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资深爱乐者聊敦南音乐馆,串流时代下的实体唱片行依旧闪耀|典藏敦南纪实图文志24/24
撰文 王麗怡 受訪|馬世芳、陳德政、吳武璋 影像|梁景文一段坚持与信念,诚品音乐从此孕育而生
创办人吴清友先生认为在阅读之外音乐的聆赏也是相当重要,当年受黄威融、马世芳、姚瑞中、许允斌、陈光达所创作的《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的影响,诚品团队便开始广邀精通音乐知识的能人,包含谢典铭、廖文仁、茅人杰以及当时还在宇宙城工作的吴武璋加入诚品音乐的创办团队,就这样 1999 年,诚品第一家独立音乐馆於台大学区巷弄中正式开幕。
乐趣藏在探索的过程中
马世芳认为逛音乐馆就应该是漫无目的探索,好比肚子饿了会想吃东西,虽然不知道要吃什麽,但当看见好吃的美食会有想尝试的冲动,从中感受挖掘的过程所带来的惊喜,陈德政更提到,相对其他唱片行拥挤的货架, 音乐馆宽敞的空间陈设、有系统的陈列与视觉规划,在许多小细节的积累下造就了音乐馆独有的人文温度。回忆起音乐馆二十年来的历程,马世芳提到:「音乐馆是台湾唱片行率先推动黑胶唱片复兴的先驱,在早期黑胶统称为唱片,现今会有『黑胶唱片』一词,他也认为跟音乐馆常举办的『黑胶文艺复兴』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串流音乐当道,实体唱片行的不败优势
陈德政提到串流音乐虽多元方便,但依旧不及实体空间带来的真实。马世芳说:「实体的需求是无可被取代, 而音乐馆的存在就必须提供科技无法给予的服务,如歌手的背景故事与深度专访,而这些话题皆必须由专人调查後透过乐评人、广播 DJ 或是店员来分享。」同样无法被取代的就是店员的推荐,历代同事们,每个人都有不同喜爱的曲风,顾客也能依照自己的品味找到专精领域的店员,吴武璋也认为:「店员需主动地表现自己来与乐迷互动,从人与人之间的推荐与交流中感受到网路上感受不到的氛围」,因这里所提供的服务不会让人感到科技冷漠,这也是为什麽总会有一批人死心踏地地爱着实体唱片行。
哪首歌最能代表诚品音乐馆?
「绝对是甜梅号的首张专辑《是不是少了什麽》!」吴武璋跟马世芳异口同声地推荐,这张 2OO1 年发行的作品堪称台湾後摇滚的里程碑,只要一说到诚品音乐馆, 就不能忘记甜梅号的吉他手昆虫白,除了作为台湾後摇滚指标乐团的吉他手外,也曾经是音乐馆的夥伴,呼应到吴武璋所提的「他希望在音乐馆的每个夥伴都要表现自己」的理念,音乐馆的团队精神就如同後摇滚乐团, 没有所谓的主角,每一个乐器的演奏都主角,每一位店员都能在此发挥专才。
台湾乐坛以及诚品音乐馆最美好的一年?
对陈德政与吴武璋来说是 1999 年,当年不仅是诚品音乐成立,也是台湾音乐市场最蓬勃发展的一年,包含浊水溪公社出了《台客的复仇》,陈建年出了《海洋》,五月天、脱拉库、闪灵、1976 等独立乐团相继出头,音乐风潮的兴盛更让音乐馆当时不论主流或是独立音乐在销售上开出亮眼的成绩。对於马世芳来说,美好的一年应该是每个人的十八岁那年,不是那年的音乐特别好,而是你在人生最美好的那年听到的什麽都会是最美好的。说到这里,各位亲爱的乐迷,你们最美好的一年是哪一年呢?
▲陈德政於敦南的第一场讲座,特别请朋友设计的海报,左为「我的荒岛唱片 - 绝望篇」,右为「我的荒岛唱片 - 狂喜篇」。
3O 年时光浓缩成册,令人再次心动的敦南旅程。
典藏敦南纪实图文志 24/24 [点此看]
马世芳
广播人,作家。电台 DJ 生涯逾 30 年,曾获六座广播金钟奖。着有散文辑《地下乡愁蓝调》、《昨日书》、《耳朵借我》、《歌物件》,主编《台湾流行音乐 200 最佳专辑》、《巴布 狄伦歌诗集》等书。在 FM96.3 主持「耳朵借我」节目,并於台湾科技大学、台北艺术大学任教。
陈德政
作家,酒吧 DJ,城市与山林的步行者,着有《我们告别的时刻》、《在远方相遇》、《给所有明日的聚会》,大学时代曾拍摄浊水溪公社的乐团纪录片《烂头壳》。
吴武璋
诚品音乐经理,创办诚品音乐馆重要推手之一, 致力推广黑胶复兴,从推广活动传达给消费者黑胶有超过 36 种以上的感官欣赏、把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