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人最近讀什麼】《厭女》
撰文 提案 on the desk討論性別議題不再僅僅是關注男與女的差異,面向現實生活,權力往往也是重要成因,有著掌控的力量,左右大眾的想法,影響身在事件中的人。今年的事件關鍵字少不了厭女、女性主義,兩者早已潛藏在日常之中,等待人們更多的對話。
只有女性才會被「厭女」?——讀《厭女》
撰文|本田華子(誠品生活時光林口文化店 書店職人)
距離東京大學性別研究者上野千鶴子於刊物連載《厭女》中的部分篇章已十五年餘,二〇二三年身在台灣的我們如何理解「厭女」(mysogyny)這個詞?
今年台灣遭遇了兩大事件:《芭比》上映與#MeToo運動爆發。如果說《芭比》這部全球現象級電影中的粉紅浪潮和「女性主義」四個字足以勸退某些人,那麼#MeToo運動只是提醒了我們,厭女和女性主義從來沒有自我們生活中消失,遑論某些人說的電影誇大不實、女權「過高」。
或許有人會說,男性也會被性騷擾或職場霸凌,但如同上野所指出的,性騷擾以及所謂「厭女」並不只是性/別的問題,也關乎權力。厭女的「女」,指的其實是在一系列二元對立中,與女性掛勾而被次等化的一方。這就是何以恐同(homophobia)也是一種厭女——同性戀當然包括女同性戀,但即使是男同性戀也受陰柔、濫交等刻板印象所苦,而同性戀在上述的二元框架下,更是對立於異性戀的「次人種」。
除了恐同與厭女的關係,上野在書中也闢一章節談「聖女」與「妓女」背後共同的厭女機制。講白話,前者是純潔的女神,後者是自甘墮落的神女。這樣看似鼓勵眾女性自愛的說詞,事實上依然挪用了二元框架,並試圖製造女性內部對立。而藉由讓女性弱弱相殘,男性更得以站穩立場,彷彿事不關己。上野在書中指出,聖女脫離、而妓女導向性愉悅。這種女性對立之所以是被建構的,是因為兩者都是將女性與「身體」綁定,次於「心靈、精神的」男性。由此我們再回頭看男同性戀濫交(也就是性化)的刻板印象,以及女同性戀的性常被消音(也就是去性化)的現實,當更能明白箇中原由。
《芭比》並不是專給某些人看的電影,#MeToo運動也不是以塑造男女對立為終極目標。以異性戀男性為主的人常覺得女性主義與自己無關,或是主張自己沒有厭女、"Not all men"。然而厭女當然也作用於異性戀男性(覺得自己必須比妻子努力養家活口,或要展現強硬姿態亦是),同時也不是只有異性戀男性才會厭女,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中所說的莫過如此。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全新增訂版)
作者|上野千鶴子
出版|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3/09/20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完美身體求生記