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终点,是平安回家!新手必备行前指南|迷诚品 YouTube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然而登山确实需要做好更多的行前准备,才能尽情享受登山的乐趣。根据山难事故统计,高山症仅占约4%的事故比例,而最常见的意外事故则是「迷路」。数据的显示代表,爬山新手更应重视充分的事前准备,还有对自身体能的正确认识。迷诚品 YouTube 最新一集的〈书送话题〉便与大家探讨登山相关议题,带你了解成为「登山初心者」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行前准备、危机处理、装备清单,给新手的登山懒人包|书送话题
一起认识台湾山岳基础知识

-山峰海拔越高,不一定代表攀登越困难
登山必然要对「山」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尽管爬百岳听起来相当困难,但其实海拔高度与难度其实是呈现反比的现象。如果以高度来区分,2500公尺以上被称为高山,这些高海拔的山岳,像是玉山、雪山和南湖大山,都位於国家公园内,步道修建的较为完善、路线指标明确,同时登山设备和安全措施也相较为齐全。
其次是中级山约落在1500公尺至2500公尺之间,像是加里山、加罗湖和松萝湖都属於此范围之内。低海拔的山峰因为地形崎岖复杂,且可能经常遇到温度、湿度比较高的状况,需穿梭在原始森林中,因此攀爬中级山并非比较容易。再过来则是1500公尺以下的郊山,多半位於市区,且单日而往返,像是象山、金面山都属於这类型的山。郊山虽然容易抵达,但地形有时候也具有挑战性,因此山岳的高度并非与爬山的难度成正比,攀登难易主要取决於对地形与气候环境的掌握以及当地条件的变化。
登山新手应该要做好什麽行前准备?

(图/Unsplash)
基本常识
爬山的基本知识大致可分为环境因素、人员组成、行程规划三大部分。从环境的部分来看,在出发前有长时间的降雨,就要留意可能会坍塌落石、道路无法通行的状况发生;如果是长时间没有降雨则需要留意路线上的补水点。在组队方面,常见方式有商业团队与自组团队,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建议事先准备好详细的登山计划书。理想的队员配置,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与新手的比例约为1:6,同时每支登山队最好有至少两位资深队员随行,以便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应变,提升整体登山过程的安全保障。体能训练
登山前,最重要的是先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确保适合参与所规划的行程。同时也应积极进行体能训练,包含有氧与无氧运动、肌力与心肺训练、爬山小技巧。结合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游泳)和无氧训练(例如:重量训练、核心训练),加强肌力以及心肺耐力,为登山挑战做好准备。针对不同难度的登山路线,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训练强度,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此外,行前要特别注意行程中是否有需要留意的事项,像是天气变化、路线安全或特殊装备需求等,出发前与队友协调好步调、分工及彼此间的默契,能帮助降低突发意外的机率。最後,了解如何在紧急状况下正确求救,以及与山友间维持有效的联系,都是保障登山安全的重要关键。有这些周全的准备,就能大幅减少登山过程中的危险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装备盘点
登山的配备清单一般可以分为定位导航装备、防晒用品、保暖用品、照明设备、食物饮水和急救包。其中除了皮肤的防晒,也要多加留意眼睛的防晒,保暖用品需特别注意头部、腹部及手脚,照明设备建议选择提供稳定光源、可切换红光之照明灯,食物可以挑选巧克力、食物棒或坚果等耐放高能量的食物。说到登山穿搭,可以尝试「洋葱式穿法」,最里面那层,建议挑快乾又能排汗的聚酯纤维或美丽诺羊毛上衣,这样可以保持肌肤舒爽乾燥;中层衣可以穿着抓绒衣或羽绒衣,起到保暖的作用。外套则要穿防风、防水的面料,像是 GORE-TEX 材质,可以抵挡雨雪,让你在山里不怕风吹雨打、寒冷侵袭。
下身应选择轻薄弹性佳的快乾登山裤,避免棉质或牛仔裤。配件部分可视天气戴上帽子、围脖、手套、登山袜及雨裤,另外登山鞋需具防滑支撑功能。高山气候多变,随时增减衣物保持「微发热、不流汗」的状态;切忌穿棉质衣物、牛仔裤及斗篷雨衣,以免失温和行动不便。掌「排汗底层、保暖中层、防护外层」的分层穿法,可以让登山的过程更安全舒适。
▌ 登山装备实用推荐

-来自挪威户外品牌 NORRONA,因品牌标志的原因常被称之为「老人头」。专注於设计、制造高端户外机能服饰,并在1977年制作出欧洲首件 Gore-Tex 的外套
点我线上收藏【NORRONA】falketind Gore-Tex 防水外套

-来自日本户外装备品牌Snow Peak 因创办人山井幸雄热爱登山而自创品牌,强调户外活动是一种生活方式,专注开发登山、露营等户外装备。一顶防风保暖的帽子是从事户外活动必备的单品
点我线上收藏【SNOW PEAK】 MofM 飞行帽
新手上山前必看

Q:万一真的在山中迷路该怎麽办?
A:影片里提到一个登山的常识,可以遵循 STOP 原则,首先「S」可以先停下脚步,切勿陷入惊慌随意乱走;「T」冷静思考,回想来时路线,并使用地图确认;「O」评估自己的位置,寻找安全易被搜救的庇护点;「P」拟定自救计划。一般来说往上走比往下走来得好。因为往上爬到棱线的位置,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周围环境,也比较容易被搜救队找到你的位置。反而往山下走,下切溪谷,不仅耗费更多体力,搜救起来也会更困难。
Q:遇到高山症如何自救?
A:大家常听到的高山症,其实是因为长时间缺氧引起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往山下走。此外,事前也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高山症,比如不要熬夜、避免感冒和喝酒,这些都能帮助减少高山症发生的机率。
书籍带你从零开始学登山
《开始自组登山》
登山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这本书的作者王晧瑜(普鲁图)从大学时期加入登山社开始,便爱上山林的一切。他将自己十年的登山经验详实记录,希望能帮助初学者更顺利入门。书中内容非常全面,从行进技巧、装备准备,到野炊方法,让读者能掌握完整的登山技能;同时也分享许多实战经验,让大家少走弯路,更加安全地完成登山旅程。这本书特别适合喜欢自组登山的户外爱好者,不论新手还是已有基础的人,都能从中获得规划和实用建议,逐步提升自己的登山实力。

点我线上收藏《开始自组登山》
《登山体能训练全书》
登山前的体能训练绝对是行前最关键的一环,只有把身体素质练好,才能安心上山、享受壮丽风景,并且平安回家。这本由日本医学教授能势博撰写的书,以运动生理学为核心,教你用科学的方法强化登山所需的体能。不只讲理论,也带你了解体力从何而来、如何避免体力不支,以及如何规划适合自己的训练计画。书里也包含不少实用的步伐训练和饮食补给建议,帮助每一位登山者更安全、更有效率地完成登顶。无论你是刚开始接触登山的新手,还是想突破极限的老手,这本书既实用也易理解,推荐每一位登山爱好者阅读。

点我线上收藏《登山体能训练全书》
《山之间》
山让我成为更好的人!作者山女孩 Kit 是位居住在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透过走进山林,她找到了一种放松和自在,在生活中看见不同的面貌。书里分享了她登山、独行、在自然里的观察与发现,带领读者看见台湾丰富的高山百岳、动植物生态,以及属於徒步者的独特幸福感。全书文字平实具温度,让即便未曾深入山林的读者,也能在故事与感触里找到连结,感受到走进山林时那份平实而珍贵的幸福。

点我线上收藏《山之间》
▌探索更多户外活动精采好文
新手登山必知4大注意事项,教你判断路线难度,有效降低意外风险
登山前如何锻链体力?关注呼吸频率与腿部肌耐力,养成日常「登山感」
登山新手的入门课:专访台湾368创办人陈彦宇,从专业视角辨别山林样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