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Winifred,Nice to meet you 讀黎堅惠的時代雜誌
2024年6月6日
太棒了
您的粉絲將會收到這則分享
取消分享
你的分享已取消
收藏成功
您可至會員專區查看收藏的內容
取消收藏
你已把帖文收藏取消
您的帳號已設定為不開放他人關注,無法分享給粉絲。

Dear Winifred,Nice to meet you 讀黎堅惠的時代雜誌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

吸了一口的味,就是口味;用三把口定奪過後,就是品味;品味的來源,口味的發展,也就是一種成長。—— 黎堅惠〈這是一部甚麽書〉,《黎堅惠字》
 
最近美紙出版了一本《黎堅惠字》,以紀念曾於八、九十年代擔任《號外》、《Amoeba》等雜誌編輯的時尚教母黎堅惠(Winifred Lai)逝世十週年。書中選錄了她首部個人著作《个人裝備:1 少年口味》及在JET連載十年的專欄文章。慚愧地說,筆者在此書出版前並不認識黎堅惠,只是前段時間很偶然在Instagram 看到JET以「TO WINIFRED WITH LOVE」為題,邀請了一群演藝界新秀復刻《Amoeba》的經典封面,驚詫於她前瞻性的時尚觸覺,和劃時代的編輯決定。
 
《黎堅惠字》採用了雙封面設計,你可以選擇穿著Agnes b.圍裙和Gauliter耶穌雪紡裇衫去倫敦學化妝的黎;或者穿Bernard Willhelm紅白格仔裙直視鏡頭的黎,我選擇了後者,因為中女超有魅力。《黎堅惠字》基本上可以說是她的成長回顧,亦是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時裝、娛樂、經濟、社會精英主義大寫的個人斷代史,這個年代不論人、事、物都是“EXPENSIVE BUT SUPER HIGH QUALITY”,童叟無欺。我們在書中看見了黎如何周旋在Winnie、Winifred、W、黎堅惠等名字之間成就那些故事;知道了她的時尚品味原來得慧於替她縫製Maxi(maximum length )拖地長裙的嫲嫲和四姑姐、教她認識
 Hermès、Dior,無論日本時裝法國名牌本地製造全都穿得好看的五姑姐,以及為她買第一條Levi’s 501牛仔褲的爸爸;莞爾於她和媽媽因為津森千里(Tsumori Chisato)一隻米白色紙皮喼差點反目,體認到她對物的「知」與「執」兩位一體。
 
除了私密的家庭記憶外,黎堅惠的專欄花了不少篇幅和讀者分享影響了她那一代人成長的雜誌,其中就有《姊妹》和《音樂一週》。讀了相關文章後,因為對這兩部雜誌太過好奇,筆者按圖索驥,找了其中的兩期,想和大家一起感受黎堅惠身處過的文化時間與空間。
 

「我希望自己像古嘉露」——《姊妹》

黎稱呼《姊妹》為九十年代女性讀物的藍圖,當中「有明星,有時裝、飲食、護膚、性知識、小說、愛情」,妹妹們可以看到林青霞的歐遊照片、張曼玉的Reebok筒形波鞋和鍾楚紅的Timberland,非常up-to-date。《姊妹》對黎的影響不少,她物質意義上的第一本雜誌《Home Economics》就是從《姊妹》剪剪貼貼而來,《姊妹》是她字典裡「時裝」、「雜誌」等詞條的語源:
 
但《姊妹》對我的意義,顏色紙只是其次,她著著實實啟發我對時裝的興趣,而且,她所起用的模特兒對自我形象的投射,發揮了無遠弗屆的影響。
甚麼是自我形象?就是你希望自己是怎樣,你如何看自己,你希望別人看到的自己。當時,我希望自己像古嘉露、葉童、倪詩蓓和甲田益也子。
 
及後黎更以專文〈OH! CARROL〉大談《姊妹》的常駐混血模特古嘉露(Carrol Gordon),喜歡她的陽光朝氣,描述「笑的她是中國人,不笑的她是英國人」,言談間透露自己的嚮往:
 
古嘉露是《姊妹》的重頭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她都是「目錄」之後第一個出現的,而且得到的時裝贊助多數是十分好看的TOPSY、TOPSY CAN——也就是巴士年代香港最紅、生意最好的日本時裝精品店,是後生女的Joyce,比今天的I.T.有趣。
古身上的TOPSY,幾乎每一件都是我的dream clothes,literally(真是發夢會見到自己穿著那些衣服)。
 
一起來看看到底何謂笑與不笑之間兩個國籍,以及讓黎堅惠做夢也想穿的TOPSY:



《姊妹》252期,古嘉露封面


《姊妹》252期,p.12-13

作為一本綜合型的女性雜誌,《姊妹》從儀容(時裝穿搭、髮型設計、化妝、減肥、形體)、女性衛生(如何解決體味、使用怎樣的衛生巾、護墊)到兩性關係(家庭健康、性知識)等與女性相關的議題無所不包,那些現在市面流通的美妝品牌如Kose、Maybelline、Shiseido、Stendhal早在八十年代的《姊妹》已見廣告蹤影。當然也少不得八卦娛樂,松田聖子養的牡羊犬,陳玉蓮在美國的婚後生活都可以一窺究竟,雜誌分設不同的欄目,滿足讀者的不同需要。


《姊妹》252期,目錄


《姊妹》252期,p.6-7


《姊妹》252期,p.58-59


《姊妹》252期,p.62-63

在「時裝沙龍」的欄目,雜誌模特兒會展示品牌贊助的流行服飾,風格非常多變,海濱的西裝寬外套、具時代感的窄裙、以黃、橙、綠配色的緊身衣,從海軍裝蛻變的大格長裙,八十年代兼收並蓄,甚至比今天更大膽。頁面多印有品牌的地址和聯絡資料,讀者彷如翻閱商品清單,一有心水即可複製貼上。


《姊妹》252期,p.16-17


《姊妹》252期,p.34-35


《姊妹》252期,p.38-39

在日常穿搭外,《姊妹》也會報導國外的時裝消息,252期就轉載了1984年巴黎夏季時裝展的照片,並以專文概括當季的服飾要點——波浪形花式褶皺、低腰寬胸襟的直身裙、美人魚式剪裁、螢光衣料、無背套裝等,務求令讀者能夠緊貼國際的時尚趨勢。


《姊妹》252期,p.46-47

除了是女孩們護膚、打扮的貼身指南,《姊妹》嘗試教導當時女性相對開明的思維方式。「姊妹天地」內的多篇文章:〈性協調〉、〈盡情享受性愛〉、〈有修養的性愛表現〉就為讀者詳述性行為的心理、技巧、問題以及實際的避孕措施,如果過分害羞閱讀相關篇幅,署名倩容的作者會告訴你:「只要相信人生在世上就是為了性愛……除此之外,彈鋼琴、吸塵、閱讀懸疑小說、吃巧克力等活動都是用來打發時間的,直至下一次性愛的時刻。」還會給你選擇題測試自己對性的接受程度,相當體貼。事實上,《姊妹》走非常親近讀者的編輯路線,不止於兩性關係解難,「姊妹信箱」的欄目還供讀者去信提問,欄目的主理人孟君大至海外學位的申請流程,小至如何用蘋果酸減肥、貼出雙眼皮都會一一解答,甚至願意和讀者電話交談或真人會面。孟君在另一篇文章〈奇遇〉分享過自己被一個雨天送傘的男士電話騷擾的經歷,言談間卻沒有表露出對他的厭惡,反而藉此思考都市人精神健康的問題,從側面可以看到這些欄目執筆者真誠為人考慮的一面,也讓人感受到《姊妹》的人情味。
 
《姊妹》還有專文談室內設計、珠寶設計和音樂等文化知識,如〈畢雷諾士洛杉磯宅邸〉展示了美國傳奇影星Burt Reynolds在洛杉磯的府邸的裝潢如何容納大量的藝術品;〈達利的寶石藝術〉別開生面介紹了達利在珠寶設計的天賦,他的「紅寶石般的櫻唇」和「宇宙象」正好是普普藝術和超現實主義與珠寶設計的融匯;〈QUEEN重振聲威〉報導了英國皇后樂隊憑《THE WORKS》及《A NIGHT IN THE OERA》重回樂壇視野,以及〈Bohemian Rhapsody〉在英國霸榜九個月的佳績。
 


《姊妹》252期,p.96-97

有一個筆者在讀黎堅惠文章覺得非常有趣的點,她提及《姊妹》的主編施盈盈用巧計捧模特兒:

 
施盈盈捧模特兒很有一套。當年的亦舒小說有真人照作插圖,亦舒亦不用本名,如果小說的主角叫黎堅惠,作者也叫黎堅惠,通篇以第一身的「我」做敘,很自然,無知的讀者會以為相中的少女也就是作者。
新面孔,就先在亦舒小說裡的插圖熱身。葉童和倪詩蓓,就是由這裡開始。

 
252期剛好有刊登亦舒的小說〈心痂〉,但沒有葉童和倪詩蓓,而是徐乃麟和陳翠華作模特兒,而且可能因為敘事者是男性,所以小說還是直接署名亦舒,但我們可以一窺以真人為小說插圖的實貌:
 

《姊妹》252期,p.186-187


《姊妹》252期,p.190-191

編輯揀選了故事主角「我」與女同事歐陽幾個故事情節,請模特兒還原成真實的日常場景,讓讀者對小說增加代入感,無怪乎讀者會產生相中主角等於小說人物的錯覺。

 
「那個金髮的David Sylvian好靚」——《音樂一週》
 

《音樂一週》在《黎堅惠字》出現的次數不下《姊妹》,最初黎是因為同學周慕愛的哥哥喜歡一隊名為Japan的英國樂隊,所以開始留意這本售價$2的音樂週刊。從這本週刊中,她認識了Japan的主音David Sylvian和其他來港的外國歌手,在週刊執筆的左永然(Sam Jor)、江建邦、陳守樸等人的影響下,她知道了Montgomery Clift、D.H.Lawrence、進念、葉德嫻,還有尤利西斯,從音樂開始卻不止音樂。
 
筆者特意找了一期有Japan作封面的《音樂一週》,那是1982年第400期,Japan即將來港進行解散前最後的世界巡迴演出,所以這期有不少篇幅都與他們有關。


《音樂一週》,400期,封面


《音樂一週》,400期,封底

那個年代互聯網尚未發達,《音樂一週》就是音樂發燒友的天線。「NEWS」欄位捕捉外國最新的音樂消息(以英國為主,其次是歐美),400期就報導了英國傳奇樂隊Led Zeppelin大碟《Coda》無預警推出及其前結他手Jimmy Page可能會加入Whitesnake的消息。「唱片中心情報」會先介紹《音樂一週》進貨唱片的資訊(當年《音樂一週》的報社設於灣仔新禧大廈,讀者可在此購買唱片、音樂周邊、演出門票),回顧他們向外國訂購的唱片,囊括了電子音樂、搖擺音樂、PUNK ROCK等不同風格,由經典的Beatles、David Bowie,到熱門的Toyah、Associates、The Pinkees,再到地下樂隊的Crass,當年炙手可熱的名字在紙上都可輕易看到。「本星期精選」再列出《音樂一週》的重點推介,像是第400期因為臨近Japan的world tour,《音樂一週》就有售全數48頁的Japan特集,紀錄了樂隊成員的詳細介紹及其代表性詞曲。


《音樂一週》,400期,p.3


《音樂一週》,400期,p.4

黎堅惠談《音樂一週》時提及過他們能夠第一身接觸來港演出的歌手,所以可以獲得獨家的資訊:

 
它可以八卦,所有來港的外國歌手幾乎都由《音樂一週》的人接待,於是David Sylvian吃過甚麼,Boy George 買過甚麼,讀者都有第一手資料。
 
回顧第400期總編左永然一行人到泰國曼谷觀看Japan東南亞巡迴第一場演出,果真紀錄了不少細節,包括Japan在會場練習的情形、現場樂迷的打扮(泰國女孩竟然身穿和服)、樂隊Richard Barbieri 用甚麼樂器、化妝間內成員們的動向、物件的佈置都如數家珍,編輯甚至可以與Japan成員共進晚膳,所以讀者會知道David Sylvian不喜交際:

 
David Sylvian 沒有露面的原因是他還躲在房內睡眠,而且,據Jake及其經理人所說,David Sylvian在酒店中永遠甚少踏出房門的,他的孤獨性格簡直叫人難以置信,亦由於David喜歡長時間地把自己關在酒店房內之故,他更特別需要要求豪華舒適的地方,而且,David也不大喜歡陽光,他的房間最好是較為陰沉的,這點,早在我們簽訂合約時也有提及到。
 

《音樂一週》,400期,p.6
 

《音樂一週》,400期,p.7

除了有音樂快訊和演出現場紀錄外,《音樂一週》的編輯也會撰寫樂評,如陳守樸在400期〈sensitive man:Mick Karn〉討論Japan的低音結他手。內文仔細分析了Mick Karn兩張大碟《Sensitive》及《Title》的風格,討論前者如何灰暗陰沈,後者如何在碟內融貫東洋色彩和印度音樂,言談間透露出他對Mick Karn的偏愛:「這就是真正的Mick Karn, 不及David Sylvian般浪漫及傾向資本主義,卻有著比David Sylvian更多的低調和憂鬱。」寥寥數筆已經將Mick Karn的個人特色呈現出來。
 
還有其他像署名PATHETIC CORPSE的撰稿者討論美國地下樂隊Toiling Midgets的專文,這邊就不多詳述。《音樂一週》作為當年外國音樂的推手,就中的努力在上文可見一斑,黎堅惠甚至提及因為《音樂一週》對英國流行樂的推動,本地商場興起了出租黑膠碟的服務,那些像她一樣看《音樂一週》的人,後來分散於各大唱片公司、雜誌、廣告或時裝行業,成就了進念十二面體、《號外》、《助聽器》。《音樂一週》的重要,在於「知識的傳遞」,而這幾乎是那個年代的常識:

 
我想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因為殖民的西方影響,走的是分享和保存知識路線,流行文化也不例外,早一輩作者懂得的,悉數公開,有研討風氣,於是人人受惠,年輕一代,即使家庭教育匱乏,也有機會接觸課本以外的知識。
 
因為《音樂一週》的每週介紹,黎堅惠和她的朋友們開始廣泛接受音樂、文學、流行文化,於是才有了之後許許多多的故事。
 
我想現在再來談黎堅惠及這些當年的雜誌,重點在於那種對於自身要求永不止息的態度,是那種我有TOP的東西,絕不將就,而且也絕不停止吸收任何新的元素,按她的話來說就是保持虛榮:「虛榮,即有虛位以待填滿,態度上是積極進取的;虛榮心,不是不像紅酒:適量則身心健康,過量就傷身傷神。」
 
但我想,看《黎堅惠字》即使過量也會身心健康吧。
 

 

 
延伸閲讀



《黎堅惠 字》
作者|黎堅惠 
出版|Fromthecaptain Limited



 
 
 《時裝時刻1987-2007》
作者|黎堅惠
出版|三聯書店





 



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 我們重視場所氣質和空間美學,更加關注人文關懷。發展至今,誠品已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文化場域,我們多元運用書店空間,從閱讀出發,讓人們在書與非書之間,體驗人文、藝術、創意與生活的美好
太棒了
你已關注香港誠品書店
取消關注
你已取消關注香港誠品書店
您已經按過囉!
迷商品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索引I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索引I

作者:吳輝舟 (Alfred H. C. Wu)

價格:351

我妹的時尚宅男改造計畫1

我妹的時尚宅男改造計畫1

作者:縞野やえ; MB/ 企畫協助

價格:170

Robot Dreams

Robot Dreams

作者:Sara Varon

價格:399

【會員專區 / 登入註冊服務暫停公告】
為了提供更優良的系統服務品質,預定於2020/07/08 (四) AM8:30 – 2020/07/08(四)AM 10:00 進行維護,將暫停登入/註冊服務、聯絡客服⋯等功能。
此手機尚未驗證,請立即驗證以便獲得更便捷服務

手機驗證
手機驗證
登錄卡號
會員資料有誤
很抱歉,您的會員資料有誤,請聯絡客服。
手機驗證

*請於5分鐘內輸入驗證碼,逾時請重新發送。

我們將發送驗證碼至您的手機

請輸入驗證碼

如果您無法收到驗證碼,請聯繫客服
驗證成功
您已驗證成功,可以綁定社群帳號作為下次快速登入。
驗證成功
您已驗證成功,可以綁定社群帳號作為下次快速登入。
忘記帳密
簡訊/電子信箱驗證
重設密碼
驗證碼認證
已發送含有驗證碼的簡訊至您的手機號。
尚未設定社群帳號快速登入
請登入誠品帳號進行綁定
尚未設定社群帳號快速登入
請登入誠品帳號進行綁定
登錄卡號
誠品會員條款
歡迎您首次登入迷誠品,請您閱讀並同意以下服務條款:
會員約定條款
  1. 會員個人資料使用範圍包含誠品集團內相關企業。
  2. 會員資料若有異動、出現錯誤資訊,或未收到各項活動資訊等異常狀況,可親身到誠品門市服務台,或以電郵通知誠品,以便查詢確認,並從速為會員更新相關資料。
  3. 持卡人於開卡後在誠品香港門市消費,提供有效姓名及電話號碼或出示【誠品人_HK】手機應用程式之行動會員卡,可累計消費金額及次數。
  4. 因故無法累計消費時,請於消費日起7天內攜帶消費發票正本至誠品香港各門市服務台或透過【誠品人_HK】手機應用程式補登消費累計。
  5. 海外門市消費僅享折扣,消費金額、筆次及積分恕無法累計或兌換折抵。
  6. 會員於會籍有效期內可至迷誠品網站https://meet.eslite.com 及【誠品人_HK】手機應用程式的個人資料維護與查詢專區,自行更新個人資訊,並且可查詢消費累計金額、積分與次數。
  7. 若未能提供有效姓名及電話號碼或出示【誠品人_HK】手機應用程式之行動會員卡/實體會員卡,恕無法當場累計消費金額。
  8. 部份通路專櫃及指定商品不參與折扣優惠,優惠詳情請以現場/網站說明為準。
  9. 誠品香港將不定期寄發活動訊息(限電郵地址或電話填寫正確者),提供持卡人誠品藝文展演活動、新書發表、新品上市及優惠推廣等活動資訊。
  10. 會員應善盡會員卡保管之責任,如有遺失或毀損,會員應立即通知誠品並得親自到誠品門市服務台申請補發。申請補發會員卡時,必須出示有照片證件正本供核對身份,誠品得酌情收取行政費HKD50,於會員通知本公司遺失會員卡前,如會員卡遭冒用或行使相關權益,誠品概不負責。
  11. 無效之會員卡(如遺失卡、註銷卡、偽造卡….等)一律作廢失效;誠品有權將作廢卡收回,避免誤用或衍生其他爭議。
  12. 會員資格及相關權益(含會員消費累計)為專屬會員本人,不可轉讓或轉借予他人使用,若發現會員以任何不誠實之方式累計消費金額或積分、重製或仿冒會員卡,或有任何違反誠品訂定之會員規則之情形時,誠品有權立即停止該會員之一切權益、追回已享有之權益,甚至取消其會員資格;如有涉及不法行為,會員、行為人及相關人等應自負一切法律責任。
  13. 詳細持卡人權益及活動詳情請洽迷誠品網站https://meet.eslite.com ,誠品保有修改誠品會員卡各項權益之權利。權益如有變更或取消時,誠品將以電郵通知(限電郵地址填寫正確者),或於誠品門市公佈。

本會員約定條款只適用於誠品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之門市,如有任何爭議,誠品保留最終的決定權及解釋權。
SMS驗證成功,您可綁定社群帳號下次快速登入。
已發送含有驗證碼的簡訊至您手機號。

請以微信掃描QR碼並分享

Facebook 授權失敗,請稍候再試。
您尚未申辦累計卡,是否立即申辦?


取消
確認
網站個人設定建置
更換照片
*設定暱稱:
*請選擇您的偏好標籤(3個以上)
已選擇 0/10
  • 每月精選
  • 誠品選書
  • 現金券優惠
  • 誠品專欄
  • 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