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往何处去」
撰文 富察(八旗文化總編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何处去」,既是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思考的议题。不思考「我是谁」,就永远无法成为历史的主体。在过去历史教育所形塑出来的思考模式中,台湾史仅仅是中国史的附庸和婢女,而世界史,不但是扭曲的,碎裂的,更似乎是从来都和台湾无关的遥远存在。
安平古堡所折射的历史,是荷治台湾史,还是荷兰史? 东印度公司是欧洲史? 东南亚史?台湾史?抑或日本史?两位台湾总督〈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参与指挥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史?还是俄罗斯史?还是清国史?还是台湾史?其实都是。巨大的历史之流所产生的历史动能,不应被国别史所切断,不应被我们的史观所蒙蔽。当我们在苗栗虎头山上的日俄战争纪念碑下,俯瞰台湾海峡时,怎能不联想到俄罗斯帝国向远东拓殖的大历史中,藉由清帝国、日本帝国而和台湾发生的历史重叠呢?台湾史本身就是世界史。
然而民主转型後的台湾,从来没有一套值得参考的世界史框架,让我们藉此思考自己是谁,在哪里, 往何处去。《兴亡的世界史》正是这样一份接近量身订制、同样凸显岛屿的亚洲存在感、值得引进的世界史参考框架。这套书一共二十一卷,摆脱了中华视角的束缚和西欧中心史观的羁绊。以新的视角和手法精心料理历史而端出的世界史大餐,不是国族史的大拼盘,主菜单出现了跨欧亚的游牧骑马民族、千年来对全球影响甚大的伊斯兰世界、代表海洋商业力量的东印度公司等等。这些传统上不被视为历史主体的,如今都成为历史的主体。这套世界史大餐,不再聚焦於政治镁光灯,而从大跨距的历史之流中,探寻历史的内在动能,加以多重曝光。只因为─它的预设读者是现代的历史公民。
我本着这样的初衷,计画用二年时间把《兴亡的世界史》介绍给台湾读者,希望我们可以告别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历史观,认知到台湾终究会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台湾史,其实也就是世界史,而且二者互为主体。
《兴亡的世界史》系列全套21本
2018年2月起陆续上市( 八旗文化)
线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