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症」是效率杀手,还是酝酿灵感?掌握心态破解行动力真相|迷诚品 YouTube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拖延其实是内心状态的一种反映,无论你属於哪种类型,我们将针对两种不同观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拖延的负面影响,让生活更加顺心!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如何看待拖延?拖延症是酝酿灵感还是效率杀手?|书送话题
是什麽让你产生拖延症?
你是不是也常常在考试前一个礼拜才开始拼命读书?或者工作到最後一刻才急着准备报告?如果你也常拖延可能与你当下面对的情绪问题有关,像是焦虑、害怕失败、无聊、挫折或恐惧等,其实是一种不适应的行为防御机制。
拖延的主因并非因为懒惰或缺乏能力,而是在难以面对眼前问题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此外,拖延往往与完美主义脱离不了关系,它并非只是一种时间管理,而是心理层面的复杂现象。

-你是拖延派,还是效率派?
感性看拖延症:认识5种情绪与心理机制
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天才李奥纳多 · 达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 绘制的《最後的晚餐》,当初教堂原本预估他可以在几个月就能结束,没想到他竟然耗费三年的时间才绘制完成。或许他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花时间绘画,更将时间耗费在观察之中,像是教堂里光影的变化、人物动作的构图,甚至是颜料的选用都极其深究。
如果创作艺术品就像有人紧紧压着你的脖子逼你完成,那麽或许也不会有今天这样让人传颂千古的经典作品。酝酿灵感,其实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李奥纳多 · 达文西耗费三年绘制《最後的晚餐》
《逆思维》作者亚当.格兰特在 TED 也分享过,中度拖延与严重拖延不同。适度的拖延能激发创意,而许多改变世界的人,其实都是拖延症患者。因此,在这边推荐一本书《拖延心理学》,讲述拖延其实是情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有损失,但却还是会一拖再拖,原因就是因为「情绪过不去」!以下我们将分享拖延背後的五大情绪类型,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
破解5大拖延症情绪密码
害怕失败
其实就是完美主义者,算是多数人会选择拖延最主要的因素。当人无法忍受失败带来的自我否定和批评,往往会选择餔开始,以避免失败的可能性。拖延也成了保护自己的方式,让人可以用「时间不够」来解释未完成的事,避免真正承认自己的恐惧和不安。
害怕成功
成功後往往得付出更多心力与时间来维持,也会带来被他人检视与期待的压力。有些人在严苛家庭成长,缺少被鼓励与支持,总被要求「还能更好」,因此害怕成功会让人际关系变复杂,甚至达不到他人的要求。为了逃避这些压力与责任,他们选择拖延,暂时停下来保护自己。
反抗权威
当被指挥或控制时,为了保有自主权,人通常会产生反抗权威的情绪,进而拖延。例如,你本来打算看完电视去做作业,但爸爸指责你拖延,反而让你更不想写作业。这是因为对方(通常是权威角色)负面情绪触发你的反抗心理。虽然过度反抗和拖延会影响工作和人际,但换个角度想,别人的提醒代表他们在乎你,这些话语或许只是善意的提醒。
害怕亲近 / 分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一到人多的地方就觉得特别不自在,本来能好好说话、做事,却突然变得不适应;又或者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什麽也做不了,只有在人群中才能安心完成事情。这都是因为人际关系的远近,带来害怕亲近和害怕分离的情绪。这两种情绪常让人透过拖延来逃避内心的不安和压力。

-拖延是内心的恐惧在捣蛋

点我线上收藏《拖延心理学》
理性看拖延症:科学方法让你行动力大爆发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蔡依林都九点半睡觉」的事情,她也说其实自己是想要更多自由,才选择早睡。更何况我们都是普通人,面对的多半都是一些不用拖延的事情。反而如果把事情拖到更晚的时间完成,可能会耗费更多成本,还得考虑身体的能量是否能负荷长时间的消耗。
如果你是个无法看太多文字,而且对於拖延需要有个执行蓝图的人,或许可以参考这本有效让你快速进入状况的书籍——《一本书终结你的拖延》(漫画版)。书里总共有37种科学的办法有助於大家以客观的角度去应对拖延症。
以减肥为例,目标体重就像最後想达到的结果,接着要订行动目标,明确写下要做的每一件事,当成可以逐一完成、划掉的清单,让自己每周都有进步,这样才能真的瘦下来。另一招则是心理演练,想像自己有天可以穿上理想的衣服,像某位崇拜的明星那样,给予自己更多的动力去坚持实践。

-37种科学方法,让我们从小行动开始,终结拖延问题

点我线上收藏《一本书终结你的拖延》漫画版
在拖延症与效率间如何取得平衡?
《一本书终结你的拖延》中提到一个叫「环境定锚」的概念,就是让自己习惯在特定的地方做特定的事情。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一间专属的咖啡厅作为工作场所,只要到了那里,你的脑袋就会自动切换成工作模式。即使灵感还没有涌现也没关系,重点是你已经开始动起来,让行动和环境产生连结,进而帮助抗拒拖延,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除了用方法去改善拖延,归根结柢了解自己的情绪才是有效改善拖延的关键,认识情绪背後的合理性,不让情绪左右我们真正该做的事,才能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减少拖延的情况发生,也能提升生活品质与工作的表现。

-寻找一个自己习惯的环境做事,有助於减少拖延的情况发生
加官方LINE好友进入【通往诚品的任意门】领取独家限时优惠
▌更多书送话题,点进来发现更多好书好文
登山的终点,是平安回家!新手必备行前指南
台湾五大热门都市传说,你中了几个?一起开箱生活中的大小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