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之間興起的 Y2K 文化,許多復古的懷舊情懷,以及時不時就會再度流行的時尚衣著,以及經典老片修復後重新上映……這些美好的回憶總是過了一陣子便會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吹起一股新的潮流。
這是不是意味著,大多人還是對於這些復古的文化抱持著念舊的心理呢?就算串流平台非常便利,然而收藏黑膠的興趣也不會因此消逝。或許在高科技的世界中,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會懷念過往的一切。
小說《時光庇護所》便是以此做為創作的主題。當治療失智症的醫生高斯汀為了病患開設了「往日診所」,並將空間建設成病患腦中尚未遺忘的美好光景,使病患能夠沉浸其中。然而,這卻引起了大批為患病的人也想前往內心最懷念的時光,最後演變為所有人為了想回到過去生活而發起公投。美好的回憶引發強烈的吸引力,但真的能藉由過去的回憶獲得全然的庇護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寂寞出版社,首圖由寂寞出版社提供}
▌返回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專門治療失智症的醫生高斯汀,開設了往日診所,將空間設置成病患夢想中的模樣。
然而,越來越多沒有生病的人想入住旅館,甚至發起公投,渴望讓一切回歸過去的時光?
▊作者
吉奧基.戈斯波丁諾夫(Georgi Gospodinov)
1968 年生於保加利亞揚博爾,是該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創作涵蓋詩歌、散文、小說、圖像小說、歌劇劇本、短片劇本等多種體裁。
1999年,處女作《自然小說》出版,之後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是當代譯介最廣的保加利亞作品。
一場忘卻現實的車禍
圖片來源:寂寞出版提供
日本朋友曾談及親人昏迷後甦醒的故事。那是年長他多歲的堂哥。某次加班至深夜,開車返家途中,疑因視線不良發生車禍,撞擊猛烈,重傷昏迷。醫生告知可能無法甦醒,甚或成為植物人。然而,一個半月後,他奇蹟似的醒來。
甦醒後的身體機能大致正常,卻始終一語不發。返家休養期間,他多半靜躺著,除複診外幾乎足不出戶。時日推移,沉默彷彿成了他與世界隔絕的牆,也似種自我防衛。直至半年後的某個午後,他午睡醒來,忽然開口說話,可說話的語調、用字皆與從前截然不同。他自稱豐臣秀吉的家臣,一名忠心的武士,正參與戰爭,駐守要地,於戰事中受傷昏迷,醒來時竟發現身處陌生的世界。
家人起初以為這是創傷後的迷亂,但他神情平靜,語句清晰,彷彿確實記得那個時代。他說自己醒來察覺身處異地,深感震驚迷惑,以致無法言語。此後,他更少與人來往。偶有人見他於庭院練刀術,動作規矩沉穩,他說話的口氣古怪,總以敬語與人交談,如同一齣大河劇。
伯父曾為此感到氣惱,認為兒子在逃避現實;但伯母始終包容,從不多言。他若沉默,她便靜靜陪伴;他若自稱武士,她亦微笑點頭。某次旁人半開玩笑地問:「為何是豐臣秀吉?」伯母罕見地回應:「那可是日本的重要時代啊!我們能活在今天是從那時代一步步走來的,他若真從那時代回來,那不是很好嗎?」乍聞荒誕,可在當時的情境下,意外存有溫柔與寬宥。
閱讀《時光庇護所》時,總想起她的那段話:「若真從那個時代回來,那不是很好嗎?」
▌更多小說清單推薦
《時光庇護所》逃避現實,重返過去的美好記憶
圖片來源:寂寞出版提供
《時光庇護所》是部關於記憶、遺忘與時間的小說,亦是封寫給人類的「往日」情書。故事由精神科醫師高斯汀展開,他於瑞士創設一所療養機構,為失智症患者打造「往日房間」,重現 1960 年代的起居室、1970 年代的商店街等情境,讓他們活在熟悉的時代裡。房裡播放當時的音樂、擺放舊日報紙與家電、甚至模擬老香菸的味道,只為讓記憶能停留久一些。
作者透過詩意的語言,哲學的敏感,如散文般時而深刻對話,時而囈語呢喃,逐步構築龐然的想像世界。書中「往日診所」的效應逐漸擴大,吸引愈來愈多的「健全人」主動投身其中,有人逃避現實,有人沉迷回憶。從個人記憶的安放之所,往日診所日漸轉為群體選擇,甚至牽涉國家政策。當整個社會開始公投決定「重返哪個年代」,故事開展了一道詰問:若人們選擇沉浸過去,是否意味已全然放棄未來?
然而,人們為何會選擇沉浸過去,全然放棄未來?
圖片來源:寂寞出版提供
前年日本朋友來台旅行時,再度提起堂哥的近況。伯父因疫情逝世,葬禮結束後不久,某晚,伯母夜半醒來,下樓倒水,經過和室時,聽見輕輕的啜泣聲。她悄悄推開門,看到堂哥擁著伯父的遺像,克制地哭泣,身體顫抖,口中一遍遍輕聲說著:「對不起、對不起……」那一刻,他不再是武士,而是她熟悉的失去多年的孩子。她靜靜地於門外望著,無聲落淚。翌日清晨,他再次成了豐臣秀吉的家臣,昨夜彷彿從未發生過。
朋友說,他記得伯母後來極少談起堂哥,偶爾一次談起時曾輕聲說:「那時他工作好辛苦,常說自己快活不下去,想死。但現在他還活著啊,活著就好……」
《時光庇護所》映照現實與懷舊的距離
圖片來源:寂寞出版提供
閱讀《時光庇護所》時,書裡有兩段話始終縈繞心底:「往日不只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有時候,那還是你想像出來的東西。」、「和你擁有共同往日的人離開時,也帶走了一半的往日。事實上,他們帶走一切,因為並沒有所謂的『一半往日』這樣的東西。……我失去了一切。往日只能四手聯彈,至少要四隻手。」
人們為了生存,透過往日尋覓生命的痕跡,在尋跡的過程中,由記憶的紋理生出另一種可能的往日,將自己埋藏進去,同時發生異變。有的人仍活在現實之中,有的人或因各種原由,跳脫原本的生命,墜入另一種記憶的深淵。
我們懷念的是過去本身,抑或是熟悉的確定感?當社會焦慮日增,愈來愈多人選擇活在記憶裡。書中的「往日診所」既溫柔且殘酷,它們讓人短暫忘憂,但也可能讓人逐漸喪失面對現實的能力。這是關於愛與恐懼的選擇:你願意留在某個不再改變的過去,或走向充滿未知的未來?
圖片來源:寂寞出版提供
《時光庇護所》是過去與現在對映的鏡子,映照我們與記憶的距離。我們對未來失望的程度,決定了對過往依戀的深度。當社會益發動盪,人們益發渴望曾經純粹的年代,這或許是本書最溫柔的警醒:記憶如此美麗,卻不應成為枷鎖。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是否記得,而是能否於懷舊與現實之間取得平衡。
於這樣的平衡裡,我們仍得以安定地生存,即使擁抱深沉的眼淚,哀哀地喘息著,可我們仍堅持此般的自己,只因有記憶裡的那些人。如書中所述:「一間時光庇護所。我們希望打開一扇進入時光的窗,讓病人住在裡面,還有他們所愛的人也一起。」
✦
▌更多【寂寞出版】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