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诚品书店│2024年12月中文选书
《发明与创新》
作者丨瓦兹拉夫.史密尔
出版丨星
人类社会的演进少不了科技与技术的推动,每项发明均经过创造、开发到应用的过程,然後生产予大众。虽然人类文明拥有许多优势技术,然而进步往往伴随着失败和灾难。
作者以一八六零年代为起始,透过广博的科学和历史知识,加上深刻的见解,说明发明与创新的区别,并列举丰富的发明与创新成败的例子,阐述人类社会如何在成功与失败的周期中前进。
作者更列出一份「愿望清单」,教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维持切合实际的期望,创造出二十一世纪最迫切需要的发明。
人类失败往往远多於成功,只有继续追求更好的方式和路径,才能向我们所期望的社会迈进。
《美丽国度》
作者|王乾
出版|二十张
七岁的时候,作者跟随家人从中国移民至美国生活,却在几十年後才正式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在这之前,王乾一家是没有身分的无证黑户。
王乾透过简朴的文字,将童年躲躲藏藏、害怕遭到逮捕或遣返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她以孩童纯真的视角,讲述一家人如何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努力融入当地,以及在种种文化冲击之下,自己对於身份认同的迷惘。书中不乏挣扎与苦难的回忆,却也流露出坚毅的力量。
《记忆的社会框架》
作者|莫里斯.哈布瓦赫
出版|麦田
每当提起张国荣或听到他的音乐时,我们往往会联想起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集体记忆,这就是社会群体共同经历所形成的认知。这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一九二五年首次完整地提出。
哈布瓦赫从家庭、宗教及社会阶级各种因素深入探讨记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记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身分的差异而产生不同影响所构筑而成,因此提出个人记忆是以集体记忆作为支点的论说,成为对记忆与社会集体关系研究中最早亦是最重要的理论着作之一。
《核战末日》
作者|安妮.雅各布森
出版|时报文化
经历和平三十年,我们已遗忘冷战期间美苏上万颗核弹随时发射的末日恐怖。现时拥核国家为免误判局势,试射火箭必先互相通报,唯一例外只有北韩;如北韩向美国发射火箭,美国将会如何回应?
普立兹奖决选记者安妮.雅各布森访谈了美国五十多位核战关键人物,加上科学研究及历史事件佐证,逐秒推断如果北韩火箭来袭,美国核武体系将如何反应;结论是涟漪效应下七十二分钟内大部分文明注定毁灭。从雷达上一个光点,到决定是否反击让末日降临,只有六分钟时间。这是我们与末日的距离,亦是被世界忽略的真相。俄乌战争、中东战乱,钟摆似正摆向和平的另一边,核武会在沉睡三十年後,再次觉醒吗?
《世界的词汇是森林》
作者|娥苏拉.勒瑰恩
出版|木马文化
「他们看起来像人,也像人一样会说话,但他们是人吗?」
本书讲述地球枯竭後,人类侵略一个和平星球,并砍伐其森林以获取资源的故事。人类不仅忽视了侵占行爲对星球森林跟原住民文化的影响,过程中更虐待和奴役原住民,称这些同样拥有人类外型的土着爲「绿皮」。直到一名叫赛伏的原住民目睹妻子被侵犯杀害,他决心面对殖民入侵者,从对方身上学习使用暴力,以暴易暴回应和发动一场战争。
作者於越战时期写下这本撼动人心的小説,透过上尉、科学家和原住民的视角及角色之间强烈的道德对比,以简单的叙事描述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借讽新帝国主义及奴隶制度,带出善与恶之间界限的反思。
《城与不确定的墙》
作者|村上春树
出版|时报文化
十七岁的男主角不惜代价,都要进入那座高墙围绕而且守卫森严的城,为了寻找心心念念的十六岁少女。
破镜重圆之际,少年却又被带回少女失去音讯的现实世界。辗转陪伴他度过孤独岁月的,就只有两人在虚构的城中共处的记忆。直到四十五岁时一场预知梦的引导下,他毅然辞职并搬到乡郊经营图书馆。在展开第二人生同时,他又遇上奇装异服的前任馆长、不擅辞令的天才男孩、离乡背井的咖啡店女店长各式各样处於社会边缘的人。
随着各人埋藏的秘密慢慢揭露,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藩篱也渐渐模糊起来。到底相隔於不同世界的人,最终还能重逢吗?
《椰壳碗外的人生》
作者|班纳迪克.安德森
出版|时报文化
这部班纳迪克.安德森的自传记述他自小跟随家人移居多国,及後於美国康乃尔大学展开有关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社会、政治及民族主义的研究,终其一生以学术为社会带来改变。
长年於印度尼西亚、暹罗等国的生活,加上宽阔而扎实的田野考察经验,使安德森对当地的语言与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他见证这些国家的变迁及政权更迭,并与印度尼西亚种下深厚的连结。
安德森曾先後出版包括《想像的共同体》在内多部深度剖析民族理论的钜作。这部自传则引领读者回顾他生命中的每个遭遇与挑战,共同感受他对印度尼西亚的热爱及其对民族主义的种种反思与洞见。
《艺术怪兽》
作者|萝伦.艾尔金
出版|网路与书
比起男性规训,来自女性同伴对女性潜能的自我阉割更能「成全」性别束缚本身。她们喋喋、呓呓、一副好心肠,对一众同性作家、艺术家说:「无论作品怎样也要令男人高兴」、「要温柔要奉承要做家事」、「肉体描绘是淫秽不合宜」前者认为只有男性能成为艺术怪兽,後者知道她们的形态在文法语句规范以外,野性无分性别,只有敢与不敢之差。
身体作兽,她们以躯奔驰,精神与主体的握取源自对行动的愿力——若不施展自身,自身即消亡。是以,她近镜拍摄女性以肉体纹理干扰部位切割、以整体对抗男性凝视下的破裂身体、她以脸撞玻璃的扭曲肉团反女性美、她於公众裸露、在阴道拉出宣言朗读。
她们不羁到底。女性身体不再只是别个性别的行文画题。女性身体是活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