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璁:书店青春,愿城市永不遗忘 |典藏敦南纪实图文志24/24
撰文 李明璁 影像|誠品資料照如果在城市中心,构筑了一个空间,整合了上述三种机能,而且还24小时无休、日夜欢迎光临,那会是何等愉悦美妙的游逛风景。而这正是我旅行各地、访过无数厉害书店与可爱市场後,又不断返回台北诚品敦南的理由。即便它不及伦敦或东京许多老牌书店的稳重深厚,但对很多人来说,总有一股幽隐微妙的「自家感」,可以随时放松地晃进去。身为社会学者,我更早已习惯将这里当作一个田野调查的小场域。或许岛国人民的集体意识、喜怒哀愁,各色人群的焦虑不安、慾望想像,创作者们的雄心大志、人生对话,乃至各种流行兴趣或独特好奇、偏执理想或现实妥协,等等等等,全都展示在这24小时书店,无数书与非书共构的讯息景观中。
诚然,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店经常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只是流通贩售书籍与刊物的商店,更是诱发灵感、连结想像、刺激思想、甚至掀起论战的热情场所。不夸张地说,有态度的书店就是时代精神的集散地、社会变革的桥头堡。我总觉得,无论诚品历经各种商业转型、有时甚至引来争议,它的大胆初衷与历史定位,始终都要回到敦化南路上的这个起点。
三十年了,若问我诚品敦南的存在记忆意味着什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青春。一方面,是许多台北人既私密却也共享的青春怀念之所在;另方面,亦可看作是台湾从一个集体性国家逐渐转向个人化社会(像是「转大人」似的)青春历程。不夸张,许多日後影响至钜的重要人事物,都和这个位於圆环转角的书店有关。
我喜欢把地理空间上的转角,当做一个历史隐喻。它指涉一个社会处在时代的破口,新旧框架的交接与递变。而身处其中的人们,沿着转角摸索前行,一方面有既定的路径和墙面可以依循,不致迷失,另方面又充满未知的变数。转角的变数,是焦虑不安和兴奋期待的混合体,形成了各种「预期会遇见非预期人事物」的丰富都会经验。这也是十九世纪中叶巴黎大改造以来,诗人波特莱尔揭櫫的漫游者精神。漫游总是与街道上新冒出的百货公司、主题商场、特色书店与热络餐馆互为因果。每个喜欢散步的人,都有属於他自己在城市中最有感的几个转角,因为那总是意味着「再发现」,也是一种寻得启蒙的愉悦。
启蒙的英文是「enlightenment」,直译就是「赋予了光」——和启蒙相近的概念是「教育」,但两者不大一样。教育涉及一种系统化、社会化的知识灌输过程,多半根据一个明确目标设定学习方向与奖惩机制。相对的,启蒙经验直指个体强烈的切身感受,但多半不
是透由学科来引导,更没有正规成绩评比。
你不仅学到未知的事物,更因此产生某种「它照亮了我的什麽」这般奇妙感觉。这感觉诱发各种情绪,比一般学习强度更大的探索渴望,并据此构筑起鲜明的主体意识,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也是为何,很多我们受教育习得的知识,以後泰半都将遗忘,但由某种相遇经验触发的启蒙,却一辈子牢记。或者更精确地说,启蒙是一种将知识写入身体的铭记。
对我来说,相对於学校作为「不得不」的教育场所,人生中无数次、自发性地走进诚品敦南,尤其在众人皆睡的深夜里,它一直是灵感的场所、启蒙的基地。
此刻你手上这本集众人之力、共创而生的纪实图文志,置於如此脉络中,不免既感失落又觉美丽。毕竟一本书的精彩诞生,竟源自它的母亲书店即将告终,所有参与这个图文出版计画的才女才子们,就只能全力以赴,才无悬念。於是这可能不只是一本说掰掰、怀念「旧角落」的书了,它也将成为一本向「新转角」说哈罗的书。因为这个书店,是你我共同打开的潘朵拉盒子。谢谢她带来酸甜苦辣的启蒙滋味,城市永难忘怀的青春。
3O 年时光浓缩成册,令人再次心动的敦南旅程。
典藏敦南纪实图文志 24/24 [点此看如何获得]
李明璁
社会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博士,现执教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并带领探照文化团队,进行以研究为基底的出版、策展与设计工作。着有《边读边走》等,并主持公视《我在市场待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