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又诱人破坏的枯山水|李欧纳.科仁《砾石与沙》看日本庭园美学
撰文 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哲学之道、进进堂、锦市场、南禅寺、龙安寺去日本京都旅游,你都去了哪里?
日本寺庙中的「枯山水」庭园向来是热门观赏重点,但面对一片砾石与细沙,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念头:光脚跑过「枯山水」中用细白砾沙所刷耙出的美丽花纹——这种脆弱美丽的园林不免让人有破坏它的想法,李欧纳.科仁(Leonard Koren)游赏京都园林时多次目睹这类插曲。如此脆弱又诱人破坏的设计,如何保留百年?一定有什麽原因才需要不辞辛劳维持这易逝的美丽!
李欧纳.科仁(Leonard Koren)的经典作《Wabi-Sabi》带我们一窥日本人难以言明的「侘寂」文化;在《砾石与沙:日本枯山水庭园的见微知着》(Gardens of Gravel and Sand)书中,他引导我们将目光从庭院中明星亮点的巨石移往并聚焦於细小的砾石与沙上,从中见微知着,以〈无石〉、〈非禅〉、〈或为艺术〉、〈後设园林〉四个章节层层递渐,细细爬梳日式庭园与日本禅宗、现代艺术、中国庭院艺术之间的影响与关联,带领我们游历日本美学之境。
{本文内容由撰文者及行人文化实验室提供,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无石 NO ROCKS
本书收录的照片都在一九九九年五月期间於日本京都拍摄,记录砾石与细沙的各种配置和处理手法。其中有许多摄於正规的「枯山水」庭园,位於禅宗佛寺的院落或现今由禅寺照管的武士故居(屋敷),另一些所记录的地点不是非禅宗的佛寺就是神道教神社。然而,这些照片没有任何一张是为了特定场地做全面的视觉记述,不论说是在哪拍的简直都可以,而这种地点的不明确是为了避免偏离本书「砾石与沙的花园」这个主题。
乔木与灌木通常会紧邻着这些砾石或细沙出现,不过本书照片拍摄时也尽量加以避免。万物在自然里各依本性悠然生长,而这种动势透过植栽表现出来。相反地,砾沙园的塑造代表一种有意识的努力,刻意不让自然随心所欲地顺其道而行。想要砾沙园保持良好状态,需要不断对抗自然的倾向,勤加打扫、除草、耙整、以及/或是重新造型。
最後,本书的照片连岩石也加以避免,虽然这往往办不到。岩石是许多日式庭园的「明星」亮点,在各地都以显眼的方式摆放。它们被勤加养护,有时甚至各取了名字,「日式石园」这个满怀爱慕的昵称也应运而生。不过,这些备受珍视的岩石也使许多人忽略了「卑微」的砾石和细沙——或将之贬为区区背景,用来陪衬岩石这地位崇高的「要角」。
严重低估这些无关乎岩石且/或者与之对立的视觉与概念元素,会给我们造成什麽损失?我们抛开了理想化的日式园林固有的视觉意象。我们放弃了对於「深度品赏」、「极致感性」,或园林设计与构筑的专精技艺的执着。我们也抹煞了历时至少一千五百年的中式与日式园林史,虽然这段历史几乎从未致力探讨砾石与细沙,顶多是含糊带过。
另一方面,当我们把焦点完全放在砾石与细沙上,我们就抓了到明确无疑的证据,证明人类敏锐且历久弥坚的智慧在发挥作用。我们也直指了一种非凡、微妙且往往富於奇想的视觉诗意。把重点削减到只剩沙砾,我们也获得了一个简单的媒介来凸显意想不到的观点,那是神圣的场域、繁茂的植被和奇岩异石绝对无法企及的。
▌非禅No Zen
不论是用砾石或细沙建构任何东西,这种努力之所以异常引人入胜,部分是因为带有薛西弗斯式的荒谬。这类建材通常让人联想到为时短暂、无常、不稳定的特质。特意使用沙砾来创作的想法——尤其是细沙——几乎已不言而喻:我们在企求显然无足轻重或徒劳之事。然而,砾石与细沙是我们的基本材料,是这个行星上最丰沛、尺寸易於调整,也最易於操作的「玩艺儿」之一。但也因为这些性质,用沙砾造物之「困难」,鲜少被拿来与兴建古埃及或中美洲金字塔那类伟业相提并论。需要调度巨量资材、人力和技术长才的建构行动,通常就被视为重大甚而意义深远的事件。反观砾石与细沙做成的东西,一眼就看得出来是怎麽做的。它们的生成没有神秘或令人敬畏之处,其重要性或意义因此也往往鲜少有人关注,除了那些欣赏转瞬即逝和模糊不定的人。
砾沙园的实体很脆弱,但我们如果考量到人类抗拒自然挑战来加以维护的意图,以及人类性格之变化无常,仍能佐证砾沙园其实极其坚韧。然而在本体论的分类上,有些事物必定以同时既新且旧的状态存在,如果这些园林并不属於这个类别,那麽拿砾石和细沙来创作不朽的历史传承,仍可说是非常特异的作法。每一次重新耙整、重新造型,都使砾沙园焕然一新,然而跟重整之前相较却又不是真的不同。如同你手中这本书如果加印,即使每次重制都用了全新的墨水和纸张,就最根本看来——一字复一字、一图复一图——那仍是同一本书。事实上,要是没有一再翻新——重新造型、重新耙整——因为风雨、地震、重力、苔藓、杂草、落叶和不安分的人类,砾沙园很快就会丧失可资辨认的特质,接着可能彻底改变、衰朽,并且消失。
因为砾沙园有前述的矛盾特质,加上它的抽象视觉构成和极度精简——此外它的物质特性显然与水成对比,却用来象徵水——所以有些人把这些特色与禅宗思想的要义混为一谈。这类园林的确有许多是由禅寺管理,也位於禅寺有如圣地般的庭院。不过,就算加了几块大石头,要说砾沙园与禅宗有宗教或哲学上的直接关连,这种观点仍鲜少有史实佐证。事实上,「禅园」的说法在一九三五年首次出现,出处是一本名叫《京都百园》(One Hundred Kyoto Gardens)的英文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一九五○年代,日文文献才首次出现砾沙园,及其周遭环境是在表现禅意的说法,而且当时主要是用於诠释京都龙安寺的砾沙园。
就算这些砾沙园有「禅意」,也不是最初设计和建造的人放进去的。这些园林并不是玄妙的开悟或随兴自发之举带来的成果,也就是我们会与水墨画、弓道、茶道等等禅宗「艺术」想在一起的事。园林设计需要用心规画,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建造。若说这涉及什麽「顿悟」,或说这些砾沙园意在启迪这种顿悟,都不太可能。许多砾沙园甚至根本不是由修禅之人设计或兴建的,而是出自社会最底层阶级的园丁/园林设计师之手,这其中完全没有与禅相关或「灵性」的地方。
▌撰文者简介|李欧纳.科仁(Leonard Koren)
艺术家、建筑师,现居旧金山和东京,修习艺术创作和建筑出身。在60年代晚期与伙伴共同创立错视壁画创作团体「Los Angeles Fine Arts Squad」接受委托绘制大型户外壁画,成品散见於洛杉矶和巴黎。
後续创办了WET: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是70年代重要的前卫出版品之一。较晚近的着作有《花店:关於那些花所传递的故事》、《摆放的方式:安排物件的修辞》、《Wabi-Sabi:给设计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学基础》、《体验泡澡:在热水中泡出设计》、《重返Wabi-Sabi:给日式生活爱好者的美学思考》;BRUTUS杂志专栏作家,专栏名称为〈李欧纳博士的文化人类学导引〉。
▌延伸阅读:行人文化实验室@迷诚品
世上没有丑花,花都是美的|李欧纳.科仁谈最美的花店Blumenkraft
日本地方设计大师梅原真的沙滩美术馆:一定要做点什麽 VS. 什麽都不做 的价值对决
扫天、扫地、扫厄运:台湾手工扫帚职人的技艺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