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緞帶》作者小川糸專訪:每一次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相遇
撰文 皇冠文化出版社編輯目錄
▌學會放手與告別
Q1:《緞帶》的主角是小鳥「Ribbon」,書中人與鳥的互動描寫令人身歷其境。老師以前養過鳥嗎?為什麼會想創作以鳥為主角的故事呢?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小學的時候,我養過一隻虎皮鸚鵡。
Q2:老師在訪談中提到:「我希望能藉由這個故事,實現我小時候沒能為祖母做到的事。」想請問這本書的哪些部分,寄託了老師對祖母的思念呢?
▌更多日本作家專訪文章
Q3:故事裡也有提到保護鳥類的設施「鳥之家」。老師在撰寫本書時,是否曾閱讀過與鳥相關的書籍,或是到過與鳥相關的地方?採取過程中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事嗎?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當提到動物保護設施,大家總是第一時間想到狗或貓,但日本其實也有鳥類專門的保護設施。我在寫作時曾造訪過這些機構,並請教他們。
Q4:這個故事有很大一部分與歷史上的「東西德分裂事件」有關,選用這起歷史事件是否有什麼含意?老師選擇旅居柏林,是否對柏林有什麼特殊的情感?
在實際居住於柏林之後,我才知道柏林有著多樣的歷史,以及當地人如何正視這些歷史。身為日本人,我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是必須學習的。
Q5:您在《緞帶》寫到:「Ribbon就像一條緞帶,會永遠將我和妳綁在一起。」Ribbon不只聯繫了人與人,也將每個角色的故事串連在一起。對老師來說,聯繫或說緣分是什麼呢?是什麼東西將您與重要的人綁在一起?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原本毫無所圖、只是下意識過活的Ribbon,最終卻能將人與人聯繫在一起,將故事與故事聯繫在一起。
Q6:《緞帶》中有許多富有個性、既溫柔又堅毅的女性角色,例如祖母阿堇、插畫家美步子、編輯明里。其中稱自己「有人說我纖細、柔弱,那可是大錯特錯」、「作畫時就像處在地獄一樣痛苦」的美步子,更令我們聯想到老師。老師對於自己和創作也有類似的心情嗎?
Q7:《緞帶》與《再見了,過去的我》都是老師二○一三年的作品,無論是與身邊的事物或是與過去的自己告別,都和「離別」息息相關。十年後的今天,老師對於「離別」是否有什麼想法上的轉變呢?
Q8:這次台灣將同時出版《緞帶》單行本與文庫本兩款封面版本,無論是手繪或是刺繡,都將Ribbon的可愛完整呈現出來。老師當時看到這兩幅畫作時,有什麼感受呢?
圖片來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Ribbon的身體小到能放在手掌心,在這點上牠是非常脆弱的;但另一方面,牠有能飛到任何地方的翅膀,這樣的牠又是非常強大而堅韌的生命。我認為兩款封面都描繪出了這兩方面的感覺。
Q9:台灣讀者都相當期待能閱讀到更多老師的作品,最後能否請老師與台灣讀者說幾句話?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