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設限自己只存在於某個身份,專訪魏如萱:我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撰文 石旻曜從歌手到廣播,從畫家到演員,在魏如萱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只有一種生活型態,魏如萱─藝術家般的自在與美好。回憶起這些年的歌唱生涯,魏如萱自己也驚呼到,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的身分。今年開始又多了一個新身分的魏如萱,在訪談這天與我們分享這些年走過的種種歷程:「在當歌手的生涯當中,我不是一個幸運的人。」許多人新生代歌迷都以為魏如萱好像天生就是這麼紅,入圍過多次金曲獎女演唱人、擁有多首傳唱度極高的歌曲,時至今日,魏如萱的生活風格與歌曲儼然成為「文青族群」的正字記號。
何謂不幸運的人?魏如萱說到其實去過很多地方演唱,她並不是那種「一下就到達你我心中所認知的大舞台」歌手,當然她也不是一出道就演出活動很多的那種歌手。魏如萱甚至還記得剛出道時她也唱過台下只有兩個聽眾的舞台,而台下的唯二觀眾還是魏如萱的親朋好友。直至今日,還是有人會驚呼說著「原來這個做廣播waa的跟發唱片的waa是同一個人!」魏如萱笑著和我們說。
引言:「我很幸運一直走在夢想的道路上,但要在這夢想道路上生存下來其實很不容易。」
也許生命需要經歷過很多不一樣的故事洗禮,才能在切換不同身份時如魚得水。從不會作曲到試試看如何作曲,從不會寫詞到透過寫情書給喜歡的人來練習寫字,不會畫畫就從興趣開始好玩就好。看著擁有多重身份的魏如萱,其實也是經歷過許多磨練,魏如萱說:「畢竟每個世代都有她自己生存的方式。」世代的轉變其實影響著所有產業,尤其是魏如萱所身在其中的音樂產業,魏如萱分享,網路的崛起,串流音樂成為每個人生活中取得音樂重要來源,實體專輯確實沒有以前賣的好,但身為音樂人我們還是要討生活,「當這世界的時間速度越轉越快時,我們能不能保有自己內在的時間,踏著屬於自己的步調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是魏如萱對於這世代生活的方式,有時候仔細想起來好像有一點像控制狂了。
「其實大部分的年輕人,對於自己的人生多少都會有一點徬徨,但我覺得不要害怕生命中帶給你任何迷惘的過程與感受,真的就是慢慢來,你一定可以找到你一生中最喜歡做的事情。你只有不斷的去吸收、去培養自己對這世界的敏銳度才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想過的生活是甚麼樣子。」
引言:「心動瞬間如同炸豆腐般存在,外表看似平淡無奇,但咬下一口就會被裡頭的豆腐燙到不行」。
「我的唱歌生涯很像是在經營一間麵攤,在每個不同時期,我都會更換不同湯頭,這中間會吸引到新的顧客,當然也有很多老顧客依然很愛光臨我這麵攤,如果沒有這些顧客不斷光臨我的麵攤,我想,我這家麵攤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這些曾經光顧我麵店的顧客,他們的每一張臉孔,我都不曾忘記過。也因為有這些顧客的存在,我才能從一間小小的路邊麵攤,成長到有自己一片天地的麵店。」儘管我和他們的身分可能因為年紀、生活方式而有所改變,但最初那些熱愛聽我唱歌的顧客我知道他們會一直都在,同時有著一顆愛唱歌初心的魏如萱是不會不見的。每一位歌迷的出現如同我每一次感受到心動的瞬間,不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有所稀釋變淡,只會隨著時間的往前推移而變的厚重也更加眷戀,會像炸豆腐一樣外表看似平淡無奇,但內在卻驚喜連連。
「最滿的情緒是沒有任何表情,是不敢張揚的,雖然我很容易因為小事情就心動,對我來說「心動」就等於「味道」。因為有味道,心動是可以被鎖住得。好比說我去法國旅遊時我買了一罐香水,回到台灣後當我聞到了那罐香水時,我就會想起我在法國時開心遊玩的任何時刻。所以,心動不是一瞬間的事情,心動是可以被記憶的,而味道對我來說就是記憶心動的方式。」
「對我來說近期最觸動我心動瞬間的就是:當我剛生完路易還躺在病床上,就聽見路易出生時的那聲『啊』。我一直對路易那像是沉睡時被叫起床的『啊』聲難以忘卻,一直到現在的訪談都是,最近除了路易的聲音之外,還有紋身貼紙,不要小看紋身貼紙,雖然你知道它是假的,但就是覺得看了好開心好開心。」
引言:「我不喜歡說再見,告別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沒有安全感。」
「離開」這兩個字,我一直無法有一個很適當的解釋方法,也許可以從我小時候開始說起。小時候爸爸媽媽的離開,應該是我第一個面對到的離開,小時候每一個生日願望我都會許下希望爸爸媽媽快點和好的心願,因為我相信只要快點許下心願,願望就會實現,年紀越大許下這心願的次數越多,才知道原來是騙人的,因為願望其實從來沒有實現過。青春期後因為戀愛而分手的狀態應該算我面對到的第二個離開,在當時才意會到原來分手後不能當朋友,所以我也自然而然的面對了這種離開。隨著年紀往前推移,我的生命經歷過許多不同故事的洗禮,才明白到原來「死亡」等於「離開」,小時候不懂死亡的意思,只覺得死亡只是一個人的離開好像與我無關,直到面對自己身邊的親人、好友、貓咪的離開才真正明白到「離開」這兩個字的重量有多沉重。
也許是因為我現在的身份轉換了,離開這件事情的重量對我越變越大,以前總覺得離開沒什麼關係,但對於現階段的我很有關係。我想陪伴我的孩子多一點,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就得面對「離開」這兩個字帶給我的重量,所以當我身份多了一個母親的角色時,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這麼小就面對離開,我想陪他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採訪撰文|石旻曜
服裝提供|CHARINYEH
攝 影|楊世全
化 妝|侯怡如
髮 型|謝子豪 @ Zoom hair styling
場地提供|吾穀茶糧誠品生活松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