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事迷宮,撥開歷史迷霧與幻象──談《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撰文 徐凡曾以《午夜之子》獲布克獎的印裔英籍作家薩爾曼.魯西迪,一向以其魔幻寫實的創作風格著稱。這位偉大的說書人,將再次獻上極具野心的長篇巨作《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跟著麥田出版社編輯徐凡,從書名的祕密開始,解鎖「故事」的源頭與意料之外的後果。
當年,寫下《魔鬼詩篇》為自己招來一紙追殺令,甚至引發瑞典文學院院士抗議而出走的魯西迪,是當今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曾以《午夜之子》為西方讀者揭開南亞次大陸厚重面紗的他,正好誕生於印度獨立那年。獨立之後的印度不再是籠罩於大英帝國旗幟底下的神祕大陸,而是古老而多元,矛盾卻充滿活力,隨時蓄勢待發、準備蛻變的「新印度」。魯西迪博古通今的妙筆,恰如其分寫出新舊交融的印度,以故事的力量將歷史重新定位,也為國族記憶重做爬梳。
充滿玩心的魯西迪,向《一千零一夜》致敬
在新作品《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裡,魯西迪依然是個對歷史存疑、對故事迷信的博學家。本就擅長融神話、寓言故事、史實於一爐,在經歷《哈倫與故事之海》、《盧卡與生命之火》之後,他充滿玩心的說書人天性再也無法壓抑,大肆拼貼歷史、宗教、哲學、寓言、神話、流行文化,雕琢出一部兼具史詩、科幻、英雄電影等性格多重、質地繁複的重量巨作。如試著解構書名,就會發現「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其實正好就是「一千零一夜」。這部經典文本已不是第一次「落入」魯西迪手裡了,他一次又一次在小說裡召喚夜夜說故事的雪赫拉莎德,吸收古老伊斯蘭文化的精髓,承繼說書女子賣關子的心計,也樂得展現自己畢生的敘事技藝。試想像《一千零一夜》如何以故事精心包藏故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的野心亦不惶多讓:一場持續八百年,探討理性與信仰交界的哲學論戰、一段精靈與人結合並創造世界的戀情、一場始於風暴終於閃電的城市大戰……故事與故事串接如精巧的多寶盒,一開一闔間,交相環繞,互為表裡。
「故事」啟動想像,「歷史」引燃戰火
除對故事的熱愛,魯西迪在小說中也試圖表達:故事固然啟發想像,孵育幻夢,卻也是一切爭端的導火線。人們在不同的故事裡,同時為自己「虛構」了不同版本的歷史,終成了「故事的囚徒」,進而為信念大動干戈。這部作品也寫出現代社會每個人「失根」的現況。小說主角出生於舊時的孟買—邦貝,移居美國後卻改了一個非常美國風格的名字,甚至樂於被誤認為印地安人。但當他重返故鄉,聽聞父親講述家族祕聞後,卻像是聆聽他人之事般淡漠而抗拒。如今的我們不也如此?游移在各種價值與認同之間,卻早已和自己的根源失去連結。如按魯西迪的想法,他會要你走進他精心布局的故事迷宮,撥開歷史的迷霧與幻象,才能看見屬於自己的真相。
關於 徐凡
台大中文系畢業,現任麥田出版外文線編輯。喜歡各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分古今東西,期望繼續與好書相遇,在閱讀裡持續前進。
《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作者︱薩爾曼‧魯西迪
出版︱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