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牽引故事,人心之間的震盪──郭爽《我願意學習發抖》
撰文 賴柔蒨離開,才能回返自我
今年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大陸「年度最期待作家」由郭爽《我願意學習發抖》獲得。本書源起於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Robert Bosch Stiftung)「無界行者」(Crossing Borders)計畫(現已終止),郭爽以《格林童話》為主題,獲計畫補助,前往德國進行田野調查。郭爽〈後記〉中剖白,因為2013年在工作中遭遇重大打擊,開始質疑自己一路以來按部就班的人生,自問「我是誰?」而這一問,將她拉回到「童年的,光溜溜的,沒被命名的自己」。《格林童話》是她童年的標誌,是將自己拋向全然陌生境地的動力;透過離開,才能找到回返自我的途徑。
她在2015年踏上調研之旅,一個多月時間走訪德國相關景點,訪問許多「大人物」,搜集資料後返回;然而,書寫卻始終難以開展。半年後,郭爽再訪德國,並與前回結識的民宿主人特蕾莎聯絡,關於本書的故事也正悄然發生。
《我願意學習發抖》(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異鄉,與他人的生命交會
特蕾莎住在阿爾斯菲爾德小鎮(Alsfeld),家族在小鎮有五百年歷史,她將祖傳老宅改為民宿,她經歷過東西德統一,她是結婚二十多年有三個孩子的中年婦女,她不曾離開過小鎮,她最喜歡的童話是《幸運的漢斯》。她對郭爽,一名東方女子,放下一切隻身前來德國研究童話感到不可思議。兩個女人的生命交會,在語言隔閡下使用英文聊著童話、小鎮歷史與一點點自己;而當郭爽再次聯繫,特蕾莎說,在郭爽離開後的隔月,她和先生分開,獨自經營民宿,與孩子生活。
無預警得知對方的人生劇變,郭爽哭了,「我是為她,或為自己,還是為不可知的力量哭了?我覺得自己無比愚蠢。我對她的人生懂得什麼?我對自己的人生又懂得什麼?當晚我就開始寫。」兩天後,她完成本書的第一篇〈漢斯,為了叫你歡喜〉,內容是她和特蕾莎之間發生的事,尋常的在地人與旅人間的對話,以《幸運的漢斯》穿針引線,織就一篇帶有印象派的想像空間,卻又寫實有力的動人故事。此篇是全書的定錨,由此,郭爽將書寫對準路途上與她交流共振的人們。
全書由10篇文章構成,描寫10多個小人物。除了特蕾莎,郭爽筆下主角還有獨立書店老闆和他疏離的音樂人兒子;賣烤肉的土耳其移民;來自中國內蒙古,定居於柏林的藝術家;在難民營工作的NGO人士;成長於保守小鎮男同志;成長於二戰的戰爭後代等。每個人獨特的生命線開展本書的深度與廣度。書裡的「我」有時是主角,有時是作者;也有時,她以第三人稱描寫主角,或者描寫主角與自己的互動。每篇文章前有「地圖」、「童話密碼」、「主角介紹」、「指路人的話」與「抵達日記」等設計,為讀者建構這趟奇異之旅,在書頁間穿越一則則童話與一篇篇生命故事。
書寫心與心之間的震盪
郭爽說,當時起筆特蕾莎故事時並沒有多想,「只是覺得我要為她寫點什麼,不寫下來,就會全部消失。不只是這裡面記下的『事實』,還有事實背後神秘、深邃的情感。」非虛構小說的書寫,不僅僅是拿別人的人生作為書寫素材,郭爽認為,關鍵不在「獲取」而在「給予」,書寫者得更深地投入講述者的生命和靈魂中,「他必須先剖開自己,才能與對方建立某種聯結。」郭爽不將自己擺放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她與對方的相處、對談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場景,她身在故事之中,才可能創造出她所謂,「一顆心與另一顆心,心與心之間的震蕩。」
也因此書中人物與郭爽之間都「交換、共振了某些祕密」。比如書中〈我們到布萊梅去〉(註1),是因為郭爽談到爺爺、奶奶因戰亂而遷徙,歷經飢餓、貧窮和文化大革命的遭遇,對方才談到自己的外婆,成長於戰敗蘇聯佔領區,而外婆最喜歡的童話是《布萊梅樂隊》。本書紀實的文字帶有一些留白的神祕,每個故事都穿越了彼時今日,也穿越了古老的童話。每位主角最喜歡的童話,對郭爽而言都是一道謎題,「他們給了我一把鑰匙,也是一個密碼,讓我可以從彼時彼刻進入更廣大的時空。」這趟書寫於她而言,是盡力「轉譯」那個時空裡的所感所思所想。
《格林童話》源自格林兄弟採集民間故事謄寫而成;而今《格林童話》無意間引領郭爽描繪一幅當代德國群像。藉此,她也將自我重建。郭爽說:「這本書裡,與被固定住的東西相比,更多的是流失掉的東西。與被寫下來的東西相比,更多的是埋藏在心裡永遠不會說出的東西。」或許,我們的訪談也是。這場Email訪問發生在1月初,郭爽回覆詳盡且真情的內容,字裡行間能讀到她的溫度,一種適切的溫暖與敞開心房的筆談告白。我問她最喜歡《格林童話》的哪一篇?她回覆道,「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時,最喜歡《糖果屋》(註2)。被遺棄在森林裡的哥哥和妹妹等待月亮。月亮升起來,潔白,光明。哥哥扔下的圓石,像剛剛鑄成的銀幣般閃光。『我們會找到路的。』」不久後的撰文期,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這段文字倒像是個預言。那麼,且讓我們沉穩自信,靜待光明前來,坦途終現。
郭爽
生於貴州,現居廣州,曾任記者、編輯,曾任職於《南方都市報》。2013年開始嘗試寫小說,2016年離職專心寫作。中篇小說〈拱豬〉於2017年獲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著有《親愛的米亞》、《正午時踏進光焰》、《我願意學習發抖》。
註1——
《我願意學習發抖》書中原篇名為〈我們到不來梅去〉
註2——
《糖果屋》中國譯稱為《亨舍尔与格莱特》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全台發送量1.5萬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新舊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