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之间兴起的 Y2K 文化,许多复古的怀旧情怀,以及时不时就会再度流行的时尚衣着,以及经典老片修复後重新上映……这些美好的回忆总是过了一阵子便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吹起一股新的潮流。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多人还是对於这些复古的文化抱持着念旧的心理呢?就算串流平台非常便利,然而收藏黑胶的兴趣也不会因此消逝。或许在高科技的世界中,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会怀念过往的一切。
小说《时光庇护所》便是以此做为创作的主题。当治疗失智症的医生高斯汀为了病患开设了「往日诊所」,并将空间建设成病患脑中尚未遗忘的美好光景,使病患能够沉浸其中。然而,这却引起了大批为患病的人也想前往内心最怀念的时光,最後演变为所有人为了想回到过去生活而发起公投。美好的回忆引发强烈的吸引力,但真的能藉由过去的回忆获得全然的庇护吗?
{本文经授权转载寂寞出版社,首图由寂寞出版社提供}
▌返回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专门治疗失智症的医生高斯汀,开设了往日诊所,将空间设置成病患梦想中的模样。
然而,越来越多没有生病的人想入住旅馆,甚至发起公投,渴望让一切回归过去的时光?
▊作者
吉奥基.戈斯波丁诺夫(Georgi Gospodinov)
1968 年生於保加利亚扬博尔,是该国当代最着名的作家之一,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图像小说、歌剧剧本、短片剧本等多种体裁。
1999年,处女作《自然小说》出版,之後翻译成二十多国语言,是当代译介最广的保加利亚作品。
一场忘却现实的车祸
图片来源:寂寞出版提供
日本朋友曾谈及亲人昏迷後苏醒的故事。那是年长他多岁的堂哥。某次加班至深夜,开车返家途中,疑因视线不良发生车祸,撞击猛烈,重伤昏迷。医生告知可能无法苏醒,甚或成为植物人。然而,一个半月後,他奇蹟似的醒来。
苏醒後的身体机能大致正常,却始终一语不发。返家休养期间,他多半静躺着,除复诊外几乎足不出户。时日推移,沉默彷佛成了他与世界隔绝的墙,也似种自我防卫。直至半年後的某个午後,他午睡醒来,忽然开口说话,可说话的语调、用字皆与从前截然不同。他自称丰臣秀吉的家臣,一名忠心的武士,正参与战争,驻守要地,於战事中受伤昏迷,醒来时竟发现身处陌生的世界。
家人起初以为这是创伤後的迷乱,但他神情平静,语句清晰,彷佛确实记得那个时代。他说自己醒来察觉身处异地,深感震惊迷惑,以致无法言语。此後,他更少与人来往。偶有人见他於庭院练刀术,动作规矩沉稳,他说话的口气古怪,总以敬语与人交谈,如同一出大河剧。
伯父曾为此感到气恼,认为儿子在逃避现实;但伯母始终包容,从不多言。他若沉默,她便静静陪伴;他若自称武士,她亦微笑点头。某次旁人半开玩笑地问:「为何是丰臣秀吉?」伯母罕见地回应:「那可是日本的重要时代啊!我们能活在今天是从那时代一步步走来的,他若真从那时代回来,那不是很好吗?」乍闻荒诞,可在当时的情境下,意外存有温柔与宽宥。
阅读《时光庇护所》时,总想起她的那段话:「若真从那个时代回来,那不是很好吗?」
▌更多小说清单推荐
《时光庇护所》逃避现实,重返过去的美好记忆
图片来源:寂寞出版提供
《时光庇护所》是部关於记忆、遗忘与时间的小说,亦是封写给人类的「往日」情书。故事由精神科医师高斯汀展开,他於瑞士创设一所疗养机构,为失智症患者打造「往日房间」,重现 1960 年代的起居室、1970 年代的商店街等情境,让他们活在熟悉的时代里。房里播放当时的音乐、摆放旧日报纸与家电、甚至模拟老香菸的味道,只为让记忆能停留久一些。
作者透过诗意的语言,哲学的敏感,如散文般时而深刻对话,时而呓语呢喃,逐步构筑庞然的想像世界。书中「往日诊所」的效应逐渐扩大,吸引愈来愈多的「健全人」主动投身其中,有人逃避现实,有人沉迷回忆。从个人记忆的安放之所,往日诊所日渐转为群体选择,甚至牵涉国家政策。当整个社会开始公投决定「重返哪个年代」,故事开展了一道诘问:若人们选择沉浸过去,是否意味已全然放弃未来?
然而,人们为何会选择沉浸过去,全然放弃未来?
图片来源:寂寞出版提供
前年日本朋友来台旅行时,再度提起堂哥的近况。伯父因疫情逝世,葬礼结束後不久,某晚,伯母夜半醒来,下楼倒水,经过和室时,听见轻轻的啜泣声。她悄悄推开门,看到堂哥拥着伯父的遗像,克制地哭泣,身体颤抖,口中一遍遍轻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那一刻,他不再是武士,而是她熟悉的失去多年的孩子。她静静地於门外望着,无声落泪。翌日清晨,他再次成了丰臣秀吉的家臣,昨夜彷佛从未发生过。
朋友说,他记得伯母後来极少谈起堂哥,偶尔一次谈起时曾轻声说:「那时他工作好辛苦,常说自己快活不下去,想死。但现在他还活着啊,活着就好……」
《时光庇护所》映照现实与怀旧的距离
图片来源:寂寞出版提供
阅读《时光庇护所》时,书里有两段话始终萦绕心底:「往日不只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有时候,那还是你想像出来的东西。」、「和你拥有共同往日的人离开时,也带走了一半的往日。事实上,他们带走一切,因为并没有所谓的『一半往日』这样的东西。……我失去了一切。往日只能四手联弹,至少要四只手。」
人们为了生存,透过往日寻觅生命的痕迹,在寻迹的过程中,由记忆的纹理生出另一种可能的往日,将自己埋藏进去,同时发生异变。有的人仍活在现实之中,有的人或因各种原由,跳脱原本的生命,坠入另一种记忆的深渊。
我们怀念的是过去本身,抑或是熟悉的确定感?当社会焦虑日增,愈来愈多人选择活在记忆里。书中的「往日诊所」既温柔且残酷,它们让人短暂忘忧,但也可能让人逐渐丧失面对现实的能力。这是关於爱与恐惧的选择:你愿意留在某个不再改变的过去,或走向充满未知的未来?
图片来源:寂寞出版提供
《时光庇护所》是过去与现在对映的镜子,映照我们与记忆的距离。我们对未来失望的程度,决定了对过往依恋的深度。当社会益发动荡,人们益发渴望曾经纯粹的年代,这或许是本书最温柔的警醒:记忆如此美丽,却不应成为枷锁。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是否记得,而是能否於怀旧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
於这样的平衡里,我们仍得以安定地生存,即使拥抱深沉的眼泪,哀哀地喘息着,可我们仍坚持此般的自己,只因有记忆里的那些人。如书中所述:「一间时光庇护所。我们希望打开一扇进入时光的窗,让病人住在里面,还有他们所爱的人也一起。」
▌更多【寂寞出版】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