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症」是效率殺手,還是醞釀靈感?掌握心態破解行動力真相|迷誠品 YouTube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拖延其實是內心狀態的一種反映,無論你屬於哪種類型,我們將針對兩種不同觀點進行探討,希望能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擺脫拖延的負面影響,讓生活更加順心!
如何看待拖延?拖延症是醞釀靈感還是效率殺手?|書送話題
➤是什麼讓你產生拖延症?
你是不是也常常在考試前一個禮拜才開始拼命讀書?或者工作到最後一刻才急著準備報告?如果你也常拖延可能與你當下面對的情緒問題有關,像是焦慮、害怕失敗、無聊、挫折或恐懼等,其實是一種不適應的行為防禦機制。
拖延的主因並非因為懶惰或缺乏能力,而是在難以面對眼前問題時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此外,拖延往往與完美主義脫離不了關係,它並非只是一種時間管理,而是心理層面的複雜現象。

-你是拖延派,還是效率派?
➤感性看拖延症:認識5種情緒與心理機制
被稱為文藝復興的天才李奧納多 · 達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 繪製的《最後的晚餐》,當初教堂原本預估他可以在幾個月就能結束,沒想到他竟然耗費三年的時間才繪製完成。或許他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花時間繪畫,更將時間耗費在觀察之中,像是教堂裡光影的變化、人物動作的構圖,甚至是顏料的選用都極其深究。
如果創作藝術品就像有人緊緊壓著你的脖子逼你完成,那麼或許也不會有今天這樣讓人傳頌千古的經典作品。醞釀靈感,其實是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李奧納多 · 達文西耗費三年繪製《最後的晚餐》
《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在 TED 也分享過,中度拖延與嚴重拖延不同。適度的拖延能激發創意,而許多改變世界的人,其實都是拖延症患者。因此,在這邊推薦一本書《拖延心理學》,講述拖延其實是情緒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有損失,但卻還是會一拖再拖,原因就是因為「情緒過不去」!以下我們將分享拖延背後的五大情緒類型,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
破解5大拖延症情緒密碼
• 害怕失敗
其實就是完美主義者,算是多數人會選擇拖延最主要的因素。當人無法忍受失敗帶來的自我否定和批評,往往會選擇餔開始,以避免失敗的可能性。拖延也成了保護自己的方式,讓人可以用「時間不夠」來解釋未完成的事,避免真正承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
• 害怕成功
成功後往往得付出更多心力與時間來維持,也會帶來被他人檢視與期待的壓力。有些人在嚴苛家庭成長,缺少被鼓勵與支持,總被要求「還能更好」,因此害怕成功會讓人際關係變複雜,甚至達不到他人的要求。為了逃避這些壓力與責任,他們選擇拖延,暫時停下來保護自己。
• 反抗權威
當被指揮或控制時,為了保有自主權,人通常會產生反抗權威的情緒,進而拖延。例如,你本來打算看完電視去做作業,但爸爸指責你拖延,反而讓你更不想寫作業。這是因為對方(通常是權威角色)負面情緒觸發你的反抗心理。雖然過度反抗和拖延會影響工作和人際,但換個角度想,別人的提醒代表他們在乎你,這些話語或許只是善意的提醒。
• 害怕親近 / 分離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一到人多的地方就覺得特別不自在,本來能好好說話、做事,卻突然變得不適應;又或者是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什麼也做不了,只有在人群中才能安心完成事情。這都是因為人際關係的遠近,帶來害怕親近和害怕分離的情緒。這兩種情緒常讓人透過拖延來逃避內心的不安和壓力。

-拖延是內心的恐懼在搗蛋

☞ 點我線上收藏《拖延心理學》
➤理性看拖延症:科學方法讓你行動力大爆發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蔡依林都九點半睡覺」的事情,她也說其實自己是想要更多自由,才選擇早睡。更何況我們都是普通人,面對的多半都是一些不用拖延的事情。反而如果把事情拖到更晚的時間完成,可能會耗費更多成本,還得考慮身體的能量是否能負荷長時間的消耗。
如果你是個無法看太多文字,而且對於拖延需要有個執行藍圖的人,或許可以參考這本有效讓你快速進入狀況的書籍——《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漫畫版)。書裡總共有37種科學的辦法有助於大家以客觀的角度去應對拖延症。
以減肥為例,目標體重就像最後想達到的結果,接著要訂行動目標,明確寫下要做的每一件事,當成可以逐一完成、劃掉的清單,讓自己每週都有進步,這樣才能真的瘦下來。另一招則是心理演練,想像自己有天可以穿上理想的衣服,像某位崇拜的明星那樣,給予自己更多的動力去堅持實踐。

-37種科學方法,讓我們從小行動開始,終結拖延問題

☞ 點我線上收藏《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漫畫版
➤在拖延症與效率間如何取得平衡?
《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中提到一個叫「環境定錨」的概念,就是讓自己習慣在特定的地方做特定的事情。舉例來說,如果你有一間專屬的咖啡廳作為工作場所,只要到了那裡,你的腦袋就會自動切換成工作模式。即使靈感還沒有湧現也沒關係,重點是你已經開始動起來,讓行動和環境產生連結,進而幫助抗拒拖延,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除了用方法去改善拖延,歸根結柢了解自己的情緒才是有效改善拖延的關鍵,認識情緒背後的合理性,不讓情緒左右我們真正該做的事,才能針對問題對症下藥。減少拖延的情況發生,也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工作的表現。

-尋找一個自己習慣的環境做事,有助於減少拖延的情況發生
✦
☞ 加官方LINE好友進入【通往誠品的任意門】領取獨家限時優惠
▌更多書送話題,點進來發現更多好書好文
☞登山的終點,是平安回家!新手必備行前指南
☞台灣五大熱門都市傳說,你中了幾個?一起開箱生活中的大小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