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皇冠文化,首圖由皇冠文化提供}
▌湊佳苗出道十五年的黑暗之作
蝴蝶博士榊史朗從小身邊就伴隨著蝴蝶,從埋藏蝴蝶的屍體,再到學會製作標本,史朗對於蝴蝶產生強烈的渴望與熱愛。
後來投入蝴蝶研究的他,帶著兒子回到兒時的家,看見五位美少年的史朗,新中逐漸浮起一個危險的念頭……
▊作者
湊佳苗
一九七三年生於廣島,是日本當前最受矚目的暢銷名家。
出人意表的爭議情節,引人入勝的文字功力,以及闔上書之後仍令人反芻再三的懸疑餘韻和人性掙扎,是她的作品能夠博得讀者和評論家一致好評的最大魅力所在,被譽為「黑暗系小說女王」。
湊佳苗《告白》到《人類標本》書寫題材的轉變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提供
Q1:老師的創作,經常以鋒利的筆法切開人性的外皮,繼出道作《告白》,揭露校園霸凌、教育問題,接下來持續透過《少女》、《贖罪》、《為了N》、《母性》等作,描寫崩壞的青春、扭曲的親子關係、罪與罰的辯證等議題,將人心的赤裸陰鬱挖出攤開在讀者面前。近年的作品如《未來》、《廣播社》、《落日》等,則能感受到人性較明亮、帶著救贖色彩的一面。
《人類標本》是老師出道十五週年的紀念之作,您曾在接受訪問時提到,這次是時候回歸原點了。這部作品從書名開始就讓人感受到不容小覷的黑暗。再次書寫「黑暗系推理」,您的心境、創作模式是否有任何轉變?
A:《告白》是我踏入文壇的第一部小說,在創作過程中,完全不需要在意周遭的眼光,但是成為作家之後,當時孩子還在讀小學,為了避免孩子因為周圍的偏見而受到傷害,所以我自我設限,在作品中避免出現性和暴力的內容,描寫殘酷的場景時,也盡可能用委婉的方式表達。但是,隨著孩子成年,不需要再顧慮周圍人的反應,於是就卸下了自我的限制,即使在描寫殘酷的場景時,我也努力比之前更徹底、描寫得更入骨。
Q2:過去老師多以女性視角來創作,許多作品如《告白》、《母性》、《惡毒女兒.聖潔母親》等,對母女關係更有細緻深刻的描繪。在小說《反轉》中,您頭一次以男性為主角描寫,並曾分享您會特別觀察身邊的男性,去模擬角色心境。
這次您不僅再次嘗試以男性視角書寫,更選擇了「父子」的設定。這項嘗試有為您帶來什麼樣的挑戰嗎?您是否為此做了任何研究或準備呢?
A:在簽書會等場合,經常有讀者希望我寫「父親和兒子」的故事,所以我就決定改天要來寫這樣的故事。我並不覺得是太困難的事,只是這次強烈意識到要聚焦在「父母和子女」這個主題,事先並沒有特別針對這件事蒐集資料,而是在腦海中勾勒各種「父母和子女」的組合,最後寫下了最符合故事主題的「父親與兒子」的故事。
Q3:承上題,除了父子關係,這次您也挑戰了一向迴避的「弒子」題材。是什麼讓您決定做出這項突破?
A:在剛出道時,身為人母,這的確是我最不願意想像的主題,但是身為小說家,卻又很想挑戰這個主題,所以我決定以後再來寫。如前所說,因為我家的孩子已經成年,我認為能夠跳脫自己和孩子的個人視角,從客觀的視角描寫更具普遍性的父母和子女,所以就決定來挑戰。
湊佳苗從《人類標本》傳遞美與惡彼此互相輝映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提供
Q4:老師出道至今,累積了超過三十部作品,圍繞各式各樣的議題書寫,如校園霸凌、毒親、教育、媒體亂象、道德倫理、司法制度等,每部作品都是老師對這個世界所提出的探問。
在《人類標本》中,也觸及青少年犯罪、親子問題、道德倫理、網路暴力等面向,而同時,這些人性的黑暗面,卻與「美」同時被陳列在讀者眼前,讓人不禁思考,美與惡會不會是一體兩面?老師是否想透過這部作品,向世界提出什麼問題,或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呢?
A:什麼是「美」?什麼是惡?人類不是透過多數決,決定了判斷的標準嗎?我藉由蝴蝶和人類不同的視覺方式,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部作品,從客觀的角度,思考自己所看到的世界。
Q5:在小說中,「蝴蝶博士」不惜殺害少年們,也要追求極致的藝術;而被殺害的少年,分別對應不同的蝴蝶,老師將人性的複雜面向與蝴蝶多樣化的外型、習性以巧妙的方式作連結,非常有意思。能否請老師和我們分享創作這部作品的契機呢?
A:首先,我想製作人類的「標本」。我想挑戰是否能夠運用文字,表達一眼就可以瞭解那個人的特徵,訴諸視覺的效果。我想起童年時代熱中的昆蟲採集,決定將蝴蝶作為象徵性的意象。在查蝴蝶的相關資料後,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特性,尤其對蝴蝶視覺系統產生了興趣。於是我開始思考,藝術到底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是同樣的世界嗎?
在這個基礎上,逐漸醞釀出這部作品的主題——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但我們是否理所當然地以為別人看到的和我們一樣,並以此為前提思考和行動。從我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告白》開始,我就一直在摸索,從不同的視角看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在《人類標本》這部作品中,不僅從心理層面,更從視覺的角度切入,探討這個問題。
Q6:老師說過《人類標本》是您十五年作家生涯中,所寫下最有趣的一部作品。您最滿意這部小說的哪個部分呢?
A:在挑戰蝴蝶博士和藝術家這些之前從來不曾寫過的人物過程中,有很多新的發現。而且,嘗試用文字傳達色彩後,使作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立體感。寫完重新閱讀時,覺得「寫了一個好看的故事」,內心感到很滿足。
▌更多小說家專訪文章
湊佳苗未來的寫作規劃與願景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提供
Q7:老師如何看待自己「作家、小說家」這個身分?書寫對老師來說是什麼呢?
A:小說家寫故事,和素昧平生的讀者分享這個故事,因此產生連結,我認為這是很幸福的職業。故事經常以影像的方式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寫作是我和別人分享這些影像的手段。聽到讀者說自己的作品「很好看」最令人高興。
Q8:承上題,老師是否希望透過寫作,達成什麼樣的願景或目標?
A:我並沒有特別想要透過作品向讀者傳達什麼的想法,只是希望藉由各式各樣故事的交流,和世界各地的人產生交集,減輕生活的不易,人生就會更快樂。
Q9:老師的作品,改編成非常多影視作品,無論是書籍或影視,在台灣都相當受到讀者喜愛。老師方便透露接下來的創作計畫嗎?您是否有想要挑戰書寫的主題?
A:日本將在十一月推出新的作品《曉星》(暫譯)。這是至今為止所寫的作品中,最有爭議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愛的作品。目前正在連載的《王國》(暫譯),是描寫一群熱愛大海的帥哥的故事。二十多歲時的潛水經驗,在這次的寫作中派上了用場。年底到明年春天期間,陸續有改編的影視作品問世,請各位讀者期待。
Q10:謝謝老師接受訪問,非常期待《人類標本》的上市。最後是不是能請老師對台灣讀者說一些話?
A:感謝台灣讀者一直以來的支持。我在去年(2024年9月)有幸去了台灣,如果未來有其他和台灣讀者見面的活動,我也很樂意參加。
今後也請多指教。
✦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