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事迷宫,拨开历史迷雾与幻象──谈《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
撰文 徐凡曾以《午夜之子》获布克奖的印裔英籍作家萨尔曼.鲁西迪,一向以其魔幻写实的创作风格著称。这位伟大的说书人,将再次献上极具野心的长篇巨作《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跟着麦田出版社编辑徐凡,从书名的秘密开始,解锁“故事”的源头与意料之外的后果。
当年,写下《魔鬼诗篇》为自己招来一纸追杀令,甚至引发瑞典文学院院士抗议而出走的鲁西迪,是当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曾以《午夜之子》为西方读者揭开南亚次大陆厚重面纱的他,正好诞生于印度独立那年。独立之后的印度不再是笼罩于大英帝国旗帜底下的神秘大陆,而是古老而多元,矛盾却充满活力,随时蓄势待发、准备蜕变的“新印度”。鲁西迪博古通今的妙笔,恰如其分写出新旧交融的印度,以故事的力量将历史重新定位,也为国族记忆重做爬梳。
充满玩心的鲁西迪,向《一千零一夜》致敬
在新作品《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里,鲁西迪依然是个对历史存疑、对故事迷信的博学家。本就擅长融神话、寓言故事、史实于一炉,在经历《哈伦与故事之海》、《卢卡与生命之火》之后,他充满玩心的说书人天性再也无法压抑,大肆拼贴历史、宗教、哲学、寓言、神话、流行文化,雕琢出一部兼具史诗、科幻、英雄电影等性格多重、质地繁复的重量巨作。如试着解构书名,就会发现“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其实正好就是“一千零一夜”。这部经典文本已不是第一次“落入”鲁西迪手里了,他一次又一次在小说里召唤夜夜说故事的雪赫拉莎德,吸收古老伊斯兰文化的精髓,承继说书女子卖关子的心计,也乐得展现自己毕生的叙事技艺。试想像《一千零一夜》如何以故事精心包藏故事,《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的野心亦不惶多让:一场持续八百年,探讨理性与信仰交界的哲学论战、一段精灵与人结合并创造世界的恋情、一场始于风暴终于闪电的城市大战……故事与故事串接如精巧的多宝盒,一开一阖间,交相环绕,互为表里。
“故事”启动想像,“历史”引燃战火
除对故事的热爱,鲁西迪在小说中也试图表达:故事固然启发想像,孵育幻梦,却也是一切争端的导火线。人们在不同的故事里,同时为自己“虚构”了不同版本的历史,终成了“故事的囚徒”,进而为信念大动干戈。这部作品也写出现代社会每个人“失根”的现况。小说主角出生于旧时的孟买—邦贝,移居美国后却改了一个非常美国风格的名字,甚至乐于被误认为印地安人。但当他重返故乡,听闻父亲讲述家族秘闻后,却像是聆听他人之事般淡漠而抗拒。如今的我们不也如此?游移在各种价值与认同之间,却早已和自己的根源失去连结。如按鲁西迪的想法,他会要你走进他精心布局的故事迷宫,拨开历史的迷雾与幻象,才能看见属于自己的真相。
关于 徐凡
台大中文系毕业,现任麦田出版外文线编辑。喜欢各类型的文学作品,不分古今东西,期望继续与好书相遇,在阅读里持续前进。
《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
作者︱萨尔曼‧鲁西迪
出版︱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