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的生命有什麽意义?」「我和别人有什麽不一样?」从小到大,你问过自己和别人这些问题吗?当你对生活感到焦虑和迷惘,你都如何寻找属於自己的答案?
《正念旅程》这本书,被称作「一部拓展生命维度的命定之书。」故事从一对母女的旅行开始,17岁的玛莉,在学年即将结束之际,和身为脑神经科学家的母亲一同前往爱尔兰,展开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脉小径的三天旅程。在旅途中,她与母亲展开了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对话,她们讨论着:人们的思想从何而来?世间万物如何左右我们步伐?我们该如何拿回生活的主导权?
面对大脑中那只躁动不安的猴子,母亲告诉玛莉:正念可以帮助你静下来、看清生命的迷雾。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在於作者用浅白的日常对话,传递了精炼的脑神经科学知识。本集节目邀请公关导师丁菱娟分享,我们可以透过收听迷诚品Podcast或是阅读此篇文章,了解正念与冥想,如何影响她的沟通之道与退休後的第三人生。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接触正念,转换调适压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Canva
丁菱娟可说是典型的「拼命三郎」,职场上不放弃任何机会,总是汲汲营营向前冲刺,虽然在工作压力、节奏极快的公关产业中达成目标,获得顶尖的成果,但回望过去第二人生中身体不时响起的警讯,丁菱娟为当时的生活型态进行深刻的反思。
「说来惭愧,压力很大的状况下,我跟一般人一样,用购物和按摩消解压力,觉得那样就是犒赏自己。」物质上的追求与获得,对大多人来说是纾解压力的方式,然而这只有达到表层的满足感,剥除这层面具後,便只剩下空虚与焦躁:「那种来自内心的快乐,只有在购物的一刹那,很短暂,然後就没有了。」意识到这一点的丁菱娟,发觉没日没夜的工作,让她逐渐丧失自我,人生中只剩下无限的工作行程,直到她迈入第三人生,便试图回归内在,踏上探索自我的旅途。
图片来源:Canva
正念(mindfulness)成为丁菱娟第三人生中重要的课题,最初认识正念的契机,源於第二人生中焦虑不已的日常:「有一次朋友看我很焦躁,所以建议我腹式呼吸,试着冷静下来,并专注呼吸。」
当时千头万绪、一片混乱的丁菱娟根本无法平静,然而每当思绪开始飘散的同时,她尝试慢慢地将自己拉回来,专注当下,回到呼吸本身:「那时候开始,我接触了正念,因为我觉得在第二人生老是专注在客户、员工、以及数字上,往往把自己放得很後面,後来第三人生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要回归自己,把自己放在最前面思考。」
▌面对自我情绪,缓解焦躁不安
从日常活动入门正念,反转正念的误解
图片来源:Canva
对於「正念」有些陌生的人,时常会将其与「正向」或是灵性层次的概念混淆,然而,正念并没有想像中艰涩难懂,也并非全然以积极正面的角度说服自己,而是期望人们专注当下,以不批判、开放的角度看待身心带来的感受,客观地接纳自我。
这也是正念与正向的不同之处,若只是纯粹强迫自己正向思考,而非遵循内心真实感受,那麽当自我期望不符合正面的思维产生落差,反而会陷入另一焦虑的循环,造成反效果。
实际上,就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兴趣,只要能够让自己专注当下,就是一种正念练习,拥有许多嗜好的丁菱娟,在绘画上投注极大的热情,享受兴趣的同时,也找回当下的自己:「当我很忙碌,静不下来的时候,只要一进到画室,面前的那幅画对我来说,将我拉回当下,脑中千回百转的念头,都暂时离开了。」
除此之外,很多日常的活动都是入门正念的方式,其中包含腹式呼吸,以及感恩日记。感恩日记顾名思义便是每天写下一天之中想感谢的人、事、物,藉由从日常生活中以不同角度思考,慢慢转化看待事情的负面态度,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韩国演员宋慧乔便是书写感恩日记长达五年,重新获得力量,突破当下面临的低潮与困境。
与家人的相处中,了解倾听的力量
图片来源:Canva
《正念旅程》一书,是由一位进入青春期,对於未来感到迷惘的少女——玛莉,和她的母亲,一名脑神经科学家共同踏上前往爱尔兰的旅途为起头,路途两人藉由相互交流,探询生命意义的故事。
而旅途中,并非只有母亲为女儿解惑,玛莉独特的观点也让母亲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这让同样拥有一儿一女的丁菱娟对《正念旅程》增添一分熟悉感,因为她也时常从与女儿的交流,获得新的体悟。
由於长期身处领导层的位置,丁菱娟习惯遇到问题便马上提出解方,然而迅速下决策与判断使她失去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倾听是一种很需要练习的能力,所以我开始慢下来。」无关乎对与错,当对方邀请自己参与话题时,就算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也可能从对话中获得启发,另辟另一条思考道路。
藉由女儿的提醒,丁菱娟开始学习花时间聆听不同想法:「工作上,员工遇到什麽问题,我就希望对方赶快去解决,所以你就会觉得懒得解释,直接给答案,但我觉得我女儿蛮好的,她提醒我有这个毛病。」从一个人身上学习,有时无关乎职位与年龄,因为每个人都存在视野的盲区,总会忽略一些没有看到的小细节,然而,从不同人身上获得看待事情的不同面向,能够更了解自己。
迈入第三人生,重获生命的意义
图片来源:Canva
有一种说法,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的求学阶段,以及第二阶段的职场时期,最後则是第三阶段的退休阶段。从小,我们总是为了某个方向与目标向前冲刺,但进入第三人生时,面对不再需要追求某个目标、周围人都劝你休息的时刻,反而很多人会无所适从,对一天漫长的空白时间感到恐惧。
「退休後角色的改变,若没有调适的化,他可能就会失去整个重心。」丁菱娟坚持,退休後只是「退出」职场,然而另一阶段的人生故事则重新展开,这也和将自己放在第一位这个概念有所呼应。
图片来源:Canva
过往在学校或是职场,身为帮助社会运作的零件,每个人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本分,然而却也容易埋没在繁忙的生活,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因此她建议,就算退休後,也不要抛却与外界的连结。无论是才艺班、或是参与一些活动,多接触领域不同的人群,才不会使自己的社交圈越来越限缩,导致重心不稳而崩塌。
「你除去工作的责任,生活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丁菱娟从自身经验反思,正因为迈入第三人生,她才有余韵去思考过往因工作而逐渐遗忘对生活的热情:「我觉得可以去探索生活的新领域,然後回归自己,去思考还有什麽还没做的,要赶快去做,这才是第三人生的意义。」
当人生不再为了获得他人掌声而行动,而是寻找自己认为有意义、想尝试的挑战,反转生活的目标,从追求「成就感」,转为追求「意义感」,藉由心境上的变化,找寻第三人生的方向。
练习正念思考,不被脑中的猴子束缚
图片来源:Canva
《正念旅程》中透过母女之间的对话,并因应当中母亲的角色,讲述许多脑神经相关的科普知识,不过透过有趣的譬喻方式,让读者能够轻易理解艰涩难懂的脑科学资讯。书中提到,大脑中有个地方叫做杏仁核(Amygdala),当脑中因为各种烦恼,意念分散时,脑中就像是存在一只冥顽不灵的猴子,在大脑中蹦蹦跳跳,使大脑无法恢复平静思绪。
「我们如果没有正念的练习或是思考,你可能在当下会失控。」丁菱娟认为,养成练习正念的习惯,可以让情绪即将溃堤的时候,暂时让脑中的猴子安静下来,避免在无意间脱口而出让自己後悔的话语。
透过正念,我们可以将自我放回当下,不要急着责怪自己,而是试图接受它、坦然去面对,并放下。虽然乍听之下容易,然而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猴子还是会不断冒出来,」不过丁菱娟认为,随着时间增长,也使她面对事情的想法与态度越发成熟跟智慧,能够更圆融处理以及调节情绪:「我觉得那个猴子好像比较安定一些,我也知道要怎麽去控制牠,不会被牠拉着走。」
学会放过自己,面对生活的每一瞬间
图片来源:Canva
一向拥有超强行动力的丁菱娟,就算迈入第三人生,也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从四十岁开始,她每年设定目标学一样新东西,而提及今年的计画,她思考了一下,开玩笑道:「我觉得过了二十几年,已经够了,我不想再设立新目标了,我想要躺平。」
不过随着越来越了解自己性格的同时,丁菱娟知晓自己无法阻止任何想要学习的热情,不过设立目标变相成为一种限制,有种必须达成的压力:「我反而要努力地放过自己,所以我决定不要再设立目标。」而是依循自我驱动力去学习好奇的事物。
除此之外,也不用执着於专研全新的兴趣,重启过往不擅长的事物,也能带来崭新风气,拥有不同的体会。无论是练习正念、转换看事情的角度,或是踏入第三人生,无论现在的你处於人生哪个阶段,感到不安焦虑的时候,学着专注当下,认真看待手中的每一件事,便能重回踏实平静的心灵。
▌浅显易懂的正念之道
本书藉由正处青春期躁动的女儿玛莉,和身为脑科学家的母亲一同踏上旅途,母女间一来一往的对话中,了解脑神经的知识,并试图探究生命的意义。
藉由本书,读者正如玛莉,渐渐了解内心真实情感与想法,为人生开启另一扇窗。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