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我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從小到大,你問過自己和別人這些問題嗎?當你對生活感到焦慮和迷惘,你都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正念旅程》這本書,被稱作「一部拓展生命維度的命定之書。」故事從一對母女的旅行開始,17歲的瑪莉,在學年即將結束之際,和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一同前往愛爾蘭,展開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脈小徑的三天旅程。在旅途中,她與母親展開了一段段引人入勝的對話,她們討論著:人們的思想從何而來?世間萬物如何左右我們步伐?我們該如何拿回生活的主導權?
面對大腦中那隻躁動不安的猴子,母親告訴瑪莉:正念可以幫助你靜下來、看清生命的迷霧。這本書最珍貴的地方,在於作者用淺白的日常對話,傳遞了精煉的腦神經科學知識。本集節目邀請公關導師丁菱娟分享,我們可以透過收聽迷誠品Podcast或是閱讀此篇文章,了解正念與冥想,如何影響她的溝通之道與退休後的第三人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接觸正念,轉換調適壓力的方向
圖片來源:Canva
丁菱娟可說是典型的「拼命三郎」,職場上不放棄任何機會,總是汲汲營營向前衝刺,雖然在工作壓力、節奏極快的公關產業中達成目標,獲得頂尖的成果,但回望過去第二人生中身體不時響起的警訊,丁菱娟為當時的生活型態進行深刻的反思。
「說來慚愧,壓力很大的狀況下,我跟一般人一樣,用購物和按摩消解壓力,覺得那樣就是犒賞自己。」物質上的追求與獲得,對大多人來說是紓解壓力的方式,然而這只有達到表層的滿足感,剝除這層面具後,便只剩下空虛與焦躁:「那種來自內心的快樂,只有在購物的一剎那,很短暫,然後就沒有了。」意識到這一點的丁菱娟,發覺沒日沒夜的工作,讓她逐漸喪失自我,人生中只剩下無限的工作行程,直到她邁入第三人生,便試圖回歸內在,踏上探索自我的旅途。
圖片來源:Canva
正念(mindfulness)成為丁菱娟第三人生中重要的課題,最初認識正念的契機,源於第二人生中焦慮不已的日常:「有一次朋友看我很焦躁,所以建議我腹式呼吸,試著冷靜下來,並專注呼吸。」
當時千頭萬緒、一片混亂的丁菱娟根本無法平靜,然而每當思緒開始飄散的同時,她嘗試慢慢地將自己拉回來,專注當下,回到呼吸本身:「那時候開始,我接觸了正念,因為我覺得在第二人生老是專注在客戶、員工、以及數字上,往往把自己放得很後面,後來第三人生的時候我覺得應該要回歸自己,把自己放在最前面思考。」
▌面對自我情緒,緩解焦躁不安
從日常活動入門正念,反轉正念的誤解
圖片來源:Canva
對於「正念」有些陌生的人,時常會將其與「正向」或是靈性層次的概念混淆,然而,正念並沒有想像中艱澀難懂,也並非全然以積極正面的角度說服自己,而是期望人們專注當下,以不批判、開放的角度看待身心帶來的感受,客觀地接納自我。
這也是正念與正向的不同之處,若只是純粹強迫自己正向思考,而非遵循內心真實感受,那麼當自我期望不符合正面的思維產生落差,反而會陷入另一焦慮的循環,造成反效果。
實際上,就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休閒興趣,只要能夠讓自己專注當下,就是一種正念練習,擁有許多嗜好的丁菱娟,在繪畫上投注極大的熱情,享受興趣的同時,也找回當下的自己:「當我很忙碌,靜不下來的時候,只要一進到畫室,面前的那幅畫對我來說,將我拉回當下,腦中千迴百轉的念頭,都暫時離開了。」
除此之外,很多日常的活動都是入門正念的方式,其中包含腹式呼吸,以及感恩日記。感恩日記顧名思義便是每天寫下一天之中想感謝的人、事、物,藉由從日常生活中以不同角度思考,慢慢轉化看待事情的負面態度,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暖。韓國演員宋慧喬便是書寫感恩日記長達五年,重新獲得力量,突破當下面臨的低潮與困境。
與家人的相處中,了解傾聽的力量
圖片來源:Canva
《正念旅程》一書,是由一位進入青春期,對於未來感到迷惘的少女——瑪莉,和她的母親,一名腦神經科學家共同踏上前往愛爾蘭的旅途為起頭,路途兩人藉由相互交流,探詢生命意義的故事。
而旅途中,並非只有母親為女兒解惑,瑪莉獨特的觀點也讓母親獲得意料之外的收穫,這讓同樣擁有一兒一女的丁菱娟對《正念旅程》增添一分熟悉感,因為她也時常從與女兒的交流,獲得新的體悟。
由於長期身處領導層的位置,丁菱娟習慣遇到問題便馬上提出解方,然而迅速下決策與判斷使她失去傾聽他人意見的機會:「傾聽是一種很需要練習的能力,所以我開始慢下來。」無關乎對與錯,當對方邀請自己參與話題時,就算不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也可能從對話中獲得啟發,另闢另一條思考道路。
藉由女兒的提醒,丁菱娟開始學習花時間聆聽不同想法:「工作上,員工遇到什麼問題,我就希望對方趕快去解決,所以你就會覺得懶得解釋,直接給答案,但我覺得我女兒蠻好的,她提醒我有這個毛病。」從一個人身上學習,有時無關乎職位與年齡,因為每個人都存在視野的盲區,總會忽略一些沒有看到的小細節,然而,從不同人身上獲得看待事情的不同面向,能夠更了解自己。
邁入第三人生,重獲生命的意義
圖片來源:Canva
有一種說法,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的求學階段,以及第二階段的職場時期,最後則是第三階段的退休階段。從小,我們總是為了某個方向與目標向前衝刺,但進入第三人生時,面對不再需要追求某個目標、周圍人都勸你休息的時刻,反而很多人會無所適從,對一天漫長的空白時間感到恐懼。
「退休後角色的改變,若沒有調適的化,他可能就會失去整個重心。」丁菱娟堅持,退休後只是「退出」職場,然而另一階段的人生故事則重新展開,這也和將自己放在第一位這個概念有所呼應。
圖片來源:Canva
過往在學校或是職場,身為幫助社會運作的零件,每個人兢兢業業完成自己的本分,然而卻也容易埋沒在繁忙的生活,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因此她建議,就算退休後,也不要拋卻與外界的連結。無論是才藝班、或是參與一些活動,多接觸領域不同的人群,才不會使自己的社交圈越來越限縮,導致重心不穩而崩塌。
「你除去工作的責任,生活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丁菱娟從自身經驗反思,正因為邁入第三人生,她才有餘韻去思考過往因工作而逐漸遺忘對生活的熱情:「我覺得可以去探索生活的新領域,然後回歸自己,去思考還有什麼還沒做的,要趕快去做,這才是第三人生的意義。」
當人生不再為了獲得他人掌聲而行動,而是尋找自己認為有意義、想嘗試的挑戰,反轉生活的目標,從追求「成就感」,轉為追求「意義感」,藉由心境上的變化,找尋第三人生的方向。
練習正念思考,不被腦中的猴子束縛
圖片來源:Canva
《正念旅程》中透過母女之間的對話,並因應當中母親的角色,講述許多腦神經相關的科普知識,不過透過有趣的譬喻方式,讓讀者能夠輕易理解艱澀難懂的腦科學資訊。書中提到,大腦中有個地方叫做杏仁核(Amygdala),當腦中因為各種煩惱,意念分散時,腦中就像是存在一隻冥頑不靈的猴子,在大腦中蹦蹦跳跳,使大腦無法恢復平靜思緒。
「我們如果沒有正念的練習或是思考,你可能在當下會失控。」丁菱娟認為,養成練習正念的習慣,可以讓情緒即將潰堤的時候,暫時讓腦中的猴子安靜下來,避免在無意間脫口而出讓自己後悔的話語。
透過正念,我們可以將自我放回當下,不要急著責怪自己,而是試圖接受它、坦然去面對,並放下。雖然乍聽之下容易,然而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猴子還是會不斷冒出來,」不過丁菱娟認為,隨著時間增長,也使她面對事情的想法與態度越發成熟跟智慧,能夠更圓融處理以及調節情緒:「我覺得那個猴子好像比較安定一些,我也知道要怎麼去控制牠,不會被牠拉著走。」
學會放過自己,面對生活的每一瞬間
圖片來源:Canva
一向擁有超強行動力的丁菱娟,就算邁入第三人生,也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從四十歲開始,她每年設定目標學一樣新東西,而提及今年的計畫,她思考了一下,開玩笑道:「我覺得過了二十幾年,已經夠了,我不想再設立新目標了,我想要躺平。」
不過隨著越來越了解自己性格的同時,丁菱娟知曉自己無法阻止任何想要學習的熱情,不過設立目標變相成為一種限制,有種必須達成的壓力:「我反而要努力地放過自己,所以我決定不要再設立目標。」而是依循自我驅動力去學習好奇的事物。
除此之外,也不用執著於專研全新的興趣,重啟過往不擅長的事物,也能帶來嶄新風氣,擁有不同的體會。無論是練習正念、轉換看事情的角度,或是踏入第三人生,無論現在的你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感到不安焦慮的時候,學著專注當下,認真看待手中的每一件事,便能重回踏實平靜的心靈。
▌淺顯易懂的正念之道
本書藉由正處青春期躁動的女兒瑪莉,和身為腦科學家的母親一同踏上旅途,母女間一來一往的對話中,了解腦神經的知識,並試圖探究生命的意義。
藉由本書,讀者正如瑪莉,漸漸了解內心真實情感與想法,為人生開啟另一扇窗。
✦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