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有未解之事,并不会成为养分,反而是成长路上的荆棘──专访作家、主持人Sandy 吴姗儒|《提案》1+2月号:解题未来的世代共笔
撰文 何昔珊.口述|吳姍儒(Sandy).攝影|楊雅淳讲师|吴姗儒(Sandy)
诚品年度畅销书《我的存在本来就值得青睐》作者、知名主持人。十四岁只身赴美求学,华盛顿大学综合艺术系毕业後返台。自小养成的书写习惯融合其生命中所见所感,使其成为多面向深度新生代作家。
本章学习重点
★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想像中那麽了解自己。
★「照镜子,用妈妈看你的方式看看自己。」
★在三十岁这年,重新学习当着小孩吧!
我偏爱牢记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种种可能〉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
今年二月,我出版了第一本书《我的存在本身就值得青睐》,这本书写的是我从15岁到25岁间的思考和学习。出书这件事情,简单来说叫做「完成梦想」,终於完成一件思考已久的目标——我知道我应该能做到,而我也的确做到了。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不太可能在工作时把脑中所想的展现出来,所以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说出内心真正想说的话。
人的大脑充满许多混乱而复杂的思绪,而记录是一个保留和统整的方法。我从国中开始有记录的习惯,不是乖乖拿一个笔记本从头写到尾,记录今天发生什麽事情的那种流水帐;我写的大多都是某个事件发生当下的情绪和感受。我常常回顾自己写的东西,一边看、一边对照当时和现在的情境:「现在的感受还是跟以前一样吗?」、「现在的我有能力处理这件事情了吗?」
你生命中所有未解之事,并不会成为你的养分,反而可能成为阻挡你成长的荆棘。记录下来,能够帮助我们去找到问题的根源——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想像中那麽了解自己。
人类起源:追索内在源头
虽然我大学读的是艺术,但我反而更喜欢关注人类。我很喜欢研究和观察人类的思考和行为,在「我们为什麽要活着?」与「生命的目的到底是什麽?」的本质上——我不是旁徨的,但我希望能够用更简单的方式去探索这件事。
人类是所有动物里,唯一会怀疑自己存在理由的动物。既然我们生而为人,我总是想:其中必定有什麽原因、有一些我应该寻求的答案。当我碰到各式各样的人,我很自然的会统整跟分类——他是属於哪一种类型的、哪一种信念的人,或者他是在什麽样的状态下变成如今的模样。研究一个人的成长过程(becoming),其实会学到非常多东西。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意识到:生命唯一的目的就只有活下去。当我早上醒来,我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呼吸、我的心脏在跳、我的大脑正在运作;这些生存表象内的小房间,住的就是一堆小小的细胞,他们齐聚在一起,说:「我们今天要活下去哦!」於是你继续努力下去,展开每一天的生活。
这次推荐的几本书,他们的深浅浓度和议题都不太一样,如果简单统整这些书的共通点,还是会回归到「人的生命」。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哪里来、怎麽去,不要让自己浑浑噩噩的渡过一辈子。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麽、不喜欢什麽——你快乐吗?你痛苦吗?你忧伤吗?你委屈吗?你在压抑吗?——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一切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压力,让你开始塑造一个不是「你自己」的你,成为别人心目中期待的样子。
我的书被很多人解读成:「不用管别人说什麽,我就是最好的。」但其实不是,我想传递的资讯不是这个,而是你能否把自己分门别类,找到自己跟别人的相同和差异处。如果你不从内部认识自我,而是透过外在世界定义自己,或者等到有一天你终於抓住外面的一切,再往内看的时候,你会认不得自己真实的模样。
Sandy的推荐书1:《达尔文大震撼》
「生命的演变有很多版本,我很喜欢这个版本。读这本书後,我开始懂得用一点科学去厘清自我的状态,而科学以外的感情同等重要。理性就像身体的骨头,而包围在骨头外的神经、组织、细胞,代表眼不可见的感性与信仰。当我们死亡,身体烧毁後留下的仅有骨头,我们只能看见骨头;但其他更有意义的,却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事物、那些生命中最柔软的部份。」
「我是在做完书中测验後,才发现自己排名第一的天赋不是沟通(communication),而是极限(maximizer)。这个结果让我很震惊,因为我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的强项就是沟通和表达,从没想过自己竟然拥有比这更强的天赋。这本书让我学会如何处理我擅长和不擅长的事物,将不擅长的事控制到不造成太大的伤害,不再将事事推进至极限,留给自己一点余裕。」
在教育现场发现你的天赋
《发现我的天才》列出34项天赋,透过心理测验产生个人第一到五名的天赋。从了解自己特质的排序开始,进而让读者能好好发挥自己擅长的事,不再执着於将不擅长的事做到百分之百完善(基本上只要不造成太大的灾难就好)。
我觉得人越早踏上了解自己的旅程越好。我在当老师的时候,都会跟我的学生说:「你要赶快知道自己是谁、出社会之後要做什麽。」他们常抗议:「我哪知道啊!老师,我才十三岁!」可是当你还在念书时不想清楚,二十三岁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然後很有可能、一晃眼你就三十三岁了。
我们小时候常觉得,老师知道一切问题的答案。直到我自己当了老师,才意识到:老师的长处就是统整他学会知识的方法,因为学校只能教导你「如何」思考,不能教会你该思考「什麽」。台湾的教育环境还没离开「老师整理一个办法给你」的路径,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知识的缝隙中认识自己。在八堂课里面,一定有你「比较」喜欢的课、「比较」擅长的领域——不是卓越,我们没有要追求卓越,一开始只要「会」就行了。
关於未来的想像:从「恐惧」到「接受」
有段时间我对未来感到很恐惧。大概在我十八岁那年,某天晚上开车回家,边想着待会回家要预备明天的考试和功课、要煮饭给妹妹吃、打扫家里……好多好多事等着要做,可是我现在还塞在路上,然後我就哭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未来」的庞大和无情,从此刻一直到死亡,人的一生有太多目标要追赶,必须努力追赶才能达成心中的期待。
後来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真爱每一天》(About time)。电影里的男主角为了他爱的家人,必须使用超能力回到过去、改变人生,当他以为自己做出正确决定的同时,未来又再度被改变了。电影用这种方式轻描淡写地告诉你:未来已经大致底定,过度控制和担忧不会造成任何改变,你要做的就是认真渡过每一天,感受当下真实的幸福。之後陷入许多恐惧或失控的情境,我逐渐学会用「算了吧!」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难题,不再逼迫自己一定要完成这麽多事,只求尽力、没有愧对自己就好。
献给过去的自己:成为心里的那个小孩
2020年,在想像中原来应该是美好的、充满爱的一年。但在这一年当中,好像每个人都失去了一些什麽,或因为别人的失去而摆脱不了那股失落、空洞的感受。《我离开之後》提出了关於时间的一种解方,它告诉我们,面对死亡、关系的失落,我们可能会有什麽样的感受,而在这些情绪中,我们又能怎麽做。
我很喜欢其中这一篇。第450天:「照镜子,用妈妈看你的方式看看自己。」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抛下很多原始的自我,试着去符合大众、社会的标准、符合别人的期待,而唯一会记得你最原始样貌的,常常都是母亲。她说:「有时候你会忘记自己有多棒,我真恨我自己不能时常在你身边提醒你。」——我想,只有如此简单纯粹的爱,才能引发这样的感受。死亡向来是很难触碰的议题。书里讲的死亡很直接:在母亲死亡後,留下来的女儿能做什麽?她允许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痛苦的分离,能够适当地接受并展现出个人的悲伤。虽然作者刻意以轻松的方式带领读者进行尝试,但她所书写的「每一天」却又是如此深刻,当中的每一天可以是你面对分离後的第一天、最後一天,也可能是中间的任何一天。
我曾经许过一个愿望:想要跳过二十岁,直接进入三十岁。我不想面对二十几岁的旅程,一点也不期待这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我没有当过孩子。我从14岁出国念书,开始照顾妹妹,一边面对陌生的环境,一边努力尽快完成学业。我不擅长当「孩子」,但会当大人,所以希望人生能快转到想像中是「大人」的三十岁。
等到真的满三十岁的这一年,却觉得好累、好辛苦,一点也不如想像中好玩。反而最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好好的当一个小孩。因为我这辈子没有叛逆过、没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我总是很乖,甚至可以说「有点无聊」。我想,如果我可以偶尔表现出一点孩子的模样,或许更可以跟自己好好相处。这是我目前正在尝试和练习的事——找回心里的那个小孩。
为下个十年,她推荐阅读《 》
《我离开之後》
作者|苏西.霍普金斯
出版|三采文化
插画家女儿意识到母亲总有一天会比自己先走一步,於是要求母亲写一本「妈妈离世指南」给她,母女共同合作,让这本书成了最棒的人生礼物。
读书笔记
●第15天:烤一块布朗尼
「自从我离开之後,你有很多事要忙,忙到没有太多时间思考。然而失去的本质就是体认与接受,这将成为你的新日常。你永远无法摆脱它,但你会慢慢撑过去。」
●第365天:煮一锅鸡汤团子
「大多数时候,我们从其他人身上看到的(即使是那些还活着的人),只是我们对他们的看法,只是一种概念。所以只要你记得我,我就在这里。」
●第12000天:看一出喜剧
「当你害怕时,问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恐惧帮得上忙吗?如果帮不上,就试着用大笑代替恐惧吧。」
课後自学书单
《失落的一角》
作者|谢尔.希尔弗斯
出版|水滴文化
《爱心树》作者感动上亿人的作品。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失落的一角」,但,真正的「圆满」是什麽?
《星星女孩》
作者|杰瑞.史宾纳利
出版|联经出版
她的与众不同,让每个人都深深着迷;她的格格不入,让每个人避之唯恐不及。在「平凡」与「不凡」之间,该如何抉择?
《提案》1+2月号|解题未来的世代共笔
六组不同领域领衔者,为下个十年,他们推荐阅读《 》
CH1_心理课|海苔熊|我们都是欠听故事的人
CH2_文学课|欧阳立中|写作是最好的社交货币
CH3_财经课|柴鼠兄弟|资讯焦虑时代,该买单什麽内容?
CH4_教育课|Sandy 吴姗儒|生命中未解之事,并不会成为养分
CH5_科技课|矽谷阿雅|「动手做」出上网搜不到的每个当下,才是矽谷精神
CH6_未来课|水丰刀|想成功?先避开最惨的人生吧!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每个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并於全台书店展示议题的「延伸主题书展」,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纸本刊物,另有线上版与《诚品书店 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随时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动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迷诚品Podcast「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