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风琴到摇滚乐,关於那些电影不可或缺的电影配乐
撰文 FLiPER(棠)一切都从无声开始
在 1890 年代的电影是以黑白默片的形式放映,虽然默片中没有任何声音,然而为了掩盖放映机发出的噪音,电影院通常都会找人弹奏钢琴或管风琴作为配乐,这是最早形式的电影配乐,直到 20 世纪初期,有声电影的出现後,配乐开始变得精致,1933 年《金刚》的出现,原本看似滑稽的特摄道具猩猩,在紧凑的管弦乐之下,原本看起来像是玩具在打架的画面增添了更多紧张的氛围。
艾佛瑞·纽曼 (Alfred Newman) 的出现更是奠定了管弦乐在电影配乐的重要性,他创造的 20 世纪福斯配乐,从连续的鼓声带动着管乐器进场,把观众期待的心情,用浩大的管乐将兴奋的情绪层层堆叠最後做一个盛大的收尾,迎接正片的开始,这样的旋律流传了超过 70 年的历史,也让这短短 25 秒的配乐成为电影音乐界的典范。
福斯偶尔也会依照电影的不同而改变曲风,然而最经典的主旋律仍历久不衰。
管弦乐大放异彩的二十世纪
在剧本叙事上,有个概念称作「母题」,母题就是能够代表剧情的元素,转换到音乐上则是能够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哪个曲子的旋律。管弦乐的风格相当多变,在 1940 到 1960 左右,许多作曲家不单纯只是将管弦乐作为基底,有些人加入民谣吉他、爵士乐、人声的搭配,让乐曲在不同题材的电影有了更好的发挥,像是家喻户晓的《顽皮豹》就是应用爵士的曲风,将母题不断重复,营造顽皮豹诡谲又逗趣的氛围。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则是《007》中,约翰·巴瑞 (John Barry) 所做的詹姆士·庞德的主题曲,将乐团的性质带入管弦乐中,将庞德冷酷的形象描绘的更加深刻,并用连续吉他声作为基底,再带入管弦乐的磅礡,把庞德帅气的武打画面及飞车镜头都映入脑海,经典的配乐加上爽快的动作场面,《007》就此成为特务片中的标竿。
英国创造出强悍中带有绅士气质的《007》,义大利的塞吉欧·李昂尼 (Sergio Leone) 执导的《荒野大镖客》三部曲,不但是名导昆汀·塔伦提诺、吴宇森的启蒙之作,更是成为後世西部片的传世圣典。除了将亦正亦邪的侠盗精神带入剧情,作为塞吉欧的配乐师颜尼欧·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 功不可没,颜尼欧用吉他、声乐搭配的最终对决乐曲,将西部牛仔拔枪决斗紧张的情绪透过分镜和旋律不断累积,最後分出胜负,带来剧情的最高潮。
原本导演在脚本上只用两页写谁赢谁输,颜尼欧的配乐加上分镜的安排,让这两页的剧本成为西部片史上的经典
60、70 年期间,许多作曲家决定抛弃旧有做法,选择用流行民谣代替古典配乐,直到约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的出现又把古典乐做了一个全新的进化。约翰本身是爵士钢琴家,然而他的风格却不局限於古典,《大白鲨》中鲨鱼袭来的进行曲,听起来似乎只用两个音符作为母题不断重复,事实上是由两个音符带领了整个管弦乐团进场,镜头不需要带到鲨鱼本身,只要音乐一响起,大家都知道,那只残暴嗜血的怪物正游过来。
在 1970 年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的《星际大战》问世之後,在美国造成轰动,不论大人或小孩都前往电影院观赏当年相当精致的科幻巨作,星战三部曲不仅在票房、剧本、艺术层面上带来全新的感受,而约翰威廉斯的创造的乐曲更是让人沉浸剧情中,不论是天行者路克在双日下感悟到自己身分决定成为反抗军的配乐,抑或是在《帝国大反击》中营造达斯维达肃杀恐怖氛围的进行曲,都是经典之一,而主题曲搭配飞行字幕这样的传统,从 1970 年的星战到最新的第八部曲依旧沿用着。
到 1990 年与史蒂芬史匹柏合作的《E.T.外星人》将配乐昇华成为剧情的一部份,埃利奥特在最後送 E.T. 时,搭配着哀愁的音乐,小男孩眼光泛泪看着 E.T.,一句「I’ll be right here.」後就分离,旋律的情绪随着它与埃利奥特越来越远而增强,直到关上飞行船的一瞬间,音乐骤停,悲伤的情绪突然被阻断,直到飞行船离开地球划出一道亮眼彩红时,音乐再次高亢起来,用更响亮的乐声告诉观众,E.T. 离开了,但过去美好永远都停留在大家的心中,把泪水转换成笑容送它离去。
90 年代至今:科技与古典的碰撞
在 90 年後期,随着硬体技术的发达,一位德国的音乐制作人改变了业界的游戏规则,将电子音乐、混音器使用在传统古典乐上,他是汉斯季默 (Hans Zimmer),知名的作品有《狮子王》、《神鬼战士》、《神鬼奇航》、《蝙蝠侠》、《全面启动》等,他得过 4 座格莱美奖,2 项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更被《The Daily Telegraph》誉为百大在世的天才之一。
在奥斯卡最佳电影《神鬼战士》的最後一幕中,麦希穆斯在竞技场倒下时的配乐《Now We Are Free》,在当时讨论画面时,季默第一个直觉就是将柔和的女声带入去衬托死亡的悲伤,而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将广阔的麦田画面表达离别带出的静谧,这首既安详又磅礡的乐曲让《神鬼战士》的结尾有个温柔的收尾。
《神鬼奇航》则是视觉与听觉最盛大的结合,季默将旋律紧密排列,宛如把齐柏林飞船(英国摇滚乐团)用管弦乐来诠释,这样的做法从未有人尝试,用古典的管弦诠释摇滚风格,曲子中有高低起伏,有激情也有温柔,再融合剧中神秘奇幻的海上故事,每当一听到《神鬼奇航》的母题,就知道那个疯癫的杰克船长来了。
季默的作品在与克里斯多福·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合作後更上一层楼,《蝙蝠侠:黑暗骑士》作为影史上最杰出的蝙蝠侠电影之一,在最後一幕,蝙蝠侠决定承担杀死哈维市长的罪恶,镜头转向击碎蝙蝠信号灯、删除韦恩企业的秘密资料等,在渐渐绝望的氛围底下,配着不断重复的母题旋律,缓慢拉长的弦乐声,伴着追缉蝙蝠侠的警察,最後持续的鼓声配上骑车离去的蝙蝠侠,以及写着「The Dark Knight」标题的结尾,将承担罪恶的蝙蝠侠化作永远的英雄。
季默的风格常以壮阔、史诗为主,在这样的风格之下,却也可以将感性带入其中,《全面启动》就是代表之一,在唐姆完成潜入梦境改变意识的任务後,醒来的唐姆感受不到完成挑战的喜悦,而是因反覆失去亲人的折磨之下开始怀疑现实,配乐轻缓温柔,时起时伏,彷佛显示唐姆内心,想要确认是否是现实抑或是骗人的美梦,最後旋律渐强,直到他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儿女,乐声突然变小,将重点转换到旋转的陀螺上,最後尖锐的长音停在上面,给予观众无限的猜想。这首《Time》不只让我们体会唐姆内心的煎熬与对家庭感情,更把结尾的问题从画面和音乐留给了观众。
在 90 後,除了使用合成器的古典乐师兴起,另一方面,许多电影开始找流行乐团或是非古典的乐手跨领域创作,以《社群网战》为例,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电影,其配乐是由九寸钉乐团(NIИ)的主唱特伦特·雷泽诺 (Trent Reznor) 与阿提克斯·罗斯 (Atticus Ross) 两人负责,他们是摇滚乐手起家,不同於大部分学习古典乐的配乐师,他们用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创作。《社群网战》的配乐如同一个情感的调色盘,其中带有不安色彩的柔和琴声,让这个故事不只是描述科技,也衬托出了人性与关系。
音乐在文化的共同性是没有边界的,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世代,在响起曾经听过的电影配乐时,电影剧情就会在脑中浮现,也是连结情绪的媒介。混音技术与硬体设备至今仍然不断地在进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崭新多变的旋律和乐曲出现在电影中,下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时,不妨注意一下它的配乐,会让体验有不同的感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FLiPER(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一窥电影配乐的发展历史)}
★来听更多影剧原声带
High School Musical: The Musical: The Series: The Soundtrack - Piano/Vocal/Guitar Songbook: Music from the Disney+ Original Series
Dark Nights: Death Metal Soundtrack (2LP/Turquoise Smoke Vinyl)
La La Land: Original Soundtrack
▌延伸阅读
历任5个大放异彩的「蝙蝠侠」;是世界的扭曲,让英雄变成怪物
再看经典黑帮电影《教父》隐含的人性启示,句句令人反思
为科幻而生!朝圣《沙丘》後,再回头复习神片,从电影中解人生的难题
值得一看再看的小说改编科幻电影推荐|超乎时间,超乎生命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