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文艺青年的回忆:「跟敦南诚品说再见前,我想记得的21件事。」
撰文 EVERYDAY OBJECT 創辦人Eric.攝影|Shih Yu Chen本文授权转载自 EVERYDAY OBJECT,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敦南诚品,不就是另一间书店吗?跟其他大大小小的诚品有什麽不一样?」
当代的年轻人或许很难想像,对於现今活跃於创意文化业界的六七年级生来说,我们历经了20年前,台湾从一个处处依靠进口或是致敬(抄袭)美日商品,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逐渐演进到今日成为世上最不容小觑的原生创意国家。在这个过渡时期,24小时的诚品书店敦南店及其商场确确实实地提供了我们再进化的必要动力,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或多或少一定跟这个独特的场所有着高度的关系。
▲本图由 EVERYDAY OBJECT 授权提供.摄影|Shih Yu Chen
如果说五六年级生是从小逛中华商场长大的,那麽形容诚品敦南店是培育我们长大成人的重要养分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凌晨一点钟,思绪泉涌、满脑子的想法需要沈淀与整理,当我们知道留在自己的房间不是办法,急需出门透气,这时当然是往诚品敦南店跑 !
当年还是年轻人的我们,有多少个灵光闪过的过程、发现某本受用一生的书籍、从此爱上一个独立乐团,又或是与陌生人的短暂邂逅,这些难以忘怀的瞬间都曾经发生在我们的故事当中,更精确的说,都曾经在「敦南诚品」发生过 – 这个对你我来说,最重要的人生场域。
当然,不只是夜半时分的书店精彩,它的音乐馆、文具馆、户外的(非法)流动摊贩、官方(合法)市集,都是我们这个世代的最好群像纪录。
换句话说,要如何定义我们这个世代价值与特色,敦南店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纪录。但是要如何解构、分析或是叙述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与瞬间,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条列式的方式记录下来。人的记忆是破碎且不可靠的,今日想要特以此文,来纪念、歌颂甚至是单纯记录我永远也不想要忘记的回忆片段。
▲本图由 EVERYDAY OBJECT 授权提供.摄影|Shih Yu Chen
跟诚品敦南说再见前,我想记得的21件事
001.
一楼的苹果专卖店应该是当年北市最早出现的新型态 Apple Store,我在2002年购入了人生第一台苹果电脑( 台灯款 iMac )以及 iPod。从此以後成了果粉,再也没用过 PC。
002.
位於苹果附近的「青庭」,亦是国内第一代的设计商品专买店,两千年初曾经在店内购入一款大型奈良美智的「梦游宝宝」公仔,可惜已不在身边,毕竟奈良美智的品牌价值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003.
想要买独立音乐CD以及黑胶唱片,当年除了西门町的「佳佳唱片」,再来应该就是「诚品音乐」了吧,在我最爱的公馆店关闭之後,诚品音乐敦南店应该就是我们这群爱好者的圣地,每次都可以发掘国内外许多看都没看过的宝物,重点是还可以拆开试听。
2003 年左右在这里购入 Tizzy Bac 的首张专辑「什麽事都叫我分心」,改变了我的世界。
Tizzy Bac首张专辑 『甚麽事都叫我分心』复刻黑胶
▲本图由 EVERYDAY OBJECT 授权提供.摄影|Shih Yu Chen
004.
2003的跨年夜,不知道该去哪里的我,决定在敦南诚品外的「小广场」跨年,当年记忆的细节逐渐退去,但是我总是记得倒数的压轴有林强与雷光夏。随着101大楼的花火落下,身处在千禧跨年热潮延续下的高峰点,有机会参加这种温馨的小型跨年活动也是令我印象深刻,心里觉得:「不愧是敦南诚品!」
而隔年的阵容更是有着苏打绿、自然卷、陈珊妮,只可惜当晚没有缘分参与,回想起来只觉得可惜。
005.
每次坐手扶梯到B2的时候,总是会闻到一种木质调的味道,我很是喜欢。20年来不变,我到现在仍然搞不清楚究竟,可能是专柜保养品的味道?
006.
为何书店的木头地板走起来总是有嘎滋声?夜深人静时,很怕打扰到专心看书的人。
▲本图由 EVERYDAY OBJECT 授权提供.摄影|Shih Yu Chen
007.
在东区想要上厕所的时候,都去B2借厕所。
008.
搭捷运到忠孝敦化站要去书店就要从安和路出口上去,每次那段路加上那个楼梯,总是令人腿软。
009.
去书店之前,在忠孝敦化路口买个传统鸡蛋糕也是一件简单幸福的事。
010.
2000 年代初期,敦南店拥有着非常多的国外杂志,当然单价也不简单,但是因为有首创的拆阅的服务,不至於浪费太多金钱与时间,而且也藉此认识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刊物。
▲本图由 EVERYDAY OBJECT 授权提供.摄影|Shih Yu Chen
011.
20年前的杂志区不在现今入口的左手边,而是在右手边(现今的结帐与伴手礼区,范围也比现在大了许多),中心的白色的巨型飞碟设计,放着最主流的且热销的杂志,当时是华语杂志的全盛时期,种类多到我都记不住,我最喜欢的就是放在圆形飞碟平台上的国外杂志,因为只有这里有,总是让人想要拆开每一本来试读。
整间都是白色的设计时常有让人进入异次元空间的感觉。配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超酷刊物,当年的杂志区是我在台北最爱的地方之一,每到周末时分,总会遇到很多朋友与同好聚集在那里,见了面又是一阵天南地北,几乎变成了标准行程。
还有10件事,听Eric继续说......
本文授权转载自 EVERYDAY OBJECT,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延伸阅读
#EVERYDAY OBJECT 创办人Eric 总编辑专栏
Eric 的独家唱片收藏 – 非「拥有」不可的理由
#理想办公室
藏身大同公司厂房的时尚品牌 – 台湾风格选品店 plain-me 总部
改造大稻埕透天厝,Bito 在台北实现了纽约 loft 工作室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