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物在不同地区会有相异的吃法,有时甚至连外观都大不同。
每个口味皆是在地的好味道,除了是在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国民美食,也是观光客必来尝鲜的传统小吃。
各个地方对於美食有着近似於信仰的执着,在地人也有自己一连串的美食名单。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提到嘉义,第一个想到的美食就是火鸡肉饭。淋上酱与油的咸香滋味,大口大口扒饭的记忆令人永生难忘。小吃不只是填饱味蕾的吃食,更是回忆的温度。
{本文内容由是由大块文化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爱料理iCook_Pinterest }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说到底,我对於米饭,是有强烈依恋的。
年少时我曾对异国生活充满憧憬,实际前往英国进修後,说不上水土不服、采买亚洲食材也算方便,却仍想念随处可食米饭的便利。
到了日本旅行,温润米香成为样样讲究的分门别类:要用多少比例的水、浸泡何种米、以什麽锅烹煮多久。
使得我搬米跨海回台烹煮,却苦恼着为何无法重现同样的口感。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身处台湾西部重要粮仓的嘉义,想吃好吃的米饭并非难事。
街角巷尾的碗粿米糕摊、搭配不同肉质的多种米饭组合、甚或隐藏在心底的无名米食小吃摊,身为从台北移居的异乡人,被从早到晚不间断的米食温暖款待着,吃下扎实Q弹、满是温润饱满。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生活在嘉义,最好的开场白话题就是「鸡肉饭」了吧?
初抵时,我人生地不熟,总不免询问:「你觉得最好吃的是哪一家?」
待久一点之後,我开始学着晒出「心中的鸡肉饭排行榜」,也跟着分析不同品牌的口味。
我想生活得更久一些之後,除了视「出了嘉义不吃鸡肉饭」为必要,大概血液灵魂里都会有鸡肉饭细胞吧。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嘉义鸡肉饭的选择何其多,每家口味不同、却都普遍好吃。
而如此在乎米饭与鸡肉搭配的城市,还真是非此莫属了!
只要和在地朋友们聊到「鸡肉饭排行榜」时,原本轻松的气氛、则突然转变为「超级认真跟你拚了」的态度,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
「以前最纯正的鸡肉饭,才没有现在的鸡片饭!」
「什麽?你不喜欢加油葱吗?」
「跟你说,有加腌黄萝卜(Takuan、たくあん)才是王道!」
「现在网路上都说,吃鸡肉饭要加半熟荷包蛋,我们以前才没有这样的吃法!」
「我看照片就知道是哪家了啦!」
「聊鸡肉饭」总是话题的开场起手式,大家争先恐後说着自己的专属论调,却也在一来一往之间,快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构成鸡肉饭的要素,当然不可忽视如其名的「白饭」与「鸡肉」:有的圆润光泽粒粒分明,有的饱含水份湿润松软,有的混搭鸡胸与鸡腿肉质,有的手切有的手撕。
再更深入探讨,其上淋的「油」与「酱汁」,是为影响咸香比例口感的关键。
而增添味蕾层次的「油葱酥」,更有「先加油葱酥、再淋上油」的「湿式」,与「先淋油、再洒上油葱酥」的「乾式」区别。
甚至有朋友和我说:「阿姨淋油的手势也会有影响,我只吃某位阿姨淋的!」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而关於饭上「那黄黄的一块块」,「一定要有腌黄萝卜派」的嘉义朋友和我说:「鸡肉饭要有腌黄萝卜才是完整的搭配。」
说实话,从小我在便当里或不同餐点中,看到「腌黄萝卜」几乎是默默拨开,可能是那太过鲜艳的黄色让我不太敢下咽?
後来因为朋友们说:「你不妨尝试看看?」我才学着搭配着吃,也在最近才体会「小小的黄色那一块」,其实能中和、平衡整体咸香,也难怪有朋友说:
「有了腌黄萝卜,就让我能再多吃一碗!」
和一些店家朋友聊,有的反应:「我们家一直都用天然制成的腌黄萝卜,但看到多数顾客没吃留下来,感觉蛮心疼且浪费的,後来也就索性不放了。」
每每嘉义人谈到鸡肉饭,总是快速化身为专业评论员,而我这个嘉义新住民也乐在其中,好奇听着大家的分享观点。
虽然如此,偶尔我还是有台北的乡愁,比如:大块鲜嫩美味的白斩鸡搭配白饭、带油花手切猪肉末的鲁肉饭。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不过,鸡肉饭早已确确实实地占据我在嘉义的各个生活片段。前一晚赶专案到深夜,隔天醒来点份鸡肉饭,搭配细致绵密的卤豆腐、佐以温热味噌汤。
一旁,年迈早起的阿伯们,围坐在铁椅不锈钢桌,共同迎接早晨的阳光。
中午和工作夥伴前往巷内小摊,各点了小份鸡肉饭与大份鸡片饭,在如同饭桌仔的现炒热食中,选了多样蔬菜与现炸的红糟肉切盘,快速重拾、补足元气。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到了晚餐时刻,则选单纯Q弹白饭与火鸡肉切盘,搭配如同调色盘般的综合凉菜,以清爽无负担的美味结束一天的忙碌。
如今,当朋友造访嘉义时,我竟也开始学着在地朋友的口吻:
「你有吃过『真正的』嘉义鸡肉饭吗?」
「你这趟来嘉义待多久?准备吃几家?」
「有想吃哪个时段的吗?早上、中午,还是晚上?」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接着,我分享自己心中的「鸡肉饭排行榜」,也帮朋友排了「一整天不间断的鸡肉饭行程」。原来,以美食款待朋友的心,在嘉义是会潜移默化的。
如此毫不让人思考、透气的无限淀粉循环,不只存在鸡肉饭,更幻化於多种米食吃法中,扎实稳健地填饱饥饿的脾胃,直接补足一天的元气。
像是一早就澎湃的煎粿盘,油锅上堆叠的粿如小山,以在来米制成的白色菜头粿、加入油葱成为棕色的油葱粿,相互交叠加上荷包蛋、再来碗丸子油豆腐综合汤为一套。
是每天早晨圆环旁络绎不绝的风景,也是过往我在台北没有体验过的饱足早餐。
图片来源:铃兰碗粿
而同样的米食料理名称,从台北过渡到嘉义,似乎就有了不同的吃法,也总让我从味蕾到脾胃,浑身上下进行了多次的文化冲击。
过往我吃的「米糕」,是炊煮为筒状的浓郁棕色咸香,到了嘉义保留了糯米单纯的白、淋上粉红色甜酱,或是盛装於瓷碗中淋上卤汁的散状米饭。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以往我认知的「油饭」,是拌炒香菇鱿鱼猪肉再闷煮的油香,到了嘉义亦有拌油白糯米淋上肉燥、再添上蒜泥和香菜的吃法。
同样以白色米浆为基底的「碗粿」,在嘉义则吃来朴素淡雅,融合了黑糖的清新微甜,更是如同正餐般饱足甘甜。
如今的我,到了外县市看见标榜「嘉义鸡肉饭」的招牌,总忍不住提升「内心底的美食评比标准」,脑中想着:「『出了嘉义不吃鸡肉饭』,果然所言不假!」
图片来源:嘉义异乡人 Outsider in Chiayi _脸书粉丝专页
吃了浓郁咸香的筒状米糕,便马上想念起嘉义的单纯糯米香,以及那碗清爽淡雅的柴鱼汤;甚至出差工作前,我总不忘先吃一碗米食、或外带一份再出发。
彷佛少了专属於嘉义的米香,我就失去了元气。看来我对米食的依恋,在移居嘉义後,似乎已经无法割舍了。
▌最终极的「嘉乡」,品尝在地好滋味!
因缘际会下在嘉义深耕的嘉义异乡人,被嘉义的美食深深俘虏。
书中诚恳分享移居嘉义的点点滴滴,娓娓道出深藏在巷弄的美食小吃,以及在地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亲切的人情味。
让读者跟着她的日常脚步,一探嘉义,这个开启她美味新人生的国度。
▊作者
嘉义异乡人
本名孙育晴(Joanna),新北永和人。
大学研究所主修美术系水墨画组,到英国学设计创新(Design Innovation)。一开始无心插柳、和亲朋好友分享嘉义生活的「嘉义异乡人」,如今是脸书、IG累积超过十万的社群平台,乐於挖掘各种日常却不寻常的文化现象,透过网路和大家交朋友,成为网友口中「被美食耽误的专业艺术经理人」。
▌品尝各地台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