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緞帶》是小川糸2013年於日本出版的長篇小說,當中仍以她獨有的溫柔筆觸,描繪人與人、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同年出版的小說《再見了,過去的我》,皆述說著同樣的核心主題:「失去」與「告別」。
《緞帶》中故事情節講述少女與祖母共同孵化一顆鳥蛋,並將誕生的玄鳳鸚鵡取名為「Ribbon」,少女細心飼養小鳥,愉快的相處過程中,彷彿一切都不會改變與結束,然而卻在某天,小鳥如同牠的名字一般,像一條飛揚空中的緞帶,向遠方飛去……
小說中,Ribbon身為一隻小鳥,卻成為人與人之間關係橋梁的重要連結。本次邀請小川糸來談談當初書寫《緞帶》一書的時候,為何會以小鳥作為本書的主角?對於小鳥、以及親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又如何透過文字傳遞出來?藉由告別過去,又該如何重整內心,迎來新的開始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皇冠文化,首圖由皇冠文化提供}
▌學會放手與告別
少女與祖母共同撫育一顆鳥蛋,將當中孵化的小鳥取名為Ribbon,一人一鳥共度開心的日子時,某天小鳥卻飛離家中。
Ribbon為所有在人生中流離失所的人尋回歸處,牠成為所有人之間的連結,帶來貼近內心深處的安慰。
▊作者
小川糸
作家。以《蝸牛食堂》一書出道,一舉成為超級暢銷之作。該書於二○一一年獲得義大利書報亭文學獎(PREMIO BANCARELLA),二○一三年獲得法國尤金妮.布哈吉耶小說獎(Le Grand Prix Eugénie Brazier)。
Q1:《緞帶》的主角是小鳥「Ribbon」,書中人與鳥的互動描寫令人身歷其境。老師以前養過鳥嗎?為什麼會想創作以鳥為主角的故事呢?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小學的時候,我養過一隻虎皮鸚鵡。
我父親一直隨身攜帶著我小時候的照片,放在他的錢包裡。照片中,我坐在爸爸盤著的腿上,肩膀上就停著那隻虎皮鸚鵡。
現在回想起來,家裡的鳥籠裡一直都養著各種鳥類。
我也養過玄鳳鸚鵡。
小鳥對我來說是非常親近的生物。
Q2:老師在訪談中提到:「我希望能藉由這個故事,實現我小時候沒能為祖母做到的事。」想請問這本書的哪些部分,寄託了老師對祖母的思念呢?
我的童年時期和祖母相處的時間很長,但我直到長大成人後才意識到,小時候可能因為不懂事、不夠成熟,有時讓祖母傷心了。
我心裡一直有著「如果當時能更溫柔地對待她就好了」的懊悔。我想,我心中對於「孫女」的理想相處模式,就反映在這本書裡「我」與「阿堇」的關係之中。
▌更多日本作家專訪文章
Q3:故事裡也有提到保護鳥類的設施「鳥之家」。老師在撰寫本書時,是否曾閱讀過與鳥相關的書籍,或是到過與鳥相關的地方?採取過程中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事嗎?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當提到動物保護設施,大家總是第一時間想到狗或貓,但日本其實也有鳥類專門的保護設施。我在寫作時曾造訪過這些機構,並請教他們。
我在那裡得知,有些鸚鵡甚至能活到六十歲。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如果要把鳥類當作人生的伴侶,需要相當程度的決心。
Q4:這個故事有很大一部分與歷史上的「東西德分裂事件」有關,選用這起歷史事件是否有什麼含意?老師選擇旅居柏林,是否對柏林有什麼特殊的情感?
在實際居住於柏林之後,我才知道柏林有著多樣的歷史,以及當地人如何正視這些歷史。身為日本人,我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是必須學習的。
Q5:您在《緞帶》寫到:「Ribbon就像一條緞帶,會永遠將我和妳綁在一起。」Ribbon不只聯繫了人與人,也將每個角色的故事串連在一起。對老師來說,聯繫或說緣分是什麼呢?是什麼東西將您與重要的人綁在一起?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原本毫無所圖、只是下意識過活的Ribbon,最終卻能將人與人聯繫在一起,將故事與故事聯繫在一起。
我想,會不會人類也是如此,我自己也和無數的「什麼」以透明的絲線相連呢?
如此想像之後,就覺得或許我們真的就是「一體」,所有的一切都緊密相繫在一起吧。
Q6:《緞帶》中有許多富有個性、既溫柔又堅毅的女性角色,例如祖母阿堇、插畫家美步子、編輯明里。其中稱自己「有人說我纖細、柔弱,那可是大錯特錯」、「作畫時就像處在地獄一樣痛苦」的美步子,更令我們聯想到老師。老師對於自己和創作也有類似的心情嗎?
《緞帶》是在二○一三年出版的,所以執筆創作時是更早在那之前。距今已經十年以上,我想我對於寫作這件事的看法也漸漸在轉變。
Q7:《緞帶》與《再見了,過去的我》都是老師二○一三年的作品,無論是與身邊的事物或是與過去的自己告別,都和「離別」息息相關。十年後的今天,老師對於「離別」是否有什麼想法上的轉變呢?
我認為分離必然隨著相遇而來。
但也正因為有分離,才能有新的相遇。
人們往往認為分離是痛苦、是悲傷的,但若從整個人生這樣宏觀的角度去看,分離並不只有負面的地方。
或許重要的是,當生命走到盡頭時,自己是否感到幸福吧。
為此,我有時認為分離也是必要的。
Q8:這次台灣將同時出版《緞帶》單行本與文庫本兩款封面版本,無論是手繪或是刺繡,都將Ribbon的可愛完整呈現出來。老師當時看到這兩幅畫作時,有什麼感受呢?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Ribbon的身體小到能放在手掌心,在這點上牠是非常脆弱的;但另一方面,牠有能飛到任何地方的翅膀,這樣的牠又是非常強大而堅韌的生命。我認為兩款封面都描繪出了這兩方面的感覺。
藉由繪畫的力量,我對Ribbon的愛意又更加深刻了。
Q9:台灣讀者都相當期待能閱讀到更多老師的作品,最後能否請老師與台灣讀者說幾句話?
去年,我有幸造訪了台灣的高雄市立圖書館,有機會與許多台灣讀者見面。
那真是一段非常開心又幸福的時光。
透過故事,我可以跨越國界,與這麼多讀者結下緣分,我認為這就是我寫作最大的回報。
非常非常感謝各位拿起我的書。
✦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