大自然是會受到反噬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對與錯,大自然和人類都只不過是想要在地球的夾縫中生存的兩股生命力量。通過珊珊身為人卻被大自然和白狼神所養育的經歷,和她的稱號「幽靈公主」中幽靈和公主兩字分別代表大自然和人一樣,也許攜手前進,而非想要將對方踐踏於腳下,大自然和人類才可以達到真正互相理解的共生關係。
延伸閲讀

吉卜力即故事力
作者|李努海
出版|好優文化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誠品獨家精裝版)
作者|麥可.里德/ 傑克.康寧漢
出版|黑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