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的終點,是平安回家!新手必備行前指南|迷誠品 YouTube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然而登山確實需要做好更多的行前準備,才能盡情享受登山的樂趣。根據山難事故統計,高山症僅佔約4%的事故比例,而最常見的意外事故則是「迷路」。數據的顯示代表,爬山新手更應重視充分的事前準備,還有對自身體能的正確認識。迷誠品 YouTube 最新一集的〈書送話題〉便與大家探討登山相關議題,帶你了解成為「登山初心者」時,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行前準備、危機處理、裝備清單,給新手的登山懶人包|書送話題
➤ 一起認識台灣山岳基礎知識

-山峰海拔越高,不一定代表攀登越困難
登山必然要對「山」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儘管爬百岳聽起來相當困難,但其實海拔高度與難度其實是呈現反比的現象。如果以高度來區分,2500公尺以上被稱為高山,這些高海拔的山岳,像是玉山、雪山和南湖大山,都位於國家公園內,步道修建的較為完善、路線指標明確,同時登山設備和安全措施也相較為齊全。
其次是中級山約落在1500公尺至2500公尺之間,像是加里山、加羅湖和松蘿湖都屬於此範圍之內。低海拔的山峰因為地形崎嶇複雜,且可能經常遇到溫度、濕度比較高的狀況,需穿梭在原始森林中,因此攀爬中級山並非比較容易。再過來則是1500公尺以下的郊山,多半位於市區,且單日而往返,像是象山、金面山都屬於這類型的山。郊山雖然容易抵達,但地形有時候也具有挑戰性,因此山岳的高度並非與爬山的難度成正比,攀登難易主要取決於對地形與氣候環境的掌握以及當地條件的變化。
➤ 登山新手應該要做好什麼行前準備?

(圖/Unsplash)
• 基本常識
爬山的基本知識大致可分為環境因素、人員組成、行程規劃三大部分。從環境的部分來看,在出發前有長時間的降雨,就要留意可能會坍塌落石、道路無法通行的狀況發生;如果是長時間沒有降雨則需要留意路線上的補水點。在組隊方面,常見方式有商業團隊與自組團隊,無論選擇哪種模式,建議事先準備好詳細的登山計劃書。理想的隊員配置,經驗豐富的登山者與新手的比例約為1:6,同時每支登山隊最好有至少兩位資深隊員隨行,以便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及時應變,提升整體登山過程的安全保障。• 體能訓練
登山前,最重要的是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力,確保適合參與所規劃的行程。同時也應積極進行體能訓練,包含有氧與無氧運動、肌力與心肺訓練、爬山小技巧。結合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和無氧訓練(例如:重量訓練、核心訓練),加強肌力以及心肺耐力,為登山挑戰做好準備。針對不同難度的登山路線,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訓練強度,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此外,行前要特別注意行程中是否有需要留意的事項,像是天氣變化、路線安全或特殊裝備需求等,出發前與隊友協調好步調、分工及彼此間的默契,能幫助降低突發意外的機率。最後,瞭解如何在緊急狀況下正確求救,以及與山友間維持有效的聯繫,都是保障登山安全的重要關鍵。有這些周全的準備,就能大幅減少登山過程中的危險與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 裝備盤點
登山的配備清單一般可以分為定位導航裝備、防曬用品、保暖用品、照明設備、食物飲水和急救包。其中除了皮膚的防曬,也要多加留意眼睛的防曬,保暖用品需特別注意頭部、腹部及手腳,照明設備建議選擇提供穩定光源、可切換紅光之照明燈,食物可以挑選巧克力、食物棒或堅果等耐放高能量的食物。說到登山穿搭,可以嘗試「洋蔥式穿法」,最裡面那層,建議挑快乾又能排汗的聚酯纖維或美麗諾羊毛上衣,這樣可以保持肌膚舒爽乾燥;中層衣可以穿著抓絨衣或羽絨衣,起到保暖的作用。外套則要穿防風、防水的面料,像是 GORE-TEX 材質,可以抵擋雨雪,讓你在山裡不怕風吹雨打、寒冷侵襲。
下身應選擇輕薄彈性佳的快乾登山褲,避免棉質或牛仔褲。配件部分可視天氣戴上帽子、圍脖、手套、登山襪及雨褲,另外登山鞋需具防滑支撐功能。高山氣候多變,隨時增減衣物保持「微發熱、不流汗」的狀態;切忌穿棉質衣物、牛仔褲及斗篷雨衣,以免失溫和行動不便。掌「排汗底層、保暖中層、防護外層」的分層穿法,可以讓登山的過程更安全舒適。
▌ 登山裝備實用推薦

-來自挪威戶外品牌 NORRONA,因品牌標誌的原因常被稱之為「老人頭」。專注於設計、製造高端戶外機能服飾,並在1977年製作出歐洲首件 Gore-Tex® 的外套
☞ 點我線上收藏【NORRONA】falketind Gore-Tex 防水外套

-來自日本戶外裝備品牌 Snow Peak 因創辦人山井幸雄熱愛登山而自創品牌,強調戶外活動是一種生活方式,專注開發登山、露營等戶外裝備。一頂防風保暖的帽子是從事戶外活動必備的單品
☞ 點我線上收藏【SNOW PEAK】 MofM 飛行帽
➤新手上山前必看

Q:萬一真的在山中迷路該怎麼辦?
A:影片裡提到一個登山的常識,可以遵循 STOP 原則,首先「S」可以先停下腳步,切勿陷入驚慌隨意亂走;「T」冷靜思考,回想來時路線,並使用地圖確認;「O」評估自己的位置,尋找安全易被搜救的庇護點;「P」擬定自救計劃。一般來說往上走比往下走來得好。因為往上爬到稜線的位置,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周圍環境,也比較容易被搜救隊找到你的位置。反而往山下走,下切溪谷,不僅耗費更多體力,搜救起來也會更困難。
Q:遇到高山症如何自救?
A:大家常聽到的高山症,其實是因為長時間缺氧引起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盡快往山下走。此外,事前也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高山症,比如不要熬夜、避免感冒和喝酒,這些都能幫助減少高山症發生的機率。
➤ 書籍帶你從零開始學登山
《開始自組登山》
登山其實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這本書的作者王晧瑜(普魯圖)從大學時期加入登山社開始,便愛上山林的一切。他將自己十年的登山經驗詳實記錄,希望能幫助初學者更順利入門。書中內容非常全面,從行進技巧、裝備準備,到野炊方法,讓讀者能掌握完整的登山技能;同時也分享許多實戰經驗,讓大家少走彎路,更加安全地完成登山旅程。這本書特別適合喜歡自組登山的戶外愛好者,不論新手還是已有基礎的人,都能從中獲得規劃和實用建議,逐步提升自己的登山實力。

☞ 點我線上收藏《開始自組登山》
《登山體能訓練全書》
登山前的體能訓練絕對是行前最關鍵的一環,只有把身體素質練好,才能安心上山、享受壯麗風景,並且平安回家。這本由日本醫學教授能勢博撰寫的書,以運動生理學為核心,教你用科學的方法強化登山所需的體能。不只講理論,也帶你了解體力從何而來、如何避免體力不支,以及如何規劃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書裡也包含不少實用的步伐訓練和飲食補給建議,幫助每一位登山者更安全、更有效率地完成登頂。無論你是剛開始接觸登山的新手,還是想突破極限的老手,這本書既實用也易理解,推薦每一位登山愛好者閱讀。

☞ 點我線上收藏《登山體能訓練全書》
《山之間》
山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作者山女孩 Kit 是位居住在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透過走進山林,她找到了一種放鬆和自在,在生活中看見不同的面貌。書裡分享了她登山、獨行、在自然裡的觀察與發現,帶領讀者看見臺灣豐富的高山百岳、動植物生態,以及屬於徒步者的獨特幸福感。全書文字平實具溫度,讓即便未曾深入山林的讀者,也能在故事與感觸裡找到連結,感受到走進山林時那份平實而珍貴的幸福。

☞ 點我線上收藏《山之間》
▌探索更多戶外活動精采好文
☞新手登山必知4大注意事項,教你判斷路線難度,有效降低意外風險
☞登山前如何鍛鍊體力?關注呼吸頻率與腿部肌耐力,養成日常「登山感」
☞ 登山新手的入門課:專訪台灣368創辦人陳彥宇,從專業視角辨別山林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